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凤阳府和徽州府书院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起明代的安徽,人们自然会想到当时以至后来在全国闻名遐尔的两大地域人群:凤阳乞丐和徽州朝奉。明代的凤阳府和徽州府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凤阳府是“龙兴之地”、“帝王之乡”,而徽州府则是“商贾之乡”、“文献之国”;前者在政治上处于显赫位置,而后者在经济和文化上则占有绝对优势。明代这两个府的教育各具特色.尤其是书院教育更是出现各异的发展。对两府的书院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认识书院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综合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元明之际,凤阳府政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濠州、濠州府、临淮府、中立府到凤阳府的这样一个过程,其幅员也从吴元年(1367年)的2州4县增长到洪武七年(1374年)的12州24县,此时的凤阳府的辖区几乎涵盖当今整个皖北地区。究其原因,无非是政治、军事、经济和自然因素四个方面,其中政治和军事因素又占据着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吴中四杰是明初全国著名诗人,后世称誉颇多。他们曾因流放、公干、思亲等原因与凤阳结下深厚的历史情缘。本文主要考察他们在凤阳的行实以及他们与凤阳有关的文学作品内容,以期准确描述他们与凤阳有关的人生经历,探讨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丰富凤阳地方历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方志和舆图是展现区划变动、修志水平、政治空间观念的重要文献资料。清代是中国古代志书发展的巅峰时期,但凤阳府的修志工作却存在着志书存量少、增量起伏较大、舆图绘制水平前后差异明显等特点,这与凤阳府的政区变迁、自然灾害、官员调配、战乱等因素密切相关。志书本身的编修体例也经历了由“纲目体—平、纲目体并行—以纲目体为主”的变化,所配置的舆图类别既符合清代志书舆图演变的一般规律,又在分布和舆图择用上融入了地方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凤阳府在修志层面的特征与理念。  相似文献   

5.
明代惠州府进士44人,数量不多,在全国靠后。就地域分布而言,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归善、博罗并驾齐驱,占惠州府进士总量的68%以上;就时间分布而言,也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前期明显少于中后期。就惠州进士总量和结构而言,并没有优势可言,进而限制了其整体仕进成就。但是,庶吉士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矫正补偿作用,从而使得惠州府进士仕进情况颇有可观之处。惠州府进士之所以较多,主要有民风淳朴、士风向学、学校众多、地方官绅的奖掖等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明代惠州府进士44人,数量不多,在全国靠后。就地域分布而言,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归善、!博罗并驾齐驱,占惠州府进士总量的68Z以上;就时间分布而言,也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前期明显少于中后期。就惠州进士总量和结构而言,并没有优势可言,进而限制了其整体仕进成就。但是,庶吉士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矫正补偿作用,从而使得惠州府进士仕进情况颇有可观之处。惠州府进士之所以较多。主要有民风淳朴、士风向学、学校众多、地方官绅的奖掖等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河南府,是明代河南西部的一个府。河南府行政区划的变动主要出现在洪武、弘治两朝。洪武朝,因河南府经济残破,政府对其所属的一些县进行省并和改属。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其下属各州县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弘治朝,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下属陕州卢氏县改为府属。河南府所属州县的省并、新设、改属、升格、降级等情况和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各方面状况紧密联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明代王府音乐在凤阳民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弄清凤阳民歌传遍神州大地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对明代藩王与帝乡凤阳的关系研究和对朱权、朱载堉、朱宪火節等藩王的作品研究,揭示了王府音乐中的凤阳情结,阐述了王府音乐体制中的凤阳音乐文化渊源,论证了明代王府音乐在凤阳民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晚明时期的广州是中国最主要的海外贸易港口,同时也是走私贸易最猖獗地区之一。广州府的走私贸易大量侵吞国家关税收入,摧残守法商人的正当贸易,引起广州物价的异常波动,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侵蚀社会风气,加剧官场腐败,激化社会矛盾。晚明时期走私贸易给广州地区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由于,当时广州官绅大多与走私贸易有着共同利益关系,所以,尽管曾经有颜俊彦这样的个别中下级官员的努力缉私,却是无法从根本上制止广州地区的走私活动。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府州县学与乡村社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建立之初 ,就十分重视地方学校的建设。朱元璋对长期战乱后出现的道德沦丧状况十分忧虑 ,曾多次倡议各地办学以兴教化 ,他说 :“治国以教化为先 ,教化以学校为本。京师虽有太学 ,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 ,延师儒 ,授生徒 ,讲论圣道 ,使人日渐月化 ,以复先王之旧。”[1 ]自此 ,明代府州县开始普遍设立学校。从《明史·选举志》的记载看 ,政府对府、州、县学的教官编制、学生人数、师生待遇、教学内容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府设教授 ,州设学正 ,县设教谕 ,各一。俱设训导 ,府四 ,州三 ,县二。生员之数 ,府学四十 ,州、县依次减…  相似文献   

11.
万历平播之役后,明朝趁势在播州旧地改土归流,于翌年置遵义军民府与平越军民府。关于平越军民府的行政建置,史籍对此记载比较混乱,主要异点是平越军民府到底是辖一州三县还是一州四县抑或二卫一州三县。文章认为,平越军民府原议设四县,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或将龙泉县还归石阡府。平越军民府不辖卫,有明一代,此府辖一州三县。  相似文献   

12.
明代凤阳地区屯田受到明朝政府的特别重视,不论民屯还是军屯规模都相当大,但到明代中后期逐渐衰落。凤阳屯田处在明代中后期诸多危机的历史环境中,其衰落只是明代屯田一个缩影,既表明了明代屯田的衰败,又反映了大明王朝的没落。  相似文献   

13.
凤阳行     
过明皇陵 弟子巨威家居凤阳,多次邀我去其家乡一游。暮春时节,得以同行,谒朱元璋皇陵,凭吊明中都遗址。  相似文献   

14.
清代统治者通过行政措施将以西宁府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地区纳入内地化行政体系,形成了"一府三县四厅"的政区格局。"厅"作为清代独创的政区形式在西宁府地区广泛设立,险要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构成、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影响这些厅的设立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5.
明代江南,水忠频仍,地处长江、黄浦江、钱塘江三江交汇之区的松江府地区连年遭遇水灾。松江地方政府除了在长江入海口组织人力、物力加筑堤坝、挖泥填海等持久的浩大工程外,也及时实施了开仓赈贷、蠲免赋税、追逋豪强所欠税粮等许多补救措施,确保了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长期繁荣。为此,上海名士顾清的诗文忠实地记录了松江府救灾的种种有效措施。这些措施我们今天仍可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凤阳地区外来有代表性的分别属于50多个科属的100余种药用值物。用生态地理学的观点,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地带引进的药用植物其生态环境适应范围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在凤阳地区引种药用植物的范围和种类,为本地区引种药材和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引种驯化其它经济植物提供了可靠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产生于特定地域内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音乐艺术形式--凤阳歌,凝聚着中原地区汉族民歌(秧歌)的艺术特色.它一经产生并逐渐渗透到其它民歌、戏曲、曲艺等音乐艺术品种中,且随之向四周广泛传播.它的传播与明代的移民等政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凤阳县近五年来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分析,找出了该县农业发展的不足,初步提出了该县今后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凤阳守备太监最早设置时间是在成化八年九月卫颖守备凤阳之际。其设置的最直接动机为成化八年七月南直隶大风雨,当时受灾面积广达数省,江淮一带流民问题严重。在这背景之下,明宪宗命太监高廉协同卫颖守备凤阳,高廉死后,宪宗仍差内官一员奉皇陵,兼守地方,则标志着凤阳守备太监由一种临时性委任而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直至明亡,持续170余年。这一制度的最终形成,不仅是明中期政治、社会危机相互激荡在江淮地方的反映,亦是宣德以后皇陵太监威权日重的特殊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明代都匀府建于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至明朝灭亡(1644)共存在了150年时间。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了解明代贵州南部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而且可以深入把握明代中央王朝治理地方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