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对国内外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人才需求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是按一级学科架构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有待加强,对人才需求的研究不够系统,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不够全面以及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的研究较缺乏。文章认为,应基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架构,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着眼于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力是评判高校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标准之一,高校图书馆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河南省18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信息检索和咨询服务、课程资源服务、空间和技术设备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不足,并从馆藏资源建设、咨询服务、馆内设施、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大学或导师都关心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我们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也提出进一步改革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郑园 《大观周刊》2011,(38):106-106
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而研究生的素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根本。本文试图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所需的素质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模式培养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补充校内科研资源的欠缺,使研究生教育由高校得以向社会延伸,从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培养行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通过对部分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6.
认为在读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点,也是创新型人才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在读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分析在读硕士研究生的阅读行为、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信息利用等信息行为与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阅读时间和阅读信息的学科跨度、参加学术会议和与他人交流、实验室和科研室的研究活动、信息利用的效率和层次都对在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已是学术界、教育界及业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模式,如何紧密对接和满足特定领域、特殊行业对具有创新性、复合型的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需求,是"特需项目"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单位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试点单位的现状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特需试点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中北大学硕士生“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课程的教学,对研究生信息素养课程PBL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索,从教学目标、教学框架设计和教学实施三个方面阐述了相关探索与实践情况。实践结果表明,将PBL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能够较好地满足研究生的科研需求,对于研究生顺利开展科研项目,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水平,提升团结协作互助能力、信息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的专业阅读素质与其科研创新能力有直接关系.文章以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专业阅读素质培养实践为例,分析了硕士生专业阅读素质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郑宏珍  初佃辉 《信息系统工程》2010,(11):114-116,138
通过分析交叉学科知识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我国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通过交叉学科课程的建设,可以实现研究生宽口径培养,使研究生能掌握更多的跨学科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探讨了交叉学科领域研究和交流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通过进行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研究的教育,培养和强化研究生的学科交叉观念与跨学科研究的意识,提高研究生从事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使研究生能在更宽广的学科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1.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的情报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情报学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高校尚未建立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教师队伍匮乏且结构单一;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为了提高情报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根据耗散结构理论,首先要做到四个开放,即向国外同行、学术界开放,向国内社会各界开放,向其他高校或办学机构开放,向校内各相关学科与专业开放;然后要更新观念,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和个性化教育。构筑基于情报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平台,并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郭力争  李蓓 《信息系统工程》2013,(6):153-154,156
当前国际竞争,其实是人才竞争,最关键的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我们国家要想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创新大国,就急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Java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从学生的编程方法、实验实例的设计、研究性程序设计、为学生构建创新评和让学生参与科研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是研究生的优质教学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建军  张俊苓  杨芳 《编辑学报》2010,22(2):116-117
论述高校学报的教学资源属性及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开发应用前景。高校学报为研究生有效整合了校内外的专家资源,对研究生学术作品进行评价、筛选和深度加工。高校学报编辑在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素质培养方面不仅发挥了指导教师的作用,甚至还直接参与研究生学术论文的二次创作,对研究生及其导师在科研创新能力及其他综合素质方面同时还具有第三方的评价能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图书馆教学团队在研究生文检课的教学改革中借鉴了"翻转课堂"的先进理念,尝试"反慕课"一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形式,构建了以固定班级授课和研讨式开放性讲座相结合,实体课与网络在线课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既保证了研究生系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有利于教学团队根据信息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前沿知识。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开发前沿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结合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其目标就是要培养基础宽厚、视野开阔、科研创新能力强、善于跨文化交流的复合型外语精英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生学位授权“四个十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本领域高级人才的重任。本文在政策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学位授权为线索,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研究生教育划分为四个十年,总结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生教育升级、发展与创新的历程。图书情报事业快速发展、图书情报教学改革、图书情报职业发展、图书情报业务创新等因素都是推动图书情报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未来要进一步保持图书馆学教育的价值,适应新型信息环境,培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图书馆情报人才;还要推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协调发展,加大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授权力度,大力提升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17.
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到应用型人才的转变.但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同等学力学生过多,专业基础薄弱,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科发展和学生就业,无法满足我国出版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师生要转变观念,在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重视实践教学.我国出版业界也要承担企业责任,为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胡平 《大观周刊》2012,(28):230-230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信息素养教育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传统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难以实现与专业知识的有效整合。通过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工程的案例分析,构建出阶段式教育模式,以基础——提高——创新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整个学习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措施开展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杨维 《大观周刊》2012,(23):165-165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