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概况,最后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包括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管理、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育部2001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使多年来各高校为适应高校学生工作和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和规范管理。《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好,还必须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特别要着力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基于此,我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制订了《关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成立了以分管院学生工作的负责人为组长,由学生处、教务处、教育系、团委、思教室等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资近10万元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室,配备以心理咨询专业研究生为骨干的专兼心理咨询人员12人,并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  相似文献   

4.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专任教师—辅导员"协作工作机制,对切实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和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出发,研讨"专任教师—辅导员"协作工作机制的必要性,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与辅导员工作的结合点,并对如何组织和实施"专任教师—辅导员"协作工作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人们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存在许多偏差。要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从认识、体系、教育形式、师资等方面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及工作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结以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体系及工作机制应为:建立和完善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学校、院系、学生三级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创立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大力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切实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例不断上升的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改进方法和体制,并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制约性因素,不容忽视。高校应从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完善培训机制,规范“五位一体”的咨询、治疗程序,建立快速反应危机干预机制,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拓宽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机制的思考,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例不断上升的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改进方法和体制,并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制约性因素,不容忽视。高校应从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完善培训机制,规范“五位一体”的咨询、治疗程序,建立快速反应危机干预机制,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工作体系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工作体系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结合学校及社会资源,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系统。本通过对温州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个案剖析,提出了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工作体系应该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体现三级功能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协同性原则、科学性与实效性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教师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教师角色认知、稳定愉快的教育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坚强的教育意志,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工作压力大,负担重,人际关系的障碍,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心理疲劳、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主要从优化教育环境和教师个人的心理调节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内隐自我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自我指自我中那些不能被意识知觉和控制的方面和成分。自我平衡、自我驱动、社会文化影响等理论对内隐自我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内隐自我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内隐自我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健康心理存在着不同于外显水平的内隐机制;情绪障碍在内隐水平影响着心理健康;内隐自我通过态度影响着个体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内隐自我对心理健康服务具有深刻意义: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内隐自我会影响其工作,健康服务工作者的内隐自我对其工作态度甚至医疗行为都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首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深入分析当前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性的因素,按照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基本思路,应采取如下措施: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并制定相关制度与措施;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科学定位为导向制定工作计划;建设分工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并以管理科学化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为保证研究生心理健康,在大学本科阶段便应设立心理健康学科,着力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此,高等学校应设立研究生复试心理健康测评机制,以促进大学生个体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委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借鉴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朋辈心理咨询模式的经验而创建形成的。建立心理委员制度,充分发挥班干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长效机制。心理委员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心理委员须通过专门的选拔和系统的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任职后还需接受长期的专业督导,同时校、院(系)两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加强对心理委员工作的指导、管理与考核,方能使心理委员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有关理论为依据,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具有层次性、对象性、阶段性、系统性,由总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三者相辅构成。  相似文献   

17.
体育幼儿园是将体育教育融入幼儿园保育体系,以培养幼儿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特色幼儿园。体育幼儿园教育评价对提高幼儿园的保育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发现和培养体育运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保定体育幼儿园为例,分析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育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强调群体限制、现场互动、共同聚焦和情感共享,对于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身体在场不足、关注焦点不一致、互动形式化、缺乏情感体验等现象较为严重。构建亲临仪式现场的情境,关注群体符号的塑造,创建真实的互动仪式,激发参与者情感体验,以便更好地创建仪式互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主观世界的心理物质、自我心理和心理社会三个心理区域称为主观世界的三维空间。心理素质的发展实质就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自我心理世界内部的和谐变化导致的心理物质和心理社会世界三维心理空间的膨胀。研究心理三维空间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主观世界的运动的量变转化为质变机制,从而更好地研究不同个体的心理素质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结合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研究主观世界运行规律和机制,科学系统地构建心理世界的三维空间理论对于研究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心理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省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均分都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有心理反应异常者占被试人数的11.91%;男生优于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6个因子上具有差异高度显著性的特征。指出大学体育教育应系统地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大力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功能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