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的产物.在革命过程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都积极参与了苏维埃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但在理论上,它们认为苏维埃不可能也不应当成为政权机关,如果说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得已代行了政权的部分职能,那么当合法的政权组成之后,苏维埃就应当“功成身退”。对苏维埃地位的这种认识直接影响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对苏维埃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一个在党的领导下,以各级苏维埃政权为核心,辅以各类武装或非武装的群团组织围绕其外的苏维埃政权体系。从社会改造的视域下观察,这个苏维埃政权体系是工农群众在中共领导下改造社会的工具。中央苏区依靠苏维埃政权体系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社会改造创造条件,开展了社会改造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了改造社会事业的人力资源,实现了苏区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并为今天一以贯之推进的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3.
臧文仲是春秋时期鲁国政治家,在其从事内政和外交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救灾思想,如征召饥民,加固城防;贬食节用,节俭救灾;灾后抢种,弥补损失;赈济救灾;君王修德救灾;盟国相恤等。这些措施对当时的救灾活动是积极有效的,其救灾思想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战后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粮食饥荒.面对苏俄的饥荒,美国出于种种考虑来对苏俄进行粮食救济.虽然美国政府的主观动机绝不是为了苏俄,但从其客观的效果来看,美国粮食救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稳定了苏俄国内的秩序,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一战后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粮食饥荒.面对苏俄的饥荒,美国出于种种考虑来对苏俄进行粮食救济.虽然美国政府的主观动机绝不是为了苏俄,但从其客观的效果来看,美国粮食救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稳定了苏俄国内的秩序,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历史时期固原的干旱水涝灾害频发。旱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频次呈递增趋势,且以夏旱最多,连旱现象不断;水灾的季节性特征明显,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往往集中在局部范围,导致部分地区偏涝,部分地区偏旱。水旱灾害导致人口伤亡严重,饥民流民增多,经济遭受破坏,社会动荡不安,灾民心理恐慌等严重后果。灾荒发生后,历代政府采取赈恤、蠲缓、借贷等救济措施,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民间救助和灾民自救也是重要的救灾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以拟定这样一个题目并进行研究,是基于以下考虑:史学界迄今对中国苏维埃政权体制的模式问题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虽然有的研究者已经提出,中国苏维埃政权体制“基本照搬苏联模式”,“这种制度在开始时曾表现为苏维埃体制在中国的一种移植”,但也未展开论述。为更全面、完整地认识中国苏维埃政权体制模式,就中国苏维埃政权体制模式与苏俄(联)苏维埃政权体制模式的异同作一较全面的比较是十分必要的。文中错误或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末,绥远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政府和社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救济工作,灾民也采取了力所能及的自救措施,但是由于政局动荡等原因,救灾效果很不理想,饿殍遍地、人民流离失所。本次旱灾救济工作,在防灾方面的教训是能够抗御旱灾的水利设施严重废弃,面对旱灾,广大人民束手无策;同时由于政局动荡等原因,民间存储虚空,无力应对连续四年的大灾。在救灾方面的教训是政府忙于战争,无心也无力救灾;交通不善,严重地制约了救灾工作的开展,土匪横行既加重了灾荒的程度,也限制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救荒中的腐败问题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繁,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巨大灾难,有许多自然灾害都是由人祸造成的。贪污腐败是使灾难程度加重的原因之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救荒中普遍存在着这些现象:贪污急赈物资及赈款,致使灾民得不到及时救济;侵吞、挪用工赈款项,致使防灾工程无法起到防灾作用;谎报或隐瞒灾情,致使救灾时间延误,灾荒程度加重。腐败不仅严重地损害人民的利益,也会危及到政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中出现的政权形式。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在指导中国苏维埃革命过程中,在把苏维埃建设为什么性质的政权问题上,经历了从设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式的政权到最终确定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之样一个认识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前,俄国存在两大革命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和社会革命党,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共处于一党之内。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才成为独立的政党,它与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合作取得武装起义的胜利,此后两者继续合作,组织新政权,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参加了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也给他们留有席位。因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的分歧,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中止同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合作,但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继续合法或半合法地参加苏维埃政权的活动。内战结束后,列宁曾经考虑让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合法化,但没有能够付诸实施。1922年举行的对社会革命党人的审判,最终结束了实际存在的多党制,实行一党执政。  相似文献   

12.
为了巩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在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国际矛盾、争取持久和平的外交思想。在这一外交思想的指导下,苏俄利用国际上的各种矛盾,开展高度灵活的外交活动,打破了被帝国主义包围的局面,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维护了战后的持久和平。列宁的这一外交思想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俄两次对华宣言诞生于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和国际帝国主义疯狂干涉时期。因此,它的诞生不仅标志着苏俄对华政策的根本性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苏俄希望借此来改善苏中两国关系,尽可能地建立军事同盟,以此来打破协约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得到中国的有力支持,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赢得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1 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首次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根本对立制度并存的局面。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水火不相容的,列宁说,无论如何,国际帝国主义“都不能和苏维埃共和国和平共处。”①苏维埃政权又不得不和“比我们富庶千百倍、在军事上强大千百倍的国家”并存。②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处理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生存下来,已经提到苏维埃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河南自然灾害严重,河南灾民也得到了长期恢复性和短期急赈等各种的救济。这些救济是由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多种力量所进行的。但是作为掌握国家政权的中央和各级政府,其救济是极为薄弱的。河南自然灾害的救济力量主要来源于民间和社会。  相似文献   

16.
救济制度由来以久,清朝是救济体系较为成熟的时期。清代旱灾较为频繁,其中康熙四年山东旱灾比较严重。本文从灾情情况、官方处理方案、救灾的社会效果3方面对此次旱灾救灾情况作系统梳理,总结经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在河南的赈灾救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河南大灾荒中,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救灾措施,诸如减征、急赈、工赈、散放仓谷、平粜、移垦、施粥、收容、扶植生产以及提倡社会互济等,但由于国民政府腐败、救灾资金缺乏、救济模式的缺陷等原因,救济效果极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大战还在进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德帝国主义仍然处在交战状态,为了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必须尽速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签订和平条约。苏维埃政权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为此而进行斗争。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八日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曾经通过了“和平法令”,并向各国人民及各交战国政府提议立即进行和平谈  相似文献   

19.
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法律理论的基础上,列宁基于苏俄当时国家政权巩固和苏维埃法制建设的时代需求,详细地阐述了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司法制度的建构以及司法者所应秉持的理念尤其是司法功能的问题,并具体应用到苏俄的司法实践。列宁认为,巩固国家政权的单一政治统治职能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司法在革命胜利初期的时代使然;进入国家和平建设时期,司法所发挥的功能应当是制约国家公权力的政治职能与保障苏维埃社会稳定和经济有序发展的社会功能以及通过法律适用裁决纠纷维护权益的法律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人民英勇奋斗而取得的光辉成果。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不仅领导了苏维埃共和国的革命实践,而且对其实践进行了理论总结,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苏维埃共和国思想。一是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必须与发展人民武装,实行武装斗争相结合;二是苏维埃政权的实质是工农民主专政;三是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形式——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是最完满的民主制度;四是苏维埃的基本任务是组织革命战争和改良群众生活;五是苏维埃的前途是准备将来变到社会主义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