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从现实来看,文化成为新时期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也成为探究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视角.本文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差异指数模型,以"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数字化学习准备度"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和文化差异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利用数据拟合探究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和文化变量密切相关,且系统推动文化变迁、建立文化映射可以助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并据此提出一种文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框架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提出了新形势下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实现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各因素和谐发展,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分析了影响西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生态因子,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个主生态因子及其所包含的各子生态因子,指出只有保持各生态因子协同发展,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才能推进西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系统动态平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相关人员四个方面。从这四个要素分析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策略,有助于认识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复杂性和发展的紧迫性,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作为一份明确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十年建设和发展思路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将"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列为"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的5项行动内容之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保障我国教育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其构成包括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教育信息化研究支持体系、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等。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内容主要是:实施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体系和研究、服务体系,开展创新性的试验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通过设置一系列课程、建设专门人才培养基地,造就一批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队伍和实践人才。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计划着力于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共性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科学规划、制定方针政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创新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和社会参与,各级各类学校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促进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信息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要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弄清硬件、资源、信息化办公、信息化管理等教育信化的基本现状,了解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建设不匹配、资源建设不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从端正教育信息化理念、整合资源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业界动态     
第三届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召开2007年5月24日-25日,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主办的"第三届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梦溪宾馆召开。本届研讨会围绕对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发展规律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的审视和反思对促进转型期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是必要而现实的选择。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分析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并从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模式以及制度和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框架,提出建立面向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化体系、形成内外动力的转化机制、建立面向区域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服务联盟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化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时代背景和政策要求的基础上,指出信息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信息化教学的六大优势分析信息化教学对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化建设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已成为影响教育信息化的瓶颈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维突破教育信息化困境.当前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一般思路是根据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而将其看成动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运用整体、联系的观点去深层次地探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研究非常少.本文从信息化教学资源研究现状出发,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构建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型,并提出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稳定、动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促进我国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和师生服务,实现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高校的构建。目前影响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包括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和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因素,为加快高校后勤信息化进程,需要强化后勤干部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推动高校后勤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它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工作要从节约化、信息化、制度化、人本化四个方面人手,实现后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期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分析了英国《使用技术:下一代学习(2008-2014)》战略和美国《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战略,认为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在于: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研究;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需求为导向,开展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以教育质量为抓手,促进教育系统整体变革;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教育惠及全民,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多视阈中的成人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方式。由于成人在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中发挥着主体力量的作用,使得成人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更加突显,成人学习对于成人群体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成人学习的含义进行了回顾,并将成人学习置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建设这三大理念中进行深入分析,继而对学习型组织中的成人学习和成人教育中的成人学习问题进行了理论梳理。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运用Altas.ti软件编码,从管理与服务水平、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等三个维度(含7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对都江堰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显示:该市管理与服务机构相对完整、信息化教学环境终端配备率相对较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很强,但同时也存在管理与服务应用不全面、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水平不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偏低的问题。因此,文章就都江堰市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推动都江堰市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信息化2.0阶段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推进信息化教学创新,其前提在于清晰地认识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并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的现实水平进行科学测量。基于以上考虑,文章明确界定了"教学创新"与"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内涵,深入分析了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六大核心要素,并遵照量表研制的一般流程,开发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的测量工具。文章的研究为信息化教学创新水平测量提供了科学的评价工具,并可为基础教育一线学校推进信息化教学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系统设计教育方案.完善“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运行和评价机制;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学生管理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以文化人;建立“三全育人”的导向和保障机制,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逐步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瑛 《大连大学学报》2012,33(3):104-106
档案信息化是新世纪我国档案工作重大战略决策,对社会信息化和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探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当前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从我国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开发档案资源的科学手段和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同时在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