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语言,有时也称为“网络媒体语言”或“网语”。 广义的网络语言由三种成分构成:一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的高度互动和参与性,促进了网民之间的人际交流,在这种新型的人际交流空间里,形成了具有独特形式和规则的网络语言,并随着网络的普及迅速流传开来。比如美眉(长得漂亮的女生)、偶(我)、886(拜拜喽,再见之意)、:)(笑脸)等等,原本是人们在网上社区、网络聊天室、BBS等开放式网络空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时所使用的专用符号,现在流行开来,甚至渗透到传统媒体之中。  相似文献   

3.
李彧 《新闻世界》2009,(12):155-156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同时也为语言文字带来了很多变化。依托荚特网,网络语言开始出现,并盛行。促使网络语言盛行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试从传播学的视角予以解读并对网络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解读了网络语言的形态变异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文章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造成了话语权的转变,而网络狂欢化的氛围导致语言形式的变异。同时,网络语言的变异还给当前的社会文化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时下,新媒体新闻报道的新快短小的扎实文风,赢得了大批受众。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传统媒体应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学习借鉴新媒体的清新文风,使其传播的新闻语言清新、文风质朴、篇幅精短。  相似文献   

6.
党洁 《东南传播》2023,(7):130-132
人类社会发展中,代际冲突是一个自然现象,在数字媒体的加持下,代际冲突问题凸显。在代际冲突中,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典型,网络语言通过符号化展演,表达了网络原住民在文化方面对本群体的认同以及与其他群体的区隔,由此,群体之间的文化冲突形成。经过范畴化、自我范畴化以及文化融合的偏向等过程,文化冲突成为代际冲突的重要原因。通过提供超然的共享目标,提高数字媒体素养,加强群体间的文化交流与整合,都可以防止代际冲突极端化。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各种网络词汇、网络文体不断涌现,并被传统媒体经常借用,形成一种潮流,究其原因,是网络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时尚化等特点,在相当程度上契合了传媒有效开展传播活动、吸引年轻受众的需要。从更深远的层次上分析,传统媒体主动借用网络语言,彰显了传媒传递文化遗产的自觉,体现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网络语言实际上是社会大众文化发生变动的一种外在呈现、传播的载体和工具,是信息网络化社会背景下的大众文化发生变化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网络语言与社会大众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网络语言中可以窥见大众文化的特征,遂以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浅析网络语言的大众文化性,以期从文化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濂 《新闻记者》2004,(10):44-45
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在网络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迅速快捷,此时,传统语言的表达已不足以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输出,于是,有别于中国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普及和在社会中传播。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传播是一种时尚的大众传播方式,它因前卫和新潮受到  相似文献   

10.
曹进  靳琰 《东南传播》2012,(7):65-67
本文主要从网络语言成因的逻辑脉络出发,以社会心理逻辑、存在逻辑、碎片式传播逻辑、语言简化与语言交融的内在逻辑为视角,更加深刻地挖掘了网络语言形成的种种原因。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又一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瑨 《大观周刊》2012,(24):315-316
网络语言是信息社会迅速发展下的产物,它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着眼于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从以下三个方面(词汇、语法、影响)详细论述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语言的出现,对我国汉语言文学造成了巨大冲击,引起中国文化领域不小的震动。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世人对网络语言流行的看法褒贬不一。本篇论文立足于网络语言的流行现状,着重论证网络语言的特点。论文依托流行于现今互联网上网民之间真实的交流语言,分别从影响力,口语特征,键盘特性,创新性,经济性,粗俗化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对网络语言的特点加以诠释及论证,以求准确地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语言的劣势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楠楠 《新闻世界》2009,(8):165-166
网络语言从广义上说大体可分为3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电子商务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语和符号,如大虾、斑竹、恐龙、菜鸟等。本文通过对第三类网络语言的劣势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规范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4.
王炎龙  邓倩 《新闻界》2008,(3):29-33
关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是提升我国全民网络素养的关键。本报告通过对中学生接触网络媒介、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调查,展现未成年人的网络媒介接触和网络语言使用行为的现状和特点,从而透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现状,并探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语言借助了互联网以极其迅猛的传播速度席卷了人们的生活,而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其成因由多种因素造成,只有多角度地对其成因进行探究,才能对网络语言暴力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对网络语言创新和规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迅 《新闻世界》2009,(6):141-142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而产生的一种新语体,是网民在交流中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图片、符号等进行“改造”而形成的。由于网络语言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如网络论坛、虚拟聊天室),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决定了网络语言直观快捷、私语性和口语化倾向,使之拥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并越出书面语言的规范,对现代汉语产生极大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7.
18.
余艳 《图书与情报》2008,(2):98-100
汉字是中国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在基本范畴、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等几个层面,讨论了网络语言中汉字的语言问题。熟练运用认知机制将加深使用者对汉字以及对英语单词一词多义的理解,应用语言认知机制对网络环境下语言现象进行探索,为汉字宝库输入新鲜血液,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看了《网络传播》杂志第七期《汉语的幽雅性正在消亡中》一文使我感慨良多。吸引我的不仅是作者优美的文字,还有他提出的这个极其严肃的问题已经到了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员该关注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主持人在节目创作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积极因素是网络语言丰富和生动了主持人的有声表达,迎合了网民的喜好兼具时代感;消极因素则是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的冲击和混杂其中的"三俗"内容。因此,本文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出发,研究全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对主持人语言的影响,并对主持人准确把握网络语言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