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饱含感情地具体叙事 ,在叙事中说真话、吐真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领悟表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都深受感动。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哪些内容表达的?生读课文 ,回答问题。师板书。这些事例 ,怎样叙述才能表达感情呢?这就是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一)领悟作者具体叙事表达感情的方法。1.同学们快速默读3~6小节 ,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学国语的情景。生默读 ,概括。如果用这两句话概括叙述这件事 ,能不能表达…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教例教学目标:1.学会生率新词,理解词句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变化;理解课文中讲到的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自学生字及同语,质疑问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课文基本内容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作者乘船出海的所见…  相似文献   

4.
检查预习情况 ,理清文章结构师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18课《一夜的工作》。通过预习 ,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生 :作者先写送稿子给总理审阅 ,再写自己亲眼看见的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 ,最后写回来的感想。生 :课文共8个自然段 ,可分为三大段 :送稿、审稿、感想。师 :同学们预习得很好 ,既熟悉了文章内容 ,又理清了文章结构。谁能说说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生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师 :学习这篇课文 ,大家要认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下面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思考两个问题 :(灯片显示 )1 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 课文从哪…  相似文献   

5.
师:《伟大的友谊》一课,主要写谁和谁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后讨论。生:课文介绍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生: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是因为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事业上的,从第一小节四个“共同”可以看出。(通过朗读,对生词质疑,介绍时代背景相机教学第一小节。)生: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还因为他们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相机教学最后一小节。)师: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在…  相似文献   

6.
一、创造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如吴传姿老师执教《第一场雪》第二课时:师: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揭示来制定。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三四两段,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怎样学懂课文的。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雪中美丽景色。师:“瑞雪兆丰年”怎么回事知道吗?生:知道,课文里告诉我们了。师:我们总结出第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雪后美丽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小黑板出示)师:同学们看课文思考练习2,想一想第二个目标是什么?生:知道作者对第一场雪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知道…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通过精读、感悟课文,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来,我们一起再到月季花丛中看一看好不好?(播放课件)你们看,这月季花美吗?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香吗?  相似文献   

8.
熊倩 《南昌教育》2006,(1):32-34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笫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1课。【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读写生字词。理清课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学习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通过品读赏析,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一 设问导入,了解学情,揭示"岩石书"◆◆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共同学习—— 生:(齐)《最大的"书"》. 师: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 (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生:最大的书. 师:预习时,读了这个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生:最大的书有多大呢? 生:最大的书是什么? 生:"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板书问号)课文预习了,说说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11.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给你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生:李大钊同志临危不惧。师:请你把你的话写在黑板上。生:李大钊同志特别爱国。生:李大钊很了不起,他很伟大。生:李大钊关心他的家人。(老师分别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评点黑板的“易主”,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师: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一同走近那段历史,去感悟李大钊同志的风采、形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并做批注。(…  相似文献   

12.
授课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材语文第王册(狐狸与乌瞩)鲸一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4至8自然段,知道乌鸦是怎样上当的。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技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将课文的1至3自然段,现在,我们就随着美妙的音乐再次走进这个有趣的童话中去。(教师边放录音,进画简笔画和贴画边叙述课文1至3自然段内容)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狐狸非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出,我们通过学习4至8自然…  相似文献   

1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精神,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教学过程:  师:下面请大家默看第二部分,边读边想:陈赓准备怎样帮助小红军?小红军想出什么理由拒绝?用笔划记。(生默读,划记。)  师:第一次,陈赓是怎么说的?小红军是怎么拒绝的?  生:(略)  师:请男生读陈赓的话,女生读小红军的话。(生分角色朗读,师板书:骑一会吧比你强)  师:第二次,陈赓是怎么说的?小红军是怎么…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积累喜欢的语句。2.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感受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句的生动,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借助声音收集卡,仿照课文,围绕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教学过程:活动一:整体感知,承接“美妙”师:上节课我们走进课文,寻找到了哪几位音乐家和歌手呢?请你说一说。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 :1 学习生字 ,理解生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抓住保罗两次误解 ,体会小男孩美好的愿望和他对弟弟的真情。3 充分感知课文 ,获得“给予是快乐的”正确体验 ,激发助人为乐 ,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体会“快乐”1 在生活中 ,你们体会过“快乐”吗?是什么让你感到快乐?2 什么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3 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 ,看看这位外国朋友是如何感受“快乐”的?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后一定会有新的体会。二、合作学习 ,感知“快乐”1 初读课文 ,扫清词语障碍 ,组内质疑问难。2 再读课文 ,读准…  相似文献   

16.
(一)师:通过预习,有谁知道什么叫独幕剧?生:(略显迟疑)就是一幕剧吧。(轻微的笑声)师:别笑呀,理解得不错。不分幕的小型戏剧就叫独幕剧。课文中有两个词语明明白白点出了这是一个独幕剧,谁看出来了?生:课文开头的括号里有“幕起”字样,课文结尾部分括号里有“幕落”字样,点出了这是独幕剧。师:读书真细心!知道剧本里中括号和小括号里的文字所起的作用吗?(众摇头)括号里的文字,是分别用来交代舞台布景、人物活动,提示人物对话时的表情、动作的,既能衔接剧情,又可渲染气氛。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力争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生读课文)师:…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主线“送别”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李白是怎样送别好朋友孟浩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二、学习1、2自然段,品味“不去触动…  相似文献   

18.
《颐和园》一课教案设计东北师大附小王显才教学目的:1.通过本文教学,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美,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园林的思想感情。2.通过本文教学,理清作者的参观顺序、学会给课文分段。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颐和园的美....  相似文献   

19.
教材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23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及重点   1.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美好感情和伟大的友谊,激发对革命导师的崇敬,懂得真正的友谊建立在共同事业的基础上。   2.从具体的事例中学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作为高年级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课文的内容及课题含义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感受。因此,上课之初,我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进行铺垫,而是简明扼要地口述课文内容,直接导入新课。   然后,师生共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运用从《长征》一课中初步学到的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