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名山──峨眉山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城西南7公里。雄踞四川盆地西南缘,为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是佛教著名的普贤菩萨道场。因山势逶迤,"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故名。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峰峦起伏,重岩迭翠,气势磅礴,雄秀幽奇,素有"峨眉...  相似文献   

2.
鸡足山悖论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4,(9):107-112
正一、"五大佛教名山":非统计学上的排序究竟宾川鸡足山有没有资格称"五大佛教名山"?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反正赞之者说有,辨之者说无,莫衷一是。不过,说鸡足山是名山理所当然。名山者,有名气之山。《管子》说:"凡夫天下名山五千二百七十。"管仲说的天下大概指的是春秋战国的疆域,如果要说现在的中国,那么名山将会无计其数。不过有一点,名山的名气往往由许多原因造成。首先,要有气势雄奇、景色出众的自然条件。第二,正如明代白族著名学者李元阳在阐  相似文献   

3.
九华山的佛理与诗情郑国铨"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从九华山山麓出发,汽车在朦胧的青山绿水中穿行,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就可直达九华街。一、佛国山城九华街九华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如果说九华山是一座山中佛国,那么九华街就是它的首府。九华街坐落在九华...  相似文献   

4.
云南鸡足山成为迦叶道场的由来侯冲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即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和九华山,它们分别被认为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的道场。继四大名山之后的佛教名山,就是云南的鸡足山,因为该山被认为佛大弟子迦叶的道扬。四大名山出名较早,《佛祖...  相似文献   

5.
清凉与清凉山黄夏年在中国佛教中,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以"清凉山"闻名中外,并围绕清凉山出现了"清凉国师"以及《古清凉传》、《广清凉传》、《续清凉传》、"清凉寺"等著名的佛寺、僧人和佛教撰述。本文试图依据印度宗教、文化的特点探讨有关清凉与清凉山...  相似文献   

6.
佛教的四大名山翟萍佛教四大名山的提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五台、普陀、峨嵋、九华并称为"四大名山",是明代以后的事。"五山十刹".经元明动乱,久已衰竭。明代,四海统一,信徒活动范围也远远超过唐末和唐宋时期。于是,"四大名山"应运而生。四大名山虽然齐名...  相似文献   

7.
隋唐时期是佛教极为兴盛的时期。在当朝帝王们的支持和默许下.佛教寺院遍布全国各地,僧众人数众多,寺院经济也获得了高速发展。到唐武宗灭佛之前,有的佛教寺院的占地已达数万顷之多,所谓“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其七八”,可见佛教经济势力的强大。同时,隋唐时期也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鸡足山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其它四座为: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相传主佛弟子迦叶尊者奉佛命,持释迦佛的僧伽黎衣,以候弥勒佛下生处(见《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卷  相似文献   

9.
鸡足山风光     
雄峙于祖国西南的宾川鸡足山,风景秀丽,名扬四海.她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灵山佛都"、"天开佛国"的美称.  相似文献   

10.
佛教寺院,作为僧侣修行的场所,历来被视为佛门圣地灵境;寺院也是佛教传播与世俗社会文化交流的中心,因此,寺院建设在佛教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天下名山僧占多”,无论在自然生态抑或社会文化生态方面,佛教寺院都体现出一种和谐美,为世人展现出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  相似文献   

11.
九华山佛教起源于5世纪初,唐中期成为地藏菩萨道场,中经唐末五代及宋元时期的曲折发展,至明清时形成为我国佛教重要传播中心之一,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佛教在文化特质上表现为地藏信仰、禅净兼修和三教交融的同时并存。该传播中心的形成对丰富皖江佛教的内涵、延续安徽佛教的命脉、促成安徽地域文化儒道佛鼎立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棠 《大理文化》2006,(3):57-59
鸡足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相传是佛弟子迦叶尊者奉佛命,持释迦佛的僧伽黎衣,以候弥勒佛下生处(见《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卷九)。明代起佛教界即认定位于云南大理府宾川县境内的鸡足山是迦叶道场,极盛之时全山共有“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据  相似文献   

13.
三上鸡足山     
在诸多的佛教名山中,我曾爬过四川的峨嵋山,安徽的九华山和山西的五台山,这些山均山势奇险峻秀,寺院幽深威严,神话传说离奇古怪.曾引发过无数的骚人墨客无限的感叹,可谓天下名山也!但不论怎么说,这些山都不像鸡足山那样与我结下深深的情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寺院的讲经仪式时空寺院僧众的一项重要使命即学习佛教教理。在佛陀告诫信徒的八正道中,其中正见指对佛教四谛等有正确见解,正思维指对此有正确的思维,正语指不说非佛理之语,正念是明记佛教真理。大半涉及对佛教教理的理解和遵行。释迦逝世后,弟子们举行过4...  相似文献   

15.
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佛教学说中的基本观念——“佛性”观念的形成、印度大乘佛教的主要佛性观念、中国佛教宗派的主要佛性观念作了考察和论述。指出中国佛教宗派的佛性理论是在吸收改造印度佛教有关经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从中可见佛性观念在印度、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佛教典籍中,《坛经》是绝无仅有的一本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根据佛教的传统,只有记叙佛祖释迦牟尼的言教的著作才能称之为“经”,佛的弟子及后代佛徒的著作只能称作是“论”,以《坛经》冠名慧能的言教,足见“六祖革命”后,中国佛教的变革风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很多很多佛教的名山和寺庙,像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就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个菩萨的道场,山东灵宕寺、天台国清寺、荆州玉泉寺、金陵栖霞寺则是古代著名的丛林。就说现在的北京吧,房山云居寺、西四广济寺、城南法源寺、城东雍和宫,也都是庄严肃静、金碧辉煌的,到了佛教节日,少不得要大做法事,热闹一番。其实,佛教和中国结下的这个缘分也实在有年头了,东汉时期佛教从西域(也就是今天的中亚和新疆一带)传来之后,很多中国人就慢慢信仰上了。中国的文化也就从那个遥远的年代起逐渐浸透了佛教的思想养份。我们…  相似文献   

18.
1998年9月18—20日,由四川省佛教协会主办的“中国佛教二千年暨四川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天下名山峨眉山报国寺举行,来自川内各地的高僧、居士、官员和专家100余人齐聚一堂,满怀适逢盛世盛会盛典之激动心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下面根据与会者提交的42篇论...  相似文献   

19.
过去和人谈论游历名山寺宇时曾认为中国的寺院千篇一律,千佛一面。且不说亵渎神佛,等读了一些佛教造像艺术的理论,特别是瞻仰了东、西欧的绘画殿堂和雕塑经典群后,才愧觉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事实上世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宗教造像应该说是其间最为辉煌灿烂的一章。  相似文献   

20.
"昔日,世尊于灵山会上,大梵天王献金色婆罗花,世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以来,成为一种信仰,与众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代代相传着关于"佛"的故事。在中国彩云之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正是一个个古老神秘的佛教故事,使其境内的鸡足山成为享誉东南亚与五台、九华、普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