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训诂的诸多内容中,词义的训释是重点,这部分释义为训诂释义。它是运用已知的词语解释单个或多个词语的一种语言活动。训诂释义以训条为研究对象,由被训释项和训释项组成。它分单词训释与多词训释两类。训诂释义并不是训诂方法。训诂方法主要是对各种词义、字义的探求和研究,训诂释义只是从各个角度、或详或略地表述词的意义和内容。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王卫英 《语文知识》2011,(4):107-108
“由反知正”是字(词)典中的一种重要的释义方法,《说艾解字》中“由反知正”释义可分为典型式(反义否定释义)和扩展式(反义性否定释义)两种形式。这种释义法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提供了《说文解字》时代汉语反义词的聚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词义的系统性。对汉语历史词汇学和语义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释义指示语有表提示作用和具有完足释文释义两种类型。以《中华同义词词典》中三项式形容词释义为例,从"形容""指""比喻""其他"四个方面指出词典释义指示语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4.
随文释义是传统训公学的一种释义方法.本文阐述了随文释义的来源,命名和定义,着重对运用随文释义所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探讨,以求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训释方法。  相似文献   

5.
释义学是当代西方流行甚广的一种哲学理论,又是精神科学教育学的思想基础与方法论.为探索释义学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及其意义,本文首先较详细地阐述和分析释义学的沿革及其代表人物,从而通过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等人的释义学理论与方法论勾勒该学说的发展及其特征;其次探索释义学基本概念与原则,如理解、解释、释义学循环等,为正确运用释义学方法和掌握其原则提供基本而又实践性的基础;再次研究德国精神科学教育学学派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及其释义学方法在该学派中的运用.具体分析了诺尔的历史释义学、韦尼格尔的结构释义学和弗利特纳的实践释义学的方法论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概括而言,释义学方法为教育科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蹊径.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和《柯林斯高阶英语词典》都是语文性词典,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名物词的基义释义存在着一些相同点,释义都简明通俗,都抓住了意义的基本特征,都采用词典定义的释义方法等,这些相同点也是由这两部词典的语文性决定的。语文性的不同表现使两部词典在名物词基义释义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对名物词释义给出的区别特征多少不同,释义时用什么事物做描述不同,释义结构长短不同等,这些细微的差异是由于民族差异性造成的,是两部词典名物词释义语文性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7.
汉语与英语在语言层面以及汉民族与英民族在文化层面都存在诸多差异,翻译过程中使用释义法可以正确传达源语信息,沟通这些差异。释义法包括逻辑释义法和信息释义法,这两种释义法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随释义是传统训诂学的一种释义方法。本阅述了随释义的来源,命名和定义,着重对运用随释义所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探讨,以求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训释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词典释义实践中,运用义素分析法时将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难度。自然语言本质上是一种自元语言,传统上它一直是词典释义的元语言工具。自然语言作为词典释义的元语言在吸收现代义素分析法的优秀理念以后,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在词典释义的自然语言之元语言中,语义特征有两种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15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谭学纯教授应邀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作了题为“语用环境:释义·认知·接受策略”的学术报告。谭教授首先阐释了“词典释义”和“修辞释义”,“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两组概念,指出词典释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通道,也是限制认知的庞大的概念集合体。概念认知需要非语用环境的支持,而修辞认知需要语用环境的支持。他强调从词典释义到修辞释义,从概念认知到修辞认知,是主体逼近对象的两种状态。词典释义是对世界静态的解释,但不能保证有效地调动主体的经验库存,但修辞释义就可以激活主体的…  相似文献   

11.
准确地阐释语义是古代汉语文献教学的重要内容.吸收传统训诂学的基本方法据形释义、因声求义,依据古代文献的语言特征据文例释义,吸纳现代学术思想据语境释义,三种释义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准确地阐释文言文本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费良华 《文教资料》2009,(35):36-38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是两部优秀的汉语工具书,二者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功能上有所交叉,又有一些相异之处,释义方面的差异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释义内容、释义形式、释义用词。以及收录新词和增添新义有所不同。本文比较了两本书释义上的差异,分析了优劣所在.指出语文字典、词典应尽量做到释义内容简明易懂,释义形式科学实用,释义用词精当规范,而且要跟上语言发展的步伐.适当收录新词,添加新义。  相似文献   

13.
徕睐     
《新读写》2013,(10):17-17
徕,形声字,从彳来声。《汉书·礼乐志》:“徕,古往来字也。”《玉篇》释义为“劳也”(慰劳)。两种释义都对。徕字有两音两义:  相似文献   

14.
张咏艳 《中学文科》2005,(11):42-49
一、词语释义 【能力要点】 能正确理解词语是词汇考查的重要内容。词语释义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汉语学习词典中动物文化词语的释义模式。基于现有几部汉语学习词典中动物文化词语释义的不足,依据同场同模式释义原则,指出汉语学习词典中动物文化词语的释义模式。我们认为,释义模式应包括知识释义和文化释义两部分。  相似文献   

16.
黄侃曾发明两个训诂条例,其实质是用和被释字(词)共现于同一上下文的词来解释被释字(词)。这种方法可概括为“线性释义”。本文重点分析了《集韵》因滥用线性释义而导致误释的例子。线性释义往往与字形的改变交织在一起。线性释义被社会承认、接受时就是所谓的“相因生义”。  相似文献   

17.
对《常用形容词分类词典》ABB式形容词释义进行描写,指出形容词释义的模糊性,同时借鉴黎千驹先生《论模糊词的释义方法》对形容词释义问题的探讨成果,分别从形象释义描写方式、比喻描写释义方式、否定释义方式、比较释义方式进行分类,进而根据标示语的有无再进一步对ABB式形容词模糊语义释义进行分类,指出其中释义模糊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介绍原型理论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对原型两种不同的释义和四种不同确定原型的方法,即生理感官法,统计频率法和求平均值法,相似点比较法。  相似文献   

19.
王俊 《考试周刊》2007,(10):19-20
英汉词汇释义的简单对照并不能彻底体现英汉这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深层差异。但通过词汇语义场释义的研究,就可以对每一个词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进而对英语有更完善的认知。文章以“高兴”语义场为例,对英汉语义场释义的对比研究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国俗词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汉语国俗词语语义内涵丰富,汉英翻译颇具难度。针对相应词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国俗语义的异同,可以采用直译、音译、释义、借代、意译五种有效的翻译方法,以达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