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公交车为研究对象,基于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构建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利用GREET模型分析“油井到车轮”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与传统柴油公交车对比,分析50万公里名义寿命周期内乐观和保守两种情景下新能源公交车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在乐观情景下,纯电动公交车拥有最优的生命周期成本和二氧化碳减排量,较柴油车分别低37%和35%;在保守情景下,混合动力公交车拥有与柴油公交车持平的生命周期成本及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同时期柴油车低30%,纯电动公交车的生命周期成本则远高于柴油车.未来10年混合动力公交车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纯电动公交车则需要电源结构优化和电池技术突破之后才能显示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王晓天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8):259-262
选取内蒙古某风电场作为"三北"地区风电场的典型案例,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从原材料生产、运输、施工建设和报废等4个阶段分析其能耗及对环境的影响。经过对比测算,该49.5MW风场与传统300MW的蒸汽轮机发电机组相比,每MWh能耗约为传统火电厂的3.5%,全球变暖潜力只有煤电发电的1.5%,酸化潜力只有煤电的0.8%,该结果论证了在"三北"地区建设风电场的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进步,还有环境的恶化以及能源危机。开发研制节能、小排放量的汽车能够显著缓解能源供应压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就是结合了传统燃油型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的综合车型,其拥有燃油车的动力以及电动车的低排量,成为了解决能源危机,提升环境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主要针对混合动力汽车优化控制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日本丰田公司生产的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结构特点,以及控制系统的功能。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采用具有高膨胀比Atkinson循环,提高了发动机的能量转换效率。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发动机能够自动关闭和自动起动,实现燃油经济性和低排放性的双重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低成本的非联式(代替式)混合动力系统,它不同于并联或串联式混合动力是实现节省燃油,减少排放的较好的低成本方式.本产品目前已生产出样品,并安装在夏利2000,1.3升轿车,和长安1.0升面包车上,经反复测试,城市道路平均节油32%,最低节油20%,最高节油63%.该产品已获4项国家专利.本产品目前生产成本为600-2500元.完全可以被广大驾驶员接受,对汽车厂家成本压力更低.如果大量使用,将为国家节约大量燃油,并减少大部份石油进口,同时减少30%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6.
数字     
《科技新时代》2008,(2):106-106
20% 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一项名为EcoBoost的全新发动机技术。未来5年中,每年在北美将有50万辆福特、林肯和水星品牌汽车采用这一新技术,从而使其燃油经济性提升高达20%。采用EcoBoost技术的4缸和6缸发动机兼具涡轮增压和燃油直喷两种技术。相比更为昂贵的混合动力与柴油发动机,EcoBoost技术建立在如今广泛使用的汽油发动机上。通过改进使其在不影响驾驶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燃油经济性并降低排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迅速,但随之带来的是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不断恶化。CO2排放的不断增加是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运用生产函数法、STIRPAT和回归模型测量我国西北五省区CO2排放量、技术进步水平,以及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技术进步对CO2排放量的影响,得出结论: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不显著,经济规模和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比较显著,且技术进步与CO2排放量之间成反比关系;五省区中,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的是陕西省和青海省,影响最小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随着技术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五省区的碳排放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迫于油价上涨和全球变暖的压力,“公交优先”已经成为众多城市管理者的共识。由于能减少燃料消耗和空气污染,混合动力公交车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交车队中。现在,城市管理者和制造商又发现,这些混合动力公交车还有另一项未被开发的能力: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电能。  相似文献   

9.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对于轿车在日常使用中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影响巨大,大众GOLF采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是利用各种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各种状态,根据各种运行工况,实现最佳空燃比控制,使发动机优化运行,以最少的燃料消耗,最低的排放污染,获得最佳的动力和燃油经济性。本文将从GOLF轿车燃油供给系统的故障特点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柴油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排烟异常,这对于车辆的使用和对环境的污染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国家对车用柴油机排放要求作出了规定,这对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做好车用柴油机排烟异常的诊断与排除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吴明  姜国强  贾冯睿  刘广鑫  岳强 《资源科学》2018,40(6):1287-1296
国内关于石油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油制品的消费环节,不能真实地反映石油流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为了探寻石油生命周期内真实碳排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了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和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建立了石油生命周期内碳元素流动模型。以国内某大型炼化企业为例,计算了各个环节的隐含碳排放和石油燃烧碳排放量,分析了影响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情景,分别预测了2015—2050年间中国石油生命周期内的隐含碳排放发展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石油生命周期内,每吨石油在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约为670kg(约折合CO2 排放量为2457kg),其中隐含碳占总碳排放量的23%;②开采环节和炼化环节隐含碳排放分别占隐含碳总量的46%和54%,其中开采环节主要隐含碳排放来自天然气消耗和电力的消耗,分别占总量的47%和30%,炼化环节的隐含碳排放主要来自焦炭燃烧,占总量的46%;③在消费环节中,汽油、柴油和煤油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消耗量最大,分别占各自总量的42%、53%和80%。提高石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实现国家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林斌 《大众科技》2014,(10):95-97
分析了我国汽车排放法规现状,及国外先进的柴油商用车尾气SCR后处理技术应用和SCR系统机构原理,指出SCR技术是一条可供我国柴油商用车实现严格排放法规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enetic algorithm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ntrol parameters in 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 The HEV control strategy is the algorithm according to which energy is produced, used, and saved. Therefore, optimal management of the energy components is a key element for the success of a HEV. In this study, based on an electric assist control strategy (EACS), the fitness function is defined so as to minimize the vehicle engine fuel consumption (FC) and emissions. The driving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re then considered as constraints.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 decision variables, a new approach is used for the battery control parameters.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is performed over three different driving cycles including ECE-EUDC, FTP and TEH-CAR. The results from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roach and reduction in FC and emissions while ensuring that the vehicle performance is not sacrificed.  相似文献   

14.
王珊珊  张寒  杨红强 《资源科学》2019,41(3):521-531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碳足迹评估被广泛应用于量化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减排承诺背景下,林业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贡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和出口国,人造板行业的碳足迹和能源耗用问题,是评价林业产业环境影响的重要领域。本文依据ISO 14067标准,测度了中国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行业“从摇篮到大门”系统界限的碳足迹,通过对比国内外人造板行业的能源耗用,评估了中国人造板行业的节能潜力,结合量化改进方案的减排效果,提出了人造板行业减排和市场结构改善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①中国现有人造板行业的碳足迹结构中,纤维板最大(708.74 kg CO2e),胶合板最小(312.08 kg CO2e),刨花板居中(410.79 kg CO2e)。其中原材料获取对碳足迹贡献最大,化工材料如脲醛树脂胶的生产和使用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②对标国际标准和技术进步要求,中国人造板行业的能源耗用可减少13.27%~47.99%;③用木质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对人造板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可实现11.53%~42.30%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整治项目的碳效应分析与核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用地整治项目作为一项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的结构、方式等进行改造的实践活动,在显著改变土地利用活动的同时,也对区域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工程实施碳效应、土地结构碳效应、土地利用方式碳效应三方面对农用地整治的碳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以江苏宜兴市农用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测算。主要结论如下:①项目整治后,土地结构变化碳储量增加3 718t,工程建设净碳排放量约为6 830t,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年碳汇量增加5 459t;②项目区耕地碳储量增加11 071t,耕地面积增加是主要原因;③灌溉排水工程是影响碳排放量的最重要的工程类型,水泥、钢材和柴油等工程建设物资投入是促使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来源;④区域年净碳汇量增长显著,增幅为23.64%,主要源于耕地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传统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创新技术应用对电动汽车能量转化效率、轻量化以及行驶里程提升的定量分析结果,以广东省乘用车市场为主体,分析了到2025年电动汽车创新技术应用的碳减排潜力。分析结果表明电动汽车的创新技术应用对于碳减排有着积极影响,考虑2020~2025年广东省新增纯电动乘用车普及应用创新技术及结合创新运营模式,可累计减少CO2排放量310 814t。最后从优化电力生产结构、创新技术推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撑等方面提出了推广电动汽车创新技术发展、发掘碳减排潜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叶震 《资源科学》2011,33(5):851-855
本文从最终消费的角度来计量CO2排放,其中包括最终消费导致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本文把单位最终消费导致的CO2排放量称为完全CO2排放系数。计算完全CO2排放系数的传统方法是使用单位产品的直接CO2排放系数乘以里昂惕夫逆矩阵。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包括:一要确保矩阵可逆且逆矩阵系数非负;二缺乏统计属性,无法进行参数检验和区间估计。所以,本文利用随机投入产出模型,采用产出表和使用表的数据代替对称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得到了我国2007年产品部门的完全CO2排放系数的无偏估计,并得到排放系数的置信区间。并与传统方法计算的系数进行了比较,传统方法计算的系数存在较小的高估。接着,文章又利用随机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我国对国外CO2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对国外的CO2排放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张优  程明今  刘雪薇 《资源科学》2021,43(3):601-611
中国煤炭储量丰富、消耗量大且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逆向分布,大宗煤炭铁路运输所导致的温室效应不容忽视。由于铁路机车的技术应用存在时空异质性,因而有必要从生命周期视角解析煤炭铁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异特征,探索减排潜力。本文在构建煤炭铁路运输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LC-GHGEs)核算模型的基础上,量化1999—2017年3类机车的省级LC-GHGEs因子,刻画LC-GHGEs的总体变化趋势与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①随着西北电力机车工作量占比大幅提升与西南水电的大力发展,西北、西南铁路运输的LC-GHGEs因子呈显著下降,而华北、华东呈略微上升,省际差异逐步缩小。②1999—2017年,煤炭铁路运输LC-GHGEs总量首先呈现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经历2002—2011年的煤炭“黄金十年”后开始迅速下降,然后在2017年再次上升。自2002年起,电力机车替代内燃机车成为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贡献者。③内蒙古替代山西成为LC-GHGEs贡献最高的煤炭输出省份,重点输出省份的西向转移加剧了煤炭铁路运输的温室效应。煤炭铁路运输LC-GHGEs在输入省份的分布较为分散,钢铁生产大省的贡献较为突出。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机车技术升级、能源结构调整、调运系统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降低煤炭铁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宋璐璐  曹植  代敏 《资源科学》2021,43(3):501-51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和消费国,汽车行业带来的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辨析汽车行业的物质资源代谢特征和碳减排潜力可为落实循环经济政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动态物质流模型,预测了中国乘用车中21种物质材料的代谢特征,评估了乘用车使用过程中的碳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1...  相似文献   

20.
基于LMDI的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杰鲲 《资源科学》2012,34(1):35-41
近年来山东省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碳排放量增加问题。本文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测算了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并对山东省2000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方法将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分解为人口、人均财富、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等五方面效应。结果表明,以2000年为基期,截止2009年除能源消费强度因素的累积效应为负值外,其余四种因素的累积效应均为正值。从逐年效应来看,人均财富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人口仅有微弱的拉动作用,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方向尚不稳定。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