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没有什么不是有生有灭的,就连宇宙也是起源于一场大爆炸。但你是否注意过关于能量的描述,能量是不生不灭的,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量也是宇宙的存在物,这怎么解释?它们矛盾么?  相似文献   

2.
宇宙有大小     
宇宙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星系及其中所含的一些暗物质、暗能量所组成的。它的起点是宇宙大爆炸。既然宇宙是由一个有限的点物质通过爆炸而来的,那么就不能说宇宙是无限的,恒星等天体的数量是无限的。那些天体都是实际存在的,对于暗物质、暗能量,只能说是因为现代科技观测较为困难,它存在的数量或状态模糊。有限的个体相加如何得出无限?所以"数不清的星星"也仅  相似文献   

3.
华定谟 《今日科苑》2009,(15):122-122
"大爆炸宇宙"既非绝对宇宙又非相对宇宙,在哲学上是个不存在的东西。一个假说必须有事实和科学理论两个条件。"宇爆说"分别用纯红移的哈勃观测、宇宙常数的斥力大于引力、小于引力三个东西来做事实,但它们都不是事实;又用多普勒原理来做科学理论,但它在远太空尚未证明。"宇爆说"休说是科学理论,连假说也不是,只是二重瞎说。  相似文献   

4.
引力     
引力是宇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力。任何物体都有引力,引力很像磁力。然而引力又不是磁力,因为引力不仅存在于钢铁之中,还存在于每一个物体之中,而不论物体大小,只是像地球这样巨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引力更大罢了。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能量守恒定律完全可以证明永动机是存在的,因为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宏观上看,宇宙中,任何一个物体都相对是运动的,可以说都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着,虽然在运  相似文献   

6.
“140亿年前,它只是一个点,体积小,质量大、温度高。然后这个点发生爆炸,并开始膨胀,温度也随之降低——宇宙就这样形成了。”解释宇宙起源的这一大爆炸理论已被科学家广泛接受。尽管如此,大爆炸理论只是搭好了研究的框架,框架里诸多问题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是依然悬而未解。随着宇宙探索进程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在诸如暗能量、黑洞、宇宙的最终命运等课题上有了最新发现:  相似文献   

7.
宇宙诞生     
一个短得无法形容的时间,一个小得无法形容的奇点,在一瞬间激涨,在无限的高温中,在能量的膨胀中,物质开始逐渐地构成宇宙。广袤无际的宇宙,给了我们太多的谜团、太多的困惑。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宇宙究竟是否有一个开端或终结?如果有的话,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关于宇宙的诞生,科学界有许多的猜想,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霍金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希格斯粒子是科学家彼得·希格斯设想中的一种亚原子,这种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粒子与宇宙中的普通物质相互作用,才导致了这些物质有了质量,形成了宇宙中的万物。但是,我不太赞成这一个观点。我认为,物质是由希格斯粒子吸收了能量而产生的:在宇宙诞生的那个大爆炸当中产生了极其巨大的能量,同时也诞生了大量的希格斯粒子,而希格斯粒子不断吸收大爆炸产生的能量从而转化为有质量的物质,导致了宇宙中的万物诞生;而宇宙中的能量在通过希格斯粒子转化为物质后,能量开始不断减少,宇宙的温度也在不断下降,直至降至现在的宇宙微波辐射温度2.7k。照此…  相似文献   

9.
从一个小点发生爆炸,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形成了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又组成了宇宙原始的氢、氦及锂等元素,这些元素进一步形成其它元素,最终形成各种星体,这是宇宙大爆炸理论为我们构想的宇宙形成过程。根据目前宇宙的特点,科学家可以预测宇宙形成时的锂的含量,并通过实际观测古老星  相似文献   

10.
时间并不是从宇宙大爆炸的时候开始的,所谓无穷小的奇点并不存在,相对论也有失效的时候,这一切都是因为,大爆炸之前存在着另一个宇宙!  相似文献   

11.
麦金认为,意识产生问题源于我们的空间概念未能反映空间的真正本质。真正的空间包含有大爆炸之前就存在的非空间结构,它是意识与空间之间的桥梁,但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这种结构是我们认识不到的。麦金的理论作为一种自然主义二元论,代表着当代心灵哲学中自然主义与二元论相融合的新走向,它对大爆炸理论所作的新颖解释也具有重要的本体论意义,但它并未消解意识产生之谜,而只是将意识之谜还原成了宇宙之谜,同时,它也未能摆脱心身二元论与心身交感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The first galaxies evolved only a few hundred million years after the Big Bang. But why do they have such a great variety of shapes and structures? How did the universe evolve as a whole? Two German-Chinese Partner Groups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strophysics in Garching are using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early universe evolved: LI Cheng and Guinevere Kauffmann, as well as GAO Liang and Simon White.  相似文献   

13.
根据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对元极图模型和宇宙大爆炸模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它们的相似点:均是观测和实证的产物,其起点和终点都带有可同用感观直接经验的猜测成分,它们的不同之处是:认识层面上,建立模型的理论依据,事物转化的动力,终极归宿等。现代科学理论模型结合的两个实例启示人们:重视元极图模型,使之与现代科学其它学科理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2014年3月17日,天文学家宣布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发现了B模式偏振。根据暴胀宇宙学模型的预言,B模式偏振是宇宙诞生之初产生的原初引力波留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特殊痕迹。引力波作为广义相对论的重要预言,至今没有得到确证,这一发现是引力波理论提出以来关于引力波存在的最重要证据。同时,这一发现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和暴胀理论,或对今后宇宙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Franklin Institute,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awarded the 2001 Benjamin Franklin Medal in Physics to Alan H. Guth for his efforts to advance our knowledge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of the inflationary scenario, in which the universe undergoes a rapid expansion in the first stages of the Big Bang.  相似文献   

16.
《生活大爆炸》是一个广受喜欢的情景喜剧。其字幕翻译中,包含了许多影视翻译的特征和制约因素,本文从语言和文体方面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对话片段,分析说明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功能对等的,进而论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字幕翻译具有实践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归0     
0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无极之境,归0是天地万物有序运化的自然表现,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法则,是促成身心健康、人物亲和、人天合一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国家中,西班牙的公益企业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相比之下,我国对公益企业领域的关注还只是刚刚开始,公益企业的发展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其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和困境。因此,了解西班牙公益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发展公益企业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深空探测大国迈向行星科学强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伽利略1609年将望远镜指向星空迄今,已逾400年。1959年苏联"月球2号"首次抵达月球,开启深空探测时代。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月,催生建立行星科学。纵观人类深空探测60年,先后出现两次探测热潮、两个深空探测大国(美国、苏联)。苏联领先又衰落,仅留给历史一个深空探测大国的背影,而美国成功转型为深空探测强国,至今在世界行星科学最前沿领航。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作为正在发展中的深空探测大国,我国应该怎样立足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行星科学强国之路?文章参照历史,梳理现状,畅想未来,给出我们的思考:大力培养行星科学人才,尽快实现科学引领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20.
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揭开了现代物理学序幕的X射线的发现,随后的20多年中与X射线密切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层出不尽。而一个世纪之后空间天文领域的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于2002年授予了空间X射线天文的突破,由此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新窗口。从1962年发现第一个宇宙X射线源至今半个世纪以来,已经有约70个携带天文仪器的空间飞行器(以专用卫星为主)发射运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于宇宙和基本物理规律的认识。随后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宇宙背景探索者"(COBE)卫星对宇宙微波背景黑体辐射谱的精确测量和观测到空间分布的各向异性。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对此做出了关键贡献。这样在新世纪空间天文的研究就直接产生了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且对第三个起了重要作用,非常类似20世纪初X射线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这三个以及天文学研究所获得的所有其他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现除了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外,其他所有的获奖成果都和项目最初的科学目标没有关系或者完全相反。与此同时,探讨了重大天文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这对于处于快速发展初期的中国空间天文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