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以浓缩型苹果汁为应用案例,介绍了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果汁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学,以及该方法学操作过程和规范,从而为产业在碳足迹实际核算过程中提供操作指导。通过量化的浓缩型苹果汁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环节,还可以为组织与个体发现碳减排机会,促进碳标识的推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转变以往"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关于碳足迹和低碳经济的研究已经悄然展开.总结了日常生活中碳足迹计算的相关方法和常用实例,分析、比较了高校的碳结构,并通过抽样关注高校碳足迹,提出了高校碳足迹研究方案以及发展前景.这将为提倡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校园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并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邵艳军 《科教文汇》2013,(2):202-202,205
碳足迹就是碳的排放量或者排放当量。是当前时代关键词之一..低碳问题说到底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么迫切过。本文通过国内外经验和我国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按照中央部署,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能源梯级开发,多次利用;从管理着手,建立低碳相关机制,调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邵艳军 《科教文汇》2013,(1):202-202,205
碳足迹就是碳的排放量或者排放当量,是当前时代关键词之一。低碳问题说到底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么迫切过。本文通过国内外经验和我国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按照中央部署,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能源梯级开发,多次利用;从管理着手,建立低碳相关机制,调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管理》2018,(5):52-55
公交自行车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出行方式,不仅方便公众,更有利于城市发展低碳交通,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利用CDM方法学并加以改进,估算了2017年济南市公共自行车项目的碳减排量约为8830.588吨CO2,同时利用碳足迹的方法估算了济南市总碳排放量为512.16万吨CO2/a。结果显示公共自行车系统每年的碳减排量占到济南市总碳排放量的0.17%,这表明如果全国所有城市都普及公共自行车项目,其碳减排的总量将非常可观,说明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投入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其生态环境效益尚不甚明晰.特别是对于于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的碳足迹研究不多.选取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在合理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定量分析8条干线高速公路在2001年-2050年间建设、运营和通行的碳足迹变化.结果显示:整体上,省内干线高速公路生态效益良好,2031年前能完全回收碳排放并产生正的生态效应;分路段来看,京沪高速(G2)广陵以南段、沪蓉高速(G42)、常台高速(G15W)、常合高速(S38)、京沪高速(G2)广陵以北段等2030年前即可回收碳排放,碳减排效益可观,而沈海高速(G15)至2050年仅能回收约一半的碳排放,碳减排效益不明显.同时研究揭示,高速公路碳减排效益与经济效益似线性相关,即车流未饱和情况下,高速公路生态效益的发挥直接受断面流量控制,与经济效益保持较好的同步性.综上,本文的理念和方法可应用于与生态评价相关的研究中,数据可推广至与研究区域相似的地域,从而为高速公路事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周常春  袁茜  车震宇 《未来与发展》2011,34(8):39-42,51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旅游新理念,是旅游业持续发展追崇的方向。本文在分析低碳旅游内涵的基础上找出研究的切入点,导出旅游碳足迹的概念及其在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的测算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测算出旅游者行为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碳消耗量,强调降碳的重要性;并最终提出了实现低碳旅游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对2009年的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接着研究了1971-2009年中国碳足迹的国际比较,继而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了1971-2009年中国碳强度和人均碳排放的国际比较情况.  相似文献   

9.
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博  穆月英 《资源科学》2015,37(1):175-183
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研究对构建低碳蔬菜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命周期法和多目标灰靶决策模型,利用2013年实地调查数据对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总碳排放中以间接碳排放为主,来自工业的投入品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原因;2总体上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光合作用碳汇大于总碳排放,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3大棚优于温室,但两者的总碳排放均小于光合作用碳汇,对生态环境均具有正外部性;4各地区碳足迹的优劣顺序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平谷区、延庆县、密云县和怀柔区,且前四个地区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推进低碳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校园WebGIS系统是数字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实现基于位置的查询和显示空间信息Web发布与服务的基础平台.因此,在基于网络通讯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技术基础上,以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校园WebGIS为例,通过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据采集和制作、地图服务和地图布局的网页定制,时校园空间信息Web发布和服务的应用集成与实现进行了成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1.
王媛  王丽丽  何彧  程曦  王文琴 《资源科学》2012,34(10):1845-1854
本文采用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能源统计数据,比较了国内外在测算贸易隐含碳中主要应用的三种方法:直接排放测算法、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测算方法。结果发现:①除了能源生产加工部门(如石油加工业等)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明显小于其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外,其余行业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和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都是比较接近的,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②直接净出口隐含碳(7.50Mt)〈完全消耗净出口隐含碳(277.30Mt)〈完全需求净出口隐含碳(408.95Mt)。从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上来看,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基于一次能源行业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都反映了对于能源的间接消耗,其结果应该比较接近,本研究实际计算结果也证明,在非能源行业两种计算结果具有比较高的相关性,但是由于目前只能得到统一的能源产值-实物转换系数,从而导致在能源行业基于完全消耗系数计算的碳排放强度远大于基于完全需求系数计算的结果,再加上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两者计算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液晶显示器为例,由供应链碳足迹测算模型计算可知,碳足迹主要来自产品的生产转化活动,供应链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减少供应链碳足迹。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经济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基于能源消耗的产业碳排放强度模型和建筑业碳足迹模型,核算了我国建筑业1995~2009年期间碳排放的分布特征;运用Kaya恒等式,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规模效应、经济产出效应4方面分解了建筑业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的变动趋势,探讨了我国建筑业未来实施减排的途径和对策。研究表明,建筑业能源结构强度和规模产业能源强度的进一步降低是建筑业节能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基于表观消费量法的中国碳足迹估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祁悦  谢高地  盖力强  张彩霞  李士美 《资源科学》2010,32(11):2053-2058
碳足迹是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用来衡量人类的能源活动排碳对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本文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缺省方法——表观消费量法,分别估算了1992年-2007年全国碳足迹,以及2007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碳足迹。结果显示,自1992年以来15年间中国碳足迹增长了近两倍,尤其是2001年以后,碳足迹的增长速度显著增加;其中固体化石燃料碳足迹所占比重最大,2007年达到82%;山东、江苏、内蒙等地碳足迹较大,青海、甘肃等碳足迹较小;目前人均碳足迹与世界上其他规模类似的经济体还有一定差距,宁夏、内蒙古、上海市等人均碳足迹较大,而海南、四川、广西的人均碳足迹最小;西部省份的碳足迹强度普遍高于中东部地区,其中碳足迹强度最大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小的是北京市;碳足迹密度方面,上海市碳足迹密度最大,并且显著高于其他省份。从这些结果可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大增加了化石能源的消费,碳足迹从而增大。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增长,中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预测中国交通运输需求量的基础上,量化设置了运输结构优化和交通技术进步影响参数,设计了基准情景、结构优化情景、技术进步情景、低碳情景,测算了中国交通运输的碳减排潜力。研究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交通运输碳排放明显回落,若疫情逐步有效控制,交通运输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到2030年,中国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的减排潜力为8.20%,结构优化的减排潜力为7.08%,低碳情景下减排潜力为14.45%。低碳情景下,公路民航运输碳排放显著下降,水路城市客运碳排放微降,铁路运输排放上升。公路、民航运输的减排潜力为23.71%、10.43%,公路民航领域是交通运输行业减排的重点领域;水路运输、城市客运减排潜力为2.76%、4.40%,技术进步可以抵消结构优化带来碳排放增量;铁路低碳情景的碳排放高于基准情景增加20.08%,是由于结构优化使得铁路货运周转量大幅提升,远超过铁路技术进步带来的减排效果,但对于交通运输系统整体起到了最优碳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韵  师华定  曾贤刚 《资源科学》2011,33(4):653-658
随着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国际国内各界关注的焦点,一个新的概念——"碳足迹"应运而生。碳足迹是从消费端出发的CO2排放量,用来衡量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活动排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比传统意义上的碳排量更加形象而科学。在我国,电力行业作为CO2减排的主力军,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了解电力企业的碳足迹情况对于电力企业的节能减排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文章基于碳足迹评估核算的理论,采用全生命周期法,自下而上,以山西省吕梁市某燃煤电厂为案例,对其碳足迹进行分析评估,得到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碳足迹分布,发现电力企业的碳减排潜力主要在于锅炉燃煤和煤炭开采,但在运输、尾气脱硫等部分的碳排放绝对量也是不可忽视的,电力企业在节能减排时应全面统筹,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居民消费碳足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会娟  耿涌 《资源科学》2012,34(3):494-50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碳足迹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北京市2007年居民消费直接碳足迹和隐含碳足迹的特征。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碳足迹总量约7993万t,约为农村居民碳足迹总量1195.55万t的7倍。其中城镇居民碳足迹以隐含碳足迹为主,农村居民碳足迹以直接碳足迹为主。从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构成来看,城镇居民以食品、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为主,分别为35.2%,14.1%和13.8%;农村居民主要以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为主,分别为32.4%,21.9%和12.3%。此外,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交通和通信碳足迹增加明显。最后针对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碳足迹的特征,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产业部门碳足迹流追踪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曹淑艳  谢高地 《资源科学》2010,32(11):2046-2052
研究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综合分析了2007年中国52个产业部门碳足迹的流动情况。该年中国产业部门完全碳足迹为71.0亿tCO2,其中直接碳足迹与间接碳足迹分别为52.5亿与18.5亿tCO2;支持本国终端消费发生的碳足迹为47.0亿tCO2,支持出口发生的碳足迹为24.0亿tCO2。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碳足迹是赤字的,赤字幅度达5.5亿tCO2,占本国源碳足迹总量的10.5%。产业部门之间的碳足迹流动非常活跃,82.3%的完全碳足迹发生了产业部门再分配。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B1组)与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B2组)的产业部门是中国碳足迹流动的主体部门,也是碳足迹管理的核心对象。B1组部门的间接碳足迹是其直接碳足迹的12.6倍,在贸易中是碳足迹盈余的,盈余量合计为31.9亿tCO2。B2组部门的直接能耗碳足迹高居全国前10位,合计为39.5亿tCO2,其中89.9%的碳足迹转移到其他部门终端产品之中。从碳足迹的性质上,B1组部门属于实质高碳型部门,碳足迹管理应走"减物质化"的道路;B2组中有一半部门属于表观高碳型部门,碳足迹管理应以提高能源效为核心,另一半部门属于实质高碳与表观高碳并存型的部门,碳足迹管理应走"减物质化"与提高能效率并重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越来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低碳旅游战略逐步成为各国发展旅游的现实选择,碳足迹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本文以南岳衡山旅游风景区为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了南岳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总量来看,不同类型交通方式的碳足迹情况相差甚远。公路旅游交通对旅游景区的环境威胁最大,碳足迹总量是索道旅游交通的2.6倍,是人行道旅游交通的46.1倍;从影响因素来看,能源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南岳旅游景区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分别累计产生了45.5%和145.8%的碳增量.而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则是抑制碳排放的有效因子,分别累计实现了73.8%和17.6%的碳减排。因此,应重视旅游景区交通工具的低碳宣传和合理选择,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工业能源绩效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丹  王维国 《资源科学》2013,35(9):1790-1800
本文将二氧化碳排放纳入工业能源绩效的评价体系之中,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及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2000-2010年我国工业36个行业的能源效率与生产率,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了能源效率的动态演进,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低碳能源效率高于传统能源效率,其中制造业的低碳能源效率最高,其次为供应业,采掘业最低;考察期内工业行业的最优生产前沿不断外移,低碳技术边界越来越偏离规模报酬不变技术;核密度分析可知,大多数工业行业由于生产率提高使得能源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驱动因素分析显示,工业行业存在能源利用的规模经济,能源结构对行业能源绩效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资本深化对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为正,而对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马歇尔外部性与工业行业能源绩效存在U型关系,本研究框架里不支持污染天堂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