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为好文章?古人云,信、达、雅。三个字而已,言简意赅。自严复(《天演论》译者)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起,信达雅也一直是中国翻译界尊崇的翻译目标和标准。既然校对工作者面对的是形形色色  相似文献   

2.
陈新 《中国传媒科技》2012,(14):250-256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一灿烂文化既是中华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博采众长,吸纳世界文明精华的结果.随着佛经典籍的传人,翻译家们便开始了对翻译标准的探讨,从最初的“直译”到近代的“神似”,从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到对译者的严苛要求,无论是最早的翻译家道安、鸠摩罗什,还是现代的钱钟书、傅雷等翻译家都提出了十分精辟的见解.而近代翻译家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对译著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言简意赅,可以说是“等值”翻译的具体解说,因此成为翻译家们共同遵守的准则.人类文明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文化,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其社会影响力可谓十分巨大,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涌人中国.电影是一件凝练的艺术精品,他是电影内容的脸面,是电影思想的灵魂,翻译电影片名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电影片名就像电影的一张名片,一个好的译名能在第一时间打动观众,而不是把观众引入歧途.商业物质化的侵袭,导致一些片商唯利是图,一味追求商业利润,对一些外国电影片名胡编乱译,毫无顾忌地使用凶杀、色情、暴力、刺激、鬼怪、魔兽等词汇,以招揽观众,哄抬票房.业界人士对此深恶痛绝,热切希望外国影片名的翻译回归正统,有据可依.笔者着力阐述“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的由来和确切内涵,并力求以“信、达、雅”翻译标准对几十年来的部分有影响力的美国电影译名进行评述,以期通过探讨,遏制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外国影片名翻译粗制滥造的不正之风,寻找业界人士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虽然尽善尽美的译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不存在,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传统却是可以充分沟通的,而艺术作品的翻译就是两种语言沟通不可缺失的桥梁,翻译标准的确立为外国影片名翻译的评判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4.
荣斌 《声屏世界》2008,(8):49-51
播音主持是播音员主持人将无声文字恰当地“翻译”成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过程,借助语音、语法、词汇三元素,通过停连、节奏、重音、语气四大手段,以目光语、手势、形体、服饰等为辅助手段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就表达而言,严复先生当年讲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同样适合播音主持,“信、达、雅”应该也是播音主持表达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翻译的视角看待气象节目主持,提出了衡量主持人气象素质的标准——信、达、雅。主持人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功底、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广博的知识修养,历经岁月沉淀,才能厚积薄发、才能让观众"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严复的《天演论》的翻译出版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所遵循的"信达雅"和择善而译的翻译原则,推动了中国译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校”的解释为“订正”,“校对”则有三个义项,分别是1.核对是否符合标准;2.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3.做校对工作的人。古人有“校雠”一说。即“校勘”。“雠”就是“校对字”的意思。有意思的是,“雠”又同“仇”,颇有视出版物中的错误为仇敌之意,必要将其消灭。校对工作发展到现在,  相似文献   

8.
潘树广 《出版史料》2001,(1):101-102
有些书籍在论及校对的历史时,认为古代称校对工作为“校雠”或“校勘”,而“校对”则是出现得很晚的词汇。例如《校对手册》(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版)说:“校对工作我国古代就有。古代的校对工作叫‘校雠’(雠即仇)或‘校勘’。”又如《辞源》(修订本),收录“校雠”、“校勘”,却不收“校对”。按《辞源》的“出版说明”:“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此书不收“校对”,表明编者将它视为鸦  相似文献   

9.
苏争  匡兰  程迟 《新闻前哨》2012,(8):51-53
1897年刊登在《国闻汇编》的《天演论》"译例言"中,严复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即不违原文,力求准确;"达"即不拘泥于原文,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的遣词造句得体、简明优雅,能够传达原文的神韵。新闻从单纯的文字表述,通过视觉设计展现到报纸版上,同样是一个"翻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图片、插画、表格、线条、色彩等视觉设计的各美学要件。对在这个过程中从事"翻译"工作的美术编辑来说,运用点、线、面的排列组合,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来体现视觉效果,在美化版面的同时,更有效地传达新闻信息,则是职业要求,如同写出好稿之于记者。而对版面视觉效果的衡量,也存在一个信、达、雅的标准。从视觉设计的专业角度讲,版式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新闻信息,而非设计本身。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全球市场化社会,一个成功的人士必然同时也是‘广告人’,无论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成功的政府领导,都需要有强烈的广告意识”。这是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我,一个黄冈日报社《鄂东晚报》的“广告人”对此深有同感,同时倍感亲切,倍感鼓舞,因为我是一个“广告人”,我为我是一个“广告人”感到无比自豪。  相似文献   

11.
来春燕 《大观周刊》2011,(47):12-13
本文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浮生六记》的译本进行对比,试图从这个角度找出两译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其提倡的"信、达、雅"的翻译观,影响深远。本文系统介绍严复的翻译思想,并对其有时代意义的翻译之路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14.
七朝古都河南省开封市地处中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作为开封市本地主流媒体的《汴梁晚报》,在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同时,兼顾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念好“三字经”,“跳”——跳出农业,放大“三农”报道;“巧”——运用技巧,写活“三农”报道;“新”——选好角度,“三农”报道出新。这样的“三农”报道城里人喜爱看,农村人觉得亲...  相似文献   

15.
《老年日报》一纸风行全国,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专刊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实用性的健康类专刊,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编辑用心念好了“新、专、特”这个“三字经”。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2月7日晚上,湖南省湘潭市下辖的湘乡市育才学校发生了学生踩踏事件,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的惨剧。这是湘潭市境内第一次发生的大规模学生踩踏事件,也是全国的学生踩踏事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湖南湘潭“12·7”育才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湘潭晚报》火速行动,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17.
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评选的第三届“新闻核心期刊”,5月28日通过专家评审鉴定,《编辑之友》再次当选。“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出版等。在各学科评选的基础上,汇编成《...  相似文献   

18.
最先提出“新经济”概念的,是美国《商业周刊》经济编辑迈克尔小曼德尔,他在1996年12月30日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把新经济界定为“以信息革命和市场全球化为基础的经济”,并认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经济繁荣是“新经济的胜利”,表明美国已进入新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9.
李海英 《大观周刊》2011,(18):34-34
《重释“信、达、雅”-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一书初版于1999年,再版于2007年,此读书报告选取的是2007年版的,但两版内容基本无变化。本文在此通过多视角来评析此书中的一些优点,缺点和创新点,并通过分析优缺点为读者以后的科研创作提供一个方向和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新闻精品”,简言之,就是它已超越了“一般新闻”的标准。换句话说,不仅要具备“五个W”新闻要素,还应突出几个方面的问题:1.独家性;2.深度性;3.思辨性;4.广泛性;5.必读性。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汇报》2005年3月23日头版刊发的“国际述评”:《花招还能玩多久》一,笔认为,它是一篇当之无愧的精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