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险社会视域下的科技理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理性是滥觞于西欧的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精神根基,对科技理性的张扬及其社会后果的反思和批判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批判理论,风险社会理论打开了科技理性批判的新视域.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社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风险使科技理性的悖论昭然若揭.应对全球风险社会必须超越科技理性的悖论、实现科技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合作与和解.  相似文献   

2.
对科技政策制定中的理性基础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侠 《科学学研究》2003,21(Z1):71-76
文章对理性在科技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指出人类的理性存在诸多局限性,因而以理性为基础的政策制定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失与局限,进而批评了目前在政策制定中普遍存在的理性建构主义的主张,认为只有正确认识人类的理性才能在当前的形势下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3.
工业文明使科技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巫魅到祛魅的演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科技理性支配下,工业文明的科技价值观、方法论乃至实践过程都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必然导致科技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文明视域下,应对科技理性、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过程进行全面反思,推动科技形态的生态化转型,发展并促成一种"亲自然"的生态化科技还魅于自然。  相似文献   

4.
科技电视是以科学知识与信息为题材,兼具电视节目属性的一种电视形态。其创作过程既要求科技的严谨性,又要能够吸引观众,尽量避免枯燥、说教。这就决定了科技电视的创作过程需要理性意识的疏导和感性意识的参与。本文以成功的科技电视片为例证,从理性意识的疏导与感性意识的积极参与两个方面论述科技电视片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科技法的最基本问题,如科学与技术、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之间的区别入手,深入分析了科学与技术的不同本质,指出科学与技术不应混同立法,而我国目前的科技法,其混同立法的现状很难有效地调整、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通过分析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时代特点,指出正是技术价值理性的缺失引起技术理性危机,需要相关法律进行引导和控制,标志着以鼓励和保护科技发展角色的混同立法模式的时代终结。并对我国科技立法的重新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丽娟  陈凡 《科学学研究》2005,23(4):449-454
科学与技术,作为人类不同性质的理性活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但我国1993年颁布实施的《科技进步法》却将两者混同加以规范,这种混同立法方式很难有效地调整、促进我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因此,本文从科技法的最基本问题,如科学与技术、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之间的区别入手,深入分析了科学与技术的不同本质,指出科学与技术不应混同立法,并通过分析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时代特点,指出正是技术价值理性的缺失引起技术理性危机,需要相关法律进行引导和控制,标志着以鼓励和保护科技发展角色的混同立法模式的时代终结。最后,对我国科技立法的重新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科技风险的产生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社会的风险主要源自科技发展副作用所导致的科技风险。科技风险是科技政策研究所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断裂。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所谓的科技风险民主治理模式已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而遵循公众参与性、共识性及民主规范性则是现代社会科技风险民主治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以国家干预活动增加与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为特征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形式,为资本主义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哈贝马斯指出,科技理性作为目的理性的表现形式,在压制人们交往理性的基础上,遏制了人类的解放需求。通过建立批判的解释学、实行协商民主和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恢复交往理性的功能,从而破除科技意识形态的束缚,建构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视角,但是也存在某些幻想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科技发展的环境伦理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具理性的膨胀与价值理性的缺失、科技理论与科技客体的不完全对称和环境伦理对科技发展的相对滞后,最终使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导致自然的“祛魅”。而要使自然“返魅”,必须要求当代科技在环境伦理的范式下发展即加快实施科技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以及科技创新应当置身于“三维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经历了由初级的科学化阶段到自反性科学化阶段的发展过程。正是自反性科学化的过程才使得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截然区分不再可能。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应当建立在科学与社会多元理性共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梳理、生活体验和理性思辨,发现AI异化、伪知识泛滥和全民娱乐已经对人心之善和文明传承造成了深度危害,对此,只有理性认清AI和知识的双刃剑属性,建构至善精神信仰、再造科技哲学、完善人化科技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化解人为危机。  相似文献   

12.
科技决策是科技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公众参与是实现科技决策合法化、合理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动因.前者包括科技决策的"公共性"、科技决策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与平衡、科技决策的"公共投资性";后者包括科技本身的"双刃剑"效应、专家决策的局限性以及公众参与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梳理、生活体验和理性思辨,发现AI异化、伪知识泛滥和全民娱乐已经对人心之善和文明传承造成了深度危害,对此,只有理性认清AI和知识的双刃剑属性,建构至善精神信仰、再造科技哲学、完善人化科技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化解人为危机。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有效供给不足,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困难,生态农业技术应用动力不足,使得农业科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支持作用。通过推动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创新、加强对农民生态科技培训和生态理性培育和完善生态科技投资与保障机制等措施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技术协调发展是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内在需求,而科技协调发展与创新又必须取得科技系统本身及社会大系统的支持。由此,系统构建就成为科技协调发展乃至科技创新的必然过程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科技理性与人文价值理性的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类的理性 理性是人认识把握世界,创造人类生活的主体能动力量,是人在本质方面的重要特征。理性是人独有的自觉意识和能力,认识世界探究自然,是人的一种理性能力;研究社会认识人自己,给社会设定理想价值目的并给人自己立法,也是人的理性能力。在此,相对于二者所研究的对象领域的区别,我们把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人的理性称作“科技理性”,把以理想追求、伦理道德等社会人文为对象的人的理性称作“价值理性”。人类理性的创造物就是文化。相对于上述概念划分,人类实际上拥有了两大类理性创造物,即自然科技理性文化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理性的层面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科技编辑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科技编辑学习之路的漫长和重要性;从实践的角度,展望了未来科技期刊编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科技理性的张扬有密切关系。必须指出,科技理性只是理性的一个方面,它需要人文价值理性的判断、比较和匡正,人类道德的实践品格必须来自于价值理性的孵化。人文关怀所蕴涵着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实质上是要求关注每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内心生活。在不断重视和强化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一切表面上看来非常诱人的"说教"就会因失去生存和传播的温床而自行消亡。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在创造出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出持久美好的人性流露和充溢的善感。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科技理性的张扬有密切关系。必须指出,科技理性只是理性的一个方面,它需要人文价值理性的判断、比较和匡正,人类道德的实践品格必须来自于价值理性的孵化。人文关怀所蕴涵着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实质上是要求关注每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内心生活。在不断重视和强化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一切表面上看来非常诱人的"说教"就会因失去生存和传播的温床而自行消亡。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在创造出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出持久美好的人性流露和充溢的善感。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价值关系的理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历来存在“关联论”和“中立论”两种观点。近代以来中立论大为盛行,科学与价值的联系被割裂,这根源在于理性的二元思维方式。要把人为割裂的科学和价值的联系在理性中重新统一起来,必须运用立体思维方式,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行为理性的统一中把握两者的关系。工具理性追求的是“真”;价值理性追求的是“善”;行为理性追求的是真和善的统一“美”。这就是理性把握科学和价值统一的最高境界,也为管理科技活动提供了新的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