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姜女》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中孟姜女的形象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历史考证,孟姜女的形象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之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地域之间的差异变化,孟姜女的故事也在流播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辰州傩戏中的孟姜女形象延续了一以贯之的贞烈特点,并在相关细节的补充与刻画上更为生动...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体现着特定地域内人们适应自然、乐观生活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是一种重要的潜在的旅游资源。文章以辰州傩戏的保护与开发为例,对欠发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开发的战略对策进行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辰州愿是湘西北澧水流域鲜为人知的巫教傩仪,供奉坛神,属土家傩中的"上傩"(高傩)。还辰州愿神秘、奇特,是傩仪向傩戏过渡的"准傩戏"或"前傩戏",填补了湘西地区傩文化从傩祭到傩戏过渡的空白,使湘西地区傩文化发展呈现出一条上下连贯的完整锁链,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黔北仡佬族傩戏傩文化来源于民间,是重要的民俗事象,同时傩戏傩文化也以不同的形式融于黔北仡佬族节庆习俗、诞生礼仪、婚嫁习俗、丧葬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成为仡佬族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民俗与傩戏傩文化的关系中,体现出黔北仡佬族人多神崇拜的自然观和庄重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5.
傩戏 傩文化     
傩文化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一种原始信仰,是指导人们思想言行的一种“意识形态”,简而言之:从原始信仰的角度来说,“傩文化”就是“神农文化”,是古代中国农耕民族为了祭祀农神——傩神而创造出来的原始文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6.
7.
韩国“辰韩”遗民,《后汉书》称之为“秦之亡人”,但究系来自何方?这已成千古之谜。若将其语言等民俗与秦汉以前的洞庭湖区、沅湘之间的土著居民“蛮越”的语言等民俗进行比较,就会惊异地发现,秦汉以前迁徙到韩国的辰韩移民,具有鲜明的洞庭蛮越特征,韩国“辰韩”移民就直接源于洞庭蛮越区。  相似文献   

8.
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调动并发挥乡村社会中固有特色资源作为内生、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民俗体育是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是原生态的身体运动,是根植乡土的社会活动,是盘活乡村的重要动力,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以池州傩戏为实践考察案例,认为民俗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应以文化底蕴为根基,发挥文化驱动为进路。其具体践行路径为:把握民俗体育的文化为内核,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立足民俗体育的健康功能,以推进乡村全民健康;发挥民俗体育的组织功效,以维系乡村公序良俗;发展民俗体育的产业要素,以实现乡村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0.
傩戏:巫文化滋养的戏曲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脉莽莽群峰起伏,滔滔江河奔突,在这方山水间游荡、弥漫一种至今仍鲜活在苗土村寨的巫傩文化。湘西的神秘就缘于这巫傩文化的延续,使它隐于神秘的山雾里。巫傩文化密密笼罩着湘西,让人们至今看不清历史的湘西与湘西的历史。 湘西历史中诸多未解的谜,被神秘的巫傩的雾幕掩得严实。在土司辖治八百年的酉阳古镇王村的一家湘西民俗展馆里,我曾凝眸面对两张木雕漆画的傩戏面具:傩公、傩母。傩即巫的化身。从漆色剥落仍呲咧着嘴,圆瞪双眼,脸色褐红的傩公的表情,可知傩公如山鬼样狰狞可怖。那位傩母的面容倒有些与观音菩萨的相貌近…  相似文献   

11.
梅山傩戏是古代梅山文化的遗存,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活化石”,它融合了2000多年以来梅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及民间艺术,并在周边文化不断影响下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进行有效地产业化开发,是保证梅山傩戏文化传承和塑造梅山傩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通过加强梅山傩戏文化品牌塑造与推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措施来实现梅山傩戏由文化遗产和经济累赘向“文化宝石”和“经济富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傩戏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戏源于古傩祭,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产生。傩戏遍布全国各地,而桂林傩戏在宋代发展繁盛。但因社会的发展,傩戏逐渐走向衰弱,甚至一度消亡,拯救和发展傩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远古社会中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之一,傩的产生、延续和流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傩戏研究界有一种说法:世界的傩戏在中国,中国的傩戏在贵州,贵州的傩戏在铜仁。试图从铜仁傩堂戏的渊源、内涵以及特色着手,分析铜仁傩堂戏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及其文化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山西是戏曲的滥觞之地,自古就有在民俗信仰活动中演出戏曲的传统。山西信仰民俗中的戏曲演出种类繁多,可分为春祈秋报、迎神赛社、集市庙会、公私祭祀等形式。对山西信仰民俗中的戏曲深入研究是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领域,在民俗文化日渐式微的时代,需进一步发掘传统民俗文化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5.
樊粹庭在豫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开拓性地促成传统豫剧向现代豫剧的转型,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他推进了豫剧都市化进程,创作和改编了一批豫剧经典剧目,大幅提升了豫剧品位。他确立编导中心制,组织管理新型团队,促成豫剧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的现代化,并为豫剧的传承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相似文献   

16.
傩戏作为一种原始的艺术形态,随着当下经济、技术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传承与发展疲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目前学术界研究较少。本文从本雅明的“灵韵”“膜拜价值”与“展示价值”这几个概念出发,研究傩戏作为一种有“灵韵”的艺术在当下的存在状态,对傩戏的膜拜价值与展示价值进行分析。并将傩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放在别现代视域下,从观众角度出发,分析观众的评价如何使得傩戏艺术中膜拜价值与展示价值的裂变。同时,技术媒介变迁对艺术的影响,使得傩戏展示价值与膜拜价值裂变的程度进一步被放大,而且傩戏艺术的展示价值最终超过其膜拜价值而获得艺术自律。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保护民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又不能把这一工作简单地理解为从前民俗学所讨论的对象,而需要对以往许多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加以整合。这种评估系统也应该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知识框架,一个大体兼容多元保护目标的工作框架,以及能给政府和民间提供操作细则的实践方案。它的实践性决定它的生命力,这是它区别于以往民俗学之处。  相似文献   

18.
民歌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民俗又是民歌的物质依托。本文从分析河曲民歌入手,透视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浸润下的河曲独特的人文地理,通过解读其中蕴含的民俗事象,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为进一步研究其艺术特点和功能价值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傩戏体现了丰富的尚武精神。从戏目的唱词、服饰道具以及民俗仪式中,分析了傩戏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傩戏的产生、发展与传承是荆楚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它有多重的民俗、历史和旅游开发价值,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传统黄梅戏源自生活,始终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传统黄梅戏的艺术生成深受安徽民歌的浸润,以及安徽戏曲和民间艺术的涵养,充分汲取民间艺术养分,移植其形式,承传其内容,实现由"歌"到"戏"的艺术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