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究先秦两汉诗学审美意识的崛起,这是研究古代诗学的起点,大多数论者时这个时期的诗学话语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尤其时诗学审美话语不肯做出诗学的判断。本文试图就此时期的诗学审美话语之一的审美形象创造话语作一点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有一个逐步演变发展的过程。先秦两汉出现了古代文体分类的滥觞,诗歌体制得到了初步规范;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取得自身独立意义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丈心雕龙》与《诗品》的出现,形成了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3.
从《关雎》的阐释史看先秦两汉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博简《诗论》用“以色喻于礼”评论《关雎》一诗 ,揭示了一个因情制礼的主题。其所运用的引申譬喻、联想感悟的阐释方式 ,体现了自由独立的文化创造精神 ,是对西周王官之学的突破。西汉三家诗派鉴于西汉初期后妃干政的史实 ,以说诗干预时政 ,释《关雎》为刺诗 ,他们对《关雎》的阐释是对《诗论》的不断引申发挥 ,逐渐将其意义确定在帝王后妃上 ,同时还显露出历史化的阐释倾向。毛诗学派不采用刺诗说而用历史化的方式解诗。《毛诗序》理论和资料来源广泛 ,但其阐释观点与学术精神却与先秦儒家越来越远。《毛诗序》应是东汉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灵魂崇拜是民间信仰传承原始思维的根基和核心,与人类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先秦两汉的灵魂观为后世灵魂观念的发展奠定了雏形。梳理和阐释先秦以来灵魂崇拜的特征和发展脉络,探究当时民间信仰与道教、佛教文化相融合的历史真貌,发掘灵魂信仰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可为解读先秦两汉的神秘文化和我国断代史的信仰志和生死观研究提供相关视角。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时期并没有出现文体学意义的小说概念,此时期的小说是儒家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文化概念,它在目录学上反映为属隶子部末流的分类概念,而在形式上则是以拉杂辑录"丛残小语"为主的"大杂烩"式的著作体。  相似文献   

6.
先秦两汉时期中下阶层女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涉及农工商三大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享乐风尚又促使她们积极从事获利丰厚的纺织业和其它、商业活动。女性虽然从事着多种经济活动,但除了不可能超越农业成为国家经济基础和支柱的纺织业,她们没有在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尤其是关系到国家命脉的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总体来说,先秦两汉时期的女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仍然处于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社会关于复仇的态度不尽相同。先秦时期,复仇停留在相对自由的阶段,秦统一全国后以严刑峻法管控,一度使复仇事件近乎销声匿迹,而汉建国以来不仅承秦制,同时生活风俗方面带有先秦的烙印与痕迹,复仇在汉代也是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因此,中国早期历史上呈现出以秦为分界两个复仇盛行的局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比较二者差异,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复仇习俗的来源以及对当代社会产生的借鉴警醒意义和文化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8.
墨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它在秦汉以降,日渐衰落,以致几成绝学,挖掘其中的宝贵财富,成为今日学者的应负责任。  相似文献   

9.
陈超 《现代企业教育》2006,(18):163-164
墨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它在秦汉以降,日渐衰落,以致几成绝学,挖掘其中的宝贵财富,成为今日学者的应负责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先秦两汉铁器的研究中,金相学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分三个时期对金相学在先秦两汉铁器研究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简帛的出土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以往的研究多限于考古、文物、历史学界,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古代文学界对简帛中的文学世界的研究开始予以重视,对重现于世的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认识。使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生活气氛和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2.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把《诗》视为承载王道政教的政治教科书,这也是汉《诗》经学特点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而这一特点,又以《韩诗外传》表现最为突出。不过追根溯源却会发现,汉代诗学的这一经学特点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甚至可以说,孟子的"迹熄《诗》亡"观,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汉诗解经释旨的诗学方向。  相似文献   

13.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韵语中长入与去声的合并在不同韵部内并非同步的,从西汉到东汉,长入与短入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变为去声。  相似文献   

14.
秦汉民爵获得途径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民爵的获得主要有军功获爵、事功获爵及国家赐爵三种基本途径。这三种途径扩大了民爵赐予的范围,并在事实上引起了社会等级的变化。它们对秦汉国家的富强和迅速崛起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秦汉官僚制的逐步成熟,爵制中的非理智因素与之产生了矛盾。另外,秦汉赐爵历史已有四百多年,“以功赏爵”的原则已不似先前那样明显,人们对爵位的重视程度也大不如前,滥赐爵位及买卖爵位的增多即是其表现,爵制渐而泛滥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为了应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边疆形势复杂等现实情况,中央王朝从行政、军事、法律等多方面采取各种制度性措施,调整中央与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治边思想和民族治理措施的成败得失对后世封建帝国处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福建的民族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秦汉时期福建地区的民族融合情况 ,认为在秦朝和西汉前期 ,福建地区的主要民族是闽越人 ,其主要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经济 ,而偏远山区则仍为部落经济。经过汉王朝的多年努力 ,至东汉时期 ,闽越王国的大部分越人已经融入汉族。福建地区普遍建立了县级行政机构 ,经济、文化逐步走上了与中原开放交往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先秦两汉时期普遍崇巫,荆楚地区尤"重巫祀"。文章充分利用新出简帛资料结合传世文献,贯通先秦两汉,对荆楚地区的多神崇拜、巫术种类、卜筮祭祷、历日禁忌、驱鬼招魂等进行系统地探讨,指出了荆楚巫术以沅湘为盛及东汉以前巫术地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军、师、旅"都是先秦时期的最高军事编制单位,它们在不同时期却有不同的称谓和涵义,并且与后代的军事编制有明显的不同,这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朝代更替来研究和分析,辨析此类词之间的相同和差异,是研究古代文化、语言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列子》中有大量寓言互见于《庄子》《韩非》《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等。对比发现,同一寓言,在不同的子书中,或者表达相近的寓意,或者寓意有较大延伸,或者独辟蹊径,从中生发出截然相反的旨意来。究其原委,各家学说不同的思想倾向最终决定了寓言的剪裁,旨意的表达。从这些不同解读中我们可以窥见藏于其后的更本质的东西,这也成了理解先秦两汉诸子思想的便捷法门。  相似文献   

20.
婚姻关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妇女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古代公主是女性统治阶层成员,对她们的婚姻进行研究能够补充妇女史的相关研究。秦汉时期公主的婚嫁具有等级性、两面性的特点,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公主的婚姻成为调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与权贵谋求利益的工具。泰汉时期公主婚姻中的某些悲惨事件则反映了公主婚姻中不幸福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