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使动、意动等用法中有些并不属于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其中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都是这些词先活用为及物动词,然后与其宾语一道表达使宾语怎么样、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为了宾语而怎么样的语义。因此,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中包含了词类活用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使动、意动等用法并不是简单的词类活用首先,使动、意动等用法中有些并不属于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其中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都是这些词先活用为及物动词,然后与其宾语一道表达使宾语怎么样、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为了宾语而怎么样的语义。因此,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中包含了词类活用现象。动词的使动用法并不包含词类活用现象。动词有及物与不及物之分。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活用为使动用法时带了宾语,可勉强算作活用———活用为及物动词。但若用名词、形…  相似文献   

3.
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语言现象?过去一般论著都归之于词类活用,认为“使动用法和以动用法都是词类的活用。”有些学者虽然发现它们与词类的一般活用有所不同,因而提醒人们注意,但仍旧归在词类活用中。近年来,随着古汉语语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用法并不是简单的词类活用,不是单纯的词法问题,而是述宾间的一种特殊语义关系,属句法问题。这种看法已经接近于这些用法的实质,惜其语焉而不详,笔者在此不揣简陋,试阐述理由及其实质如下,以就教于方家与同仁。 首先,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中有些并不包含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意动、为动用法。其中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都是这些词先活用为及物动词,然后与其宾语一道表达“使宾语怎么样”或“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的特殊语义,因此,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中包含了词类活用现象。如“汗牛充栋”、“不远千里”两成语中的“汗”、“远”,就是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它们分别带了宾语“牛”和“千里”,说明它们首先活用为及物动词。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中有两种特殊的情况——使动和意动。为叙述方便,通常把用作使动或意动的词叫使动词或意动词,把有使动词或意动词的句子叫使动句或意动句。在使动句或意动句中使动词或意动词都作述语,语法结构都是: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杨尚贵古汉语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一般语法论著都把它归入词类活用之中,并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用法:前者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后者“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相似文献   

6.
使动、意动的用法是古汉语动司一种特殊用法。现在以大家熟悉而常见的成语为主,看成语中使动、意动的用法。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含义。使动用去中的谓语由形容词、动词、名词承担,由于词的不同,活用为使动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7.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语法现象在如今的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有些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在开封方言中有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可以说是开封方言对古代汉语语法的继承。开封方言中的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为动词,形容词用为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用为动词等。  相似文献   

8.
使动句、意动句与以为句关系非常密切,有时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有时使动句和使令句、意动句和以为句还可以互相转换。那么,为什么不只采用一种说法,却还要让两种句式并存呢?又如何区分使动句与意动句呢?这个问题是教学中的难题,本文拟从这两方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极为普遍,是语法部分要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更为重要。我们姑且把词类活用分为普通活用与特殊活用两类。名词和形容词在作活用时,一般就是作为动词来用,这是非常普通的用法。特殊的用法是名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它们与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及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不一样的。名词和形容词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中不仅具有了动词的语法作用而且还具有动词的使动、意动的语法作用。所以我们在古代汉语学习中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要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10.
使动句与使令句、意动句与以为句关系非常密切,有时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有时使动句和使令句、意动句和以为还可以互相转换。那为什么不只采用一种,却还要让两种句式并存呢?有什么必要呢?本文拟从这个方面来谈谈。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言中形容词的一般用法,着重分析了形容词活用及使动、意动等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动句的句法结构、中动词的形成过程及语用特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英汉语中动结构的异同,并简单探讨了中动结构形成的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文言文中形容词的一般用法 ,着重分析了形容词活用及使动、意动等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4.
凡句,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使动句;使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使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使动词。凡句,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或主语把宾语看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意动句;意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意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意动词。 仅从理论上如此谈“使动”和“意动”,似乎并不困难。问题是怎样依据理论去分析和解释具体的句子,谬误和分歧往往就在这里产生。学者们在注释或引例时,各持己见,然皆不申述理由,以致读者是非莫辨,无所适从。本文拟把教学中碰见的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中,绝大部分成语都源于古代书面语言。因此,作为一个意义完整的单位而被继承下来的成语,大多数都具有言词的性质。而使动、意动用法作为言语法特点,也保留在部分成语里。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使动、意动用法,在讲解词语的时候,举出一组成语(或熟语、词组)来对比分析,那么,学生不仅会感到亲切易懂,而且还会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的结果,它们在没有使动词“使”、“令”等和意动词“以为”、“以…为…”等的情况下,两者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尤其是用作使动或意动的是名词和形容词。因此,要区别其用法,必须对这种特殊的动宾结构在上下文中所  相似文献   

17.
使动用法和意动法是文言文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大都习惯将其归入词类活用的范畴,其局限性在于缺乏理论依据,而且未能深刻和全面地揭示其内在规律。只有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才能全面廓清使动、意动及其相关用法的真实面貌。从共时的角度着重讨论两个层面,一是语法特征,二是语义关系;从历时的眼光来看,则应联系古今汉语的源流关系,探求其产生条件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动摭谈     
为动,即为动用法的简称。它与使动、意动等用法一样,同属动宾关系中一种特殊的意念关系,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经常遇到。但作为一个知识点,中学语课本和“教参”却未作介绍,一般的语法作也很少提到,有的即使提到,也未作详细的研究,致使一些学生和个别教师对高中《语》第三册(人教社1995年11月第2版)第312页“阅读练习”第二题例句——“君子死知己,  相似文献   

19.
1.词类活用:①什么是词类的活用?它和词的兼类有什么不同?②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两者的区别是什么?③名词用作状语按其作用分可分为哪几类?④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有哪些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为”式既可表名词的意动用法,亦可表名词的使动用法.而许多人(包括一些语言学家)却不明乎此,他们误认为凡用“以……为”式来训释的名词皆为意动用法,这是一种认识上的片面性,故有讨论的必要。下面试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