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伯特·席勒作为第一个系统阐述"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学者,批判地研究了美国大众传播的结构和政策,解释了大众传播的结构与动力问题、美国的信息机构和产品如何被用支持其在全球的帝国政治、强调了美国全球统治过程中媒介-文化力量的作用,得出了以下结论:世界对文化、教育以及有意义的信息的迫切传播需求严重依赖于美国的传播机构与系统,并深受其影响。通过直接的经济控制以及间接的贸易和外国的仿效,传播已经成为美国世界权力扩张的决定性因素。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空间被发达国家的强势世俗文化严重挤压,被迫接受该世界系统中核心势力的价值,并使社会制度与这个世界系统相适应,此种文化帝国主义是现代帝国主义总过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铁面山神” 世界著名生态和社会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度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数字科技变革和传播格局演化的新态势下,文化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日趋复杂深入。全球传播格局的“多极”转向和全球性的数字消费文化生态为我国数字文化产品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文化产品获得全球受众的认同和亲近。同时,全球用户对多种媒体信息形态的需求也为我国依托数字技术所形成的文化产品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赛道,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空前互联的时代,传播交往在全球城市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参与者,每个人都能成为"公民外交家",有权利采取有意义的行动,为全球化带来积极影响。全球城市是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中的重要参与者,其作为全球化时代日益强大的社会政治单元,有能力作为主要平台促进人们的互动,分享多元文化和价值理念,如上海、香港、洛杉矶、伦敦等全球城市拥有先进完善的城市交往平台和充满活力的文化社会活动,各国人民籍此分享信息和想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面对当下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等全球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3,(1):80-80
袁祖社在《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思考“中国道路”的时候,中国学者无一例外都是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进行的。为此,首先要弄清何为“全球视野”,如果我们是以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完成别人对我们的角色预期,甚至把别人的注视“内在化”,  相似文献   

6.
陈向阳 《对外大传播》2022,(5):13-17+46
“全球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对国际安全与全球安全治理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源自“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际共同安全。其前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亚洲安全观”,现已成为内外兼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对外呈现。“全球安全观”既是促进全球安全治理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乌克兰危机等地区热点的治本之策。中国将言行一致、身体力行,通过倡导并践行“全球安全观”“全球安全倡议”引领全球治理和促进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1,(5):122-122
邵彤在《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大至国家间的经济、文化、艺术交流,小至两个人的跨国婚姻,无不伴随着碰撞一适应一融合的发展变化过程。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物质文化与中层的功能性文化出现了‘趋同’的趋势,而深层的精神文化则没有显示出东西方一体化的征兆”。  相似文献   

8.
全球文化秩序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产物,西方主导地位和“西方中心主义”以及“西强他弱”是这一全球秩序的基本结构。西方在全球文化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质言之就是掌握了文化国际话语权。全球文化新秩序的构建是大国话语权竞争的重要领域。中国具有特殊的文化身份,且要改变在这一秩序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具有促进全球文化秩序转型和更新的动力。中国要以国际话语权建设推进全球文化秩序转型,可以从四个方面加强认识并采取举措:加强话语质量建设与传播影响力建设并举;寻求非西方“文化话语权联盟”以获得“共同话语权”;将国家实力增长有效转化为国际话语权特别是文化话语权的增长;对西方文化话语权进行适当解构。  相似文献   

9.
区分表里,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并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用以探索事物现实反映与内在驱动力的思考哲学。本文通过回溯20世纪占支配地位的国际传播发展脉络,结合新时代中国提出的全球性倡议,从“表”与“里”的层面分析系统化国际传播的运作机制,以启迪全球文化新秩序下的中国定位与国际传播使命。本文提出,将新时代国际传播纳入国家战略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历史资源、中国传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内核、中国媒介所装置的内容文本等维度建立对外传播自主体系。只有统筹多方,中国的国际传播才能从“表”与“里”的层面形成步调一致、意志统一的配合,才能实现系统工程架构,并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全球性倡议的国际共识。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10,(5):189-191
防文化侵略,止文化泛滥潘德东在2010年7月1日发表的题为《防文化侵略,止文化泛滥》的博文中指出,文化侵略,作为名词,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作为动词,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生化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韩剧……有意无意“入侵”中国,导致部分民众精神城池失守、思想领土沦陷。一面是外来文化在入侵,一面是本土文化在流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脐带被人为割断,民族文化的基因被无情抛弃,滋生了一大批“伪文化”——打着文化的旗号,打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幌子,干玷污文化、糟蹋文化甚至根本与文化不沾边的勾当。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刊》2010,(6):11-11
陈国栋在《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经济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弗朗西斯.福山将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称为“福音”,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强行推广这种自由民主制度称为政治思想在全球各个地区和文化中的传播:“从拉丁美洲到东欧,从苏联到中东和亚洲,强权政府在20年间大面积塌方。”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08,(12):8-8
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兴起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将于12月18日-2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此次文博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刊》2011,(2):189-189
叶皓在《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撰文指出,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对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一直存在很多误区,典型的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指导了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城市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工作。十七大以后,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地位的逐步确立,标志着社会发展理念的日趋成熟。美国哈佛大学曾召开过一次题为“经济时代的文化责任”的国际研讨会得出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4.
车蕊 《文化学刊》2024,(3):120-123
本文基于家哲学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引发对当代家哲学的思考。基于“亲亲”“仁民”“爱物”家庭伦理观的中国传统哲学在全球儒家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当代中国学者提出以在世代之中存在的“生生”生存论来建构家哲学。然而,家哲学实际上是中西方文化历史与现实碰撞融合的产物。本文试图从儒家生生不息、流动的生命哲学及生存论阐释家哲学,从先秦、宋明直至近代家哲学的历史演进,进一步探讨当代学者对家哲学的反思和建构。  相似文献   

15.
促使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是新文化运动,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对中国近现代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目前的研究情况如何,特请著名学者沈寂教授细说端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化"全球化"的聚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晚期以来 ,全球化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然而 ,在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的当今中国社会 ,人们谈论最多的是经济全球化 ,似乎全球化就是指经济的全球化 ,而有意无意忽视了全球化中的另一些维度 ,文化的、政治的、民族的等等。近日 ,几位关心文化问题的学者们聚在一起 ,在“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大题目下 ,展开了热烈讨论。关于民族化和全球化叶廷芳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 ) :近些年来 ,我们的经济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但思想文化的发展相对缓慢 ,很多有意义的话题在经济大潮中被淹没。 2 0世纪初 ,以“五四”为标志的思想文化革命蓬蓬勃…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09,(5):82-82
王超在《青年记者》2009年第8期发表的《解读网络媒体山寨文化的勃兴》一文指出:对于表达草根阶层价值观的山寨文化,与牟取利益,复制、仿造、损害他人的山寨产品应该区别对待。对此。社会学者夏学銮给出了一个辩证的认识角度——诸如山寨手机、山寨广告明星等商业产品性质的“山寨”属于侵权行为,不应支持;而可被称为副文化的山寨文化反倒是主流文化的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开通一年以来,各种事实和数据表明,这条神奇的“天路”极大地推动了沿线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沿线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青藏铁路被当地群众誉为“经济线”、“团结线”、“幸福线”、“生态线”。2007年7月9日至17日,《对外大传播》记者随中央外宣媒体采访团走进了铁路沿线的青藏两省区,通过与当地政府官员、专京学者及普通民众的接触,感受到了正如他们听说的,“青藏铁路也是一条文化线”,“青藏铁路为藏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职业圈》2010,(19):3-3
在讨论二战后亚洲崛起的奇迹中,澳大利亚的马修斯和韩国的赵东戍二位学者在驳斥克鲁格曼否定其技术战略时指出:亚洲的崛起,不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自发地选择效益最大化所发展出来的一套策略,而是由国家政策主导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导致这些国家技术、产业的崛起。我认为,作为儒教资本主义——亚洲企业(产业、经济)的崛起,更为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其“公义”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伪满"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时间点,是中国人民的屈辱经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妄图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侵略,最终实现其吞噬中华民族的罪恶野心。本文立足历史文化的研究视角,考记伪满时期日占区城市规划、建筑设施等的历史流源,解析这一特殊阶段城市规划、建筑艺术的风格特征与时代风貌,进而揭示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对中国思想、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侵略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