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马良信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4):60-66,71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以炎帝为首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淀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炎帝文化,凝聚而铸就了伟大的炎帝精神。炎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炎帝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强大精神支柱。弘扬炎帝精神和炎帝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郴州也留下了炎帝创业活动的圣迹,与炎帝文化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大力开发以炎帝文化为主轴的人文资源,构建以炎帝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必将大大地促进郴州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以旅游为依托,也是炎帝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以炎帝为首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淀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炎帝文化,凝聚而铸就了伟大的炎帝精神。炎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炎帝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强大精神支柱。弘扬炎帝精神和炎帝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郴州也留下了炎帝创业活动的圣迹,与炎帝文化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大力开发以炎帝文化为主轴的人文资源,构建以炎帝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必将大大地促进郴州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以旅游为依托,也是炎帝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炎帝祭祀与文化建设关系非常密切。炎帝祭祀促使人们不断地追述远古历史,催生了各地众多的炎帝陵、炎帝庙和炎帝故里,推动了炎帝文化研究,对文化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只要炎帝祭祀继续存在,这种影响就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加强炎帝祭祀研究,使炎帝祭祀更好地为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当前炎帝祭祀与经济建设关系非常密切。炎帝陵、炎帝庙、炎帝故里等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炎帝祭祀活动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神农"、"炎帝"等名号成为商标和企业名称,等等。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景区建设滞后、有些景区缺乏充分论证、有些景区宣传工作没有做好、有些人随意使用"神农"、"炎帝"等名号作为商标和企业名称等,我们应该采取相应对策,使炎帝祭祀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炎帝祭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延续了人们对民族祖先的思念,保留了人们对早期历史的回忆,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可见,炎帝祭祀对文化传承具有积极作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炎帝称谓的诸种模式与两汉文化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历史上的炎帝不是某一个人的独称,而是一个特定的首领位置的称号,是由许多曾经担任这一职位的首领的共称.炎帝称谓的基本模式为"炎帝 担当炎帝的那个氏族的姓氏",如"炎帝神农氏"."帝号 氏族姓氏 首领的名字"是炎帝称谓的完整模式,如炎帝神农氏帝承,指的是神农氏族担任炎帝职位的一位叫帝承的首领.先后担任炎帝的氏族有神农氏、厉山氏、大庭氏、归藏氏、蚩尤氏等.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即是神农氏和蚩尤氏两家.以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把炎帝仅仅视为一人的独称造成的.对于炎帝的不同称谓,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炎帝神农氏为一系,炎帝蚩尤氏为一系,他们都是炎帝文化的杰出代表.所谓"黄帝战蚩尤"的事件乃汉代当时政治文化的叙事产物:汉初尊崇炎帝,司以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则体现出对于黄帝的尊崇,但炎帝文化的内在力量与影响,与黄统展开了长时间的较量,终于使汉王朝重回炎帝文化怀抱.班固等人重新改写古史,看似三皇说和新的五帝说,实际上是对于历史的恢复性书写,具有历史实录和维护汉初赤统本位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先祖,探寻炎帝遗迹、了解和传承炎帝文化是炎黄子孙的责任。山西晋东南地区高平羊头山诸多与炎帝有关的历史遗址遗迹、方志碑刻、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都反映了羊头山地区是当年炎帝活动的重要场所。结合当地"神农尝百谷""耒耜发明"等炎帝发明农业的历史资料,考察羊头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土壤结构、植物物种等历史自然条件,可大致了解羊头山地区与炎帝农耕文化的关系。探究羊头山地区的炎帝农耕文化,了解其在炎帝农耕文化及整个炎帝文化中的地位,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至今,在荆楚大地、江汉平原还保留着许多神农的传说,以及与神农有关的地名:如神农架、神农溪、神农洞、日中街、谷城……这些都反映了荆楚人对先祖炎帝神农的怀念与尊敬。也说明灿烂的楚文化就是从炎帝时代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汉水沟通西北与东南,将西北的游牧文明与东南的农耕文明联系在一起,使汉水流域的炎帝与渭水流域的黄帝共同成为华夏族的始祖。炎帝诞生在秦岭南坡的"华阳"(汉中盆地),成长于秦岭北坡的姜水(关中盆地)。神农诞生在汉水中游随枣走廊的随州,这里是古代烈山氏和厉国的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的南北文化大融合,为炎帝与神农交汇于汉水流域创造了条件,而战国秦汉时期五行学说的盛行和国家的大一统,最终促成了炎、神的合二为一。炎帝神农的出现与华夏族转化成为汉族共同体的步伐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廉洁文化与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大力弘扬廉洁文化,努力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因素。结合廉洁文化内涵以及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核心,论述了廉洁文化在培育时代精神中的基础作用,并给出了以廉洁文化为基础培育时代精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炎帝(神农)是中国上古传说中最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率先用木头制作犁,发明了农耕技术。他还是中医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很多名医和药物学家,如扁鹊、华陀、张仲景、李时珍都是他的继承人。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今天的经济改革也卓有成效,均与农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民主精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民主思想进入中国社会,融入民族文化,民主精神生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的事情。近代中国人对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追求经历了一个从简单介绍,到学习和仿效,到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改造的历程,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各种自由主义派别的民主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中国人追求民主思想和制度的社会实践。在中国人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民主文化与中华文明相融合,外来民主逐渐中国化,民主意识逐渐融入民族生活,民主精神逐渐渗透到了民族文化的深层,推动了中华民族民主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宋代炎帝国家祭祀主要有五方帝祭祀、感生帝祭祀、明堂祭祀、籍田礼祭、蜡祭和炎帝陵祭,相比于前代的炎帝国家祭祀,宋代炎帝国家祭祀既是一种传承又有创新。尤其是炎帝陵祭,在传播炎帝信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后代炎帝陵祭之先河。这些祭祀反映了宋人的炎帝"农神"信仰和"火神"信仰,二者连同炎帝"药神"信仰构成了宋代炎帝形象诗歌书写的主体。这些诗歌彰显了宋人以农为本、重农利民、厚生爱民的民本思想,寄托了宋人对国家兴旺、民族繁荣、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望,昭示了宋人不畏苦难、舍己为人、济世利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精神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意蕴出发探讨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认为昂扬向上的中华民族精神需要教育的塑造和弘扬,并就如何实施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的炎黄大战是以黄帝为代表的五帝时期一场大范围的部落之间比较持久而频繁的战争。炎黄大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发生的战争的总称,或者是这一历史时期内最为显著的特征。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所涉及到的地方都有可能是炎黄战争的重要战场。《史记·五帝本纪》是研究炎黄大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已形成一种文化全球化的态势,但这种文化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一体化”与“趋同化”,而是在文化多样化中强化了民族文化的个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中国应该建设自己的文化精神:这就是要建立一种科学理性和人本精神辩证统一的超越性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7.
传承太极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Intemet检索法,对学校中开展太极拳运动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关系做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开篇指出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哲理的凝现。接着,首先,提出与分析了中华文化哲理所蕴涵的整体观、变化观与本质观;其次.阐述了这一整体观、变化观与本质观在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中的体现;再次,基于上述论点,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及其内涵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与自强不息这五个要点;最后,提出了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中。既要反对妄自尊大,还要反对妄自菲薄,也必须同时学习一切先进文化,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华国学文化博大恢宏、弘萃通远、包罗万象、温雅畅融且蕴含着觅求人生哲理的阴阳五行观、诠释自然与人类关联的天人合一观、解析社会问题的中庸调和观、演绎自我的修身克己观等生命意蕴,故此高校学子身处当下日益复杂的人文社会环境就理当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并须兼备洞明世事、掌控全局、从容交际的聪明才智以及预见未来事物发展趋向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