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绘画中华文明史》出版了,作为作者之一不敢说它有多大的成功,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得留待时间来检验。不过,但凡好书面世,它潜在的读者效应总会显露端倪。一位史学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他要把《绘画中华文明史》送给在日本读书的儿子。另一位研究员也将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即将赴加拿大求学的女儿,他在扉页上加题了“祖国  相似文献   

2.
止庵 《中国编辑》2004,(4):28-29
一本书畅销,本身并不是普通读者读或不读这本书的理由。对读者来说,读书纯属一己之事,自有取舍标准;即便与别人所读相同,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读书不是凑热闹,所以无所谓“畅”,只要“销”就行了。  相似文献   

3.
《出版广角》2016,(13):94-94
《白雪少年》
  作者:林清玄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42.00元
  提要:本书源于作者曾经每个星期都收到读者的写信,大部分读者是面临人生关卡的少年。他们在信中谈感情、谈读书、谈代沟、谈文化,甚至谈自己的痛苦与欢乐,作者常为不知如何给他们答案感到苦恼,经过考虑之后,以独立文章的形式写作出来,结集成本书,但愿这本书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书名尤宜细推敲熊成乾北京读者无论是购书,还是读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名。书名犹如人的眼睛,它是读者了解图书的窗口,它同时也是图书内容最抽象、最精炼、最准确的概括,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书名作为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文人学者历来重视对...  相似文献   

5.
“考证,也叫做考据。在清代,义理、词章、考据被认为是三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学科。”…这是季羡林先生《为考证辩诬》一文开头的话。或许是极左思潮下的某种需要,也或许是因人废言(现代学者中大力提倡“考据”的是胡适而不是鲁迅),学术研究中的“考据”方法曾经被批判和否定得一无是处。季先生的《为考证辩诬》批评了关于“考证”的种种误解。显然,季先生是提倡考据方法的。近几年出版的一些谈名人读书治学的著作,提倡“考据”的还有一些:1999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胡适《读书与治学》,更是大力提倡学术研究中的考据方法。三联书店近来出版的《量守庐学记》、《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与学术》、《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蒿庐问学记——吕思勉生平与学术》等等,也都是把考据方法作为治学的关键。为什么会这样?季先生在《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中一语道出了其中真谛。  相似文献   

6.
国外检索期刊出版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索期刊包括文摘、索引、评论、综论和辑要等多种形式,它的出版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对出版物的使用,成为科学工作者读书、科研、治学的工具和传递信息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王玉霞 《兰台世界》2016,(13):74-75
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名家曾国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作出了表率,终其一生喜好读书,其在教子、治学中体现出来的引导阅读兴趣、为贤进德的道德情操、注重阅读中的思想碰撞、看读重作的读书方法、阅读养心等读书思想,对今天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书以小说的笔触、史学家的观点将鸦片战争的主要事件勾勒出来,文字精炼,史料选取得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作品。它在日本是作者最畅销的非文学作品,是把鸦片战争题材过渡到大众读物中的第一本。本文是该书的序,有删节。  相似文献   

9.
对书目导读与信息素养教育功能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目录学是人们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出发,通过论述书目所具有的文化传播与导读功能、知识普及与推荐功能、文献控制与信息素养教育功能等,说明了书目导读是人们读书治学和科学研究的理想途径,重点研究了网络时代书目工作对文献控制和信息素养教育所发挥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0.
1.学生读者阅读兴趣的培养东港市长山镇图书馆,55%的读者是中小学生。我们首先建立了读者档案,便于区分、了解这批读者,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读书方法。我们利用阅览室的墙壁,宣传名人的读书治学方法,起到直观宣传、教育作用。联合学校的少先队和团组织,在学生中开展读者报告会,邀请那些在读书方面有收获和体会的同学做“读书与收获”讲座,使更多的同学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长山镇一名中学生,以前考试总有几门课程不及格通过到图书馆读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以后,不仅每次考试都能及格,而且一跃成为班里的好学生。 2.社会青年读者阅读兴趣的培养青年读者大多数是农民,而且70%都是初高中毕业生。他们刚刚走出校门,对人生、对社会的认  相似文献   

11.
吴静 《图书与情报》2007,(3):138-139
青岛出版社新近问世的《书里闲情》样书寄达南京,我有幸成为第一读者。本书汇集了近四十篇海内外文化界名人的读书随笔。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藏书、读书与治学的关系 ,认为中国文化传统崇尚藏书 ,但不是单纯为收藏和鉴赏而藏 ,更主要的是为读书人提供便利。读书也不是为读书而读书 ,而是为治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读书法浅谈     
当读者买到一本书,或到图书馆借到一本书时,常常感到不知怎样卓有成效地阅读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为了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在此介绍两种读书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长期来以文学著称于世,但他在明代历史上,也是一位有理想、有著作、有贡献的大史学家。笔者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里将他在史学上的成就第一次向读者作了介绍。此后,我又写了题为《明代大史学家王世贞》一文。不久朋友来信,要我为《中国史学家续传》写篇文章,于是便将此稿按评传要求作了修改后奉上。近年来读书中有些发现,特别是有的文章已经提出,《纲鉴会纂》乃后人假托而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     
《四院沙滩未名湖:60年北大生涯(1948-2008)》乐黛云北京大学出版社定价:32元本书是乐黛云教授60年北大生涯的追忆,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关于北大的自叙传。她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追忆了与自己生命相依的北大生活、读书、求学、治学、师友。  相似文献   

16.
图书漂流活动对公众阅读行为的影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祖逵 《图书馆论坛》2006,26(5):63-64,50
图书漂流活动作为一种新兴的读书形式,以其新颖的图书流通方式,自由的读者交流途径,将对公众的阅读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反映读者的看法与意见,从本期起,我们开辟“读者观点”专栏。 在这块读者自己的园地里,广大读者对某一社会问题,对某一学术文化问题,对某个热点问题,均可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某本书中的某个观点,对某篇文章中的某个提法如有不同意见,均可提出商榷;对读书出版方面的某些不良现象也可提出批评,总之,题材不限,不拘一格,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文字力求简短。欢迎各位读者不吝来函来稿。  相似文献   

18.
“编辑设计”与我的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喻纬图书具有“通体透明”的形式。资深读者将一本书从头到尾翻一遍,耐心的读者将一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一遍,这本书都将被读者一览无余。是精品还是“假冒伪劣商品”,读者自有公允的判断,市场也自有公允的选择。仅就图书具...  相似文献   

19.
陈敏 《出版广角》2014,(6):22-24
正通过网上调查,80%左右的读者认为书名的影响很大,书名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了读者的读书兴趣。对大多数的读者说,如果不是指定的书目,一般还是要先看书名的,是否阅读这本书,很大程度取决于书名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张莉 《黑龙江档案》2013,(2):160-160
201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并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推动全民族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温总理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使全民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热爱读书的习惯蔚然成风,需要国家、社会团体、家庭及个人共同努力。在此,笔者主要论述图书馆在培养全面阅读习惯中的可为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