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书在两个维度上的研究、梳理为我们完整勾勒出当代中国的传媒社区全景,为其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度展望,更为传媒研究开辟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学视角,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闫循华同志在报社做过10多年的记,写下大量通讯报道和化评论;这几年他离开记岗位成为一个部门的主任以后,写作就不再是“任务”而是爱好了,虽然写作大量减少,但心态却更为自由了。在这种心态下,他的发现便更为独特,思考更见深入,字也更加精致华采、深厚自然了。最近他把这些散结集为《边走边看》出版。我读完以后,便有了一些很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个电子游戏龄已达26年的玩家而言,在经历过2003年的中国大陆游戏市场的巨大变化之后,也不由得不对中国电子游戏产业的变幻莫测而感慨万千。个人谨借短文一篇表达一些心得看法,与所有电子游戏的从业人员及玩家一起来回顾过去并展望未来,同时预祝电子游戏产业将来能在中国大陆发展的更为壮大,更为健全,更为全部的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4.
《新闻知识》2006,(7):F0004-F0004
5位华商报业集团的记赴德国采访世界杯,这已经成了世界杯中国记采访团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同行们对华商报业的良好势头都有耳闻,从而让5位记获得了格外的尊重,中国采访团对之也有了一个独特的称谓,叫“华商系”。  相似文献   

5.
电视社会新闻:独特社会世俗景观的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乐 《现代传播》2004,1(6):39-41
在某种程度上 ,社会新闻是新闻发展的一个标志物。较之其他新闻类别 ,电视社会新闻与社会变迁、民众需求、传播技术之间有着更为活跃的联动。这也使其在延展了人们感知生活触角的同时 ,构筑了独特的社会世俗景观。而这一景观的构筑本身也深化和推进了社会新闻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进程、主体、叙事、形态及意义五个方面解析中国电视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6.
徐祝林  徐徐 《新闻界》2005,(5):67-68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南怀瑾热”,南怀瑾其人其书影响日盛,已成为当下一道独特靓丽的文化景观.剖析南怀瑾热的成因,研究南著的文化特色,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传统美德的现代意义,进一步探索国学走向大众化的途径,已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南老在治学上这种兼容博采的精神,正是一个开放型学者所具备的风格和胸襟.这种多元化的辨证的中国文化史观,较之拘执于门户之见的学者显得更为宏通更有气度,不仅对读者很有吸引力,而且也有利于引导他们全面地认识中国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史的通体研究,他的著作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国学博览会”.他解读的国学经典,具有大众化、民族性、通俗性,为妇孺皆知.本文就南怀瑾论著的价值取向,从多角度透视其深刻涵义,以就教于专家前辈。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人们用来表达和抒发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在广播节目中,字节目配以音乐便会使节目形象变得更为丰满,气氛浓郁、突出,充分展现主题、增加感染力、提升节目影响力。如何巧妙地运用音乐语言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受众市场细分催生广播专业化趋势 市场的“细分”是中国广播业者近年热议的话题。经济实力增强,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品味和喜好有加剧分化的趋势,与此相适应,要求节目专业化、对象化、阶层化的趋向更为明显。广播节目正在从面向广大听众走向面向细分听众,以独特的窄播受众群占据其他媒介难以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曲源头古老、历史悠久、发展充分,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化。在中国现代历史发生变革以前,这种传统化和中国古代的历史是协调一致的,有着极大的稳定性,并且积淀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然而,当现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陈字刚 《大观周刊》2012,(43):50-50
中国现代重彩画兼容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传统和壁画结合以一个新的独特的装饰风味和艳丽的色彩占有中国画坛的一席之地。在世界经济、文化互相交融的今天,新的环境下、新的观念与新的材质的引入使中国工笔重彩在继承传统同时而发展所谓的现代工笔重彩画。在色彩上、材质上、题材上的多样性,无疑为当今中国绘画坛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并且为中国绘画领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和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因此现代工笔重彩对传统工笔重彩的继承与发展对扩展中国画生存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当文学批评界关注底层文学,当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关注女性的时候,有一个更为弱势、更为底层、更为边缘的群体却被遗忘了,这就是女性残疾人作家。我国当下的女性残疾人作家业已形成了一个创作群体,气势不凡,犹如小草独自在荒郊野外顽强生长,大有星星之火形成蔓延之势。她们的创作涉及包括小说、  相似文献   

12.
杨艾璐 《大观周刊》2010,(37):51-51
中国现代小说以现代主义独特的语式营造了一种“死亡”意象,这是“生存精神”的“逃离”下“死亡”意识的一种“建构”,同时也使生命体产生了更为深刻的人性思考。精神幻灭的悲剧,诠释着“死亡”的主题意象,也展现了现代主义维度下的独特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3.
广西家谱收藏现状与征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三大典籍(国史,地方志,谱牒)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形式,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文介绍了广西家谱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广西家谱的收藏现状,提出了加强广西家谱收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齐爱军 《新闻界》2002,(4):14-15
白领,作为一个具有强劲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群体,正日益受到媒介市场的青睐。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新闻媒介格局大重组、大变动,也与媒体对这一受众群体的发现、认识以及进一步的市场切割、资源重组密切相关。一、白领———一个具有强劲消费能力受众群体的形成1998年,上海出现了一份非常独特的报纸———《申江服务导报》。这份报纸与当时流行的晚报、都市报等大众综合性报纸截然不同,它锁定的是上海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白领,并很快占领市场,第一年的利润就达到1000多万元。也正是从《申江服务导报》开始,中国白领,…  相似文献   

15.
朱敬 《兰台世界》2012,(27):12-13
吴道子是唐代最负盛名的大画家,生卒年月不详,活跃于开元、天宝年间。吴道子在前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对来自异域的绘画文化精华加以吸收融合,创造出更为成熟的中国宗教图像样式——吴家样,形成了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出现为受众接收信息提供了更为快捷、更为广泛的渠道,作为传统传媒的报纸。真正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打开报纸,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是对相近或相同新闻信息的独特开发、整合与包装.达成与受众的默契与互动.最终实现媒体的若干功能。换句话说.报纸的发展张力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编辑思想的丰富和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一篇有特色的好新闻《解放军报》副总编辑费洪智这是一篇颇有特色的好新闻。论其特色,首先在于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披露了中国与一个重要邻国间关系的重大转折,展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特有的风采。它告诉人们,当战争袭来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在战场上流血献身,为保卫祖国...  相似文献   

18.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调查性报道对于记的采访有着更为严格、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要求。特别是电视形态的调查性报道,因为声音画面等特有元素的存在,其采访更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这就要求记养成一定的思维意识方式,从而在采访实践中科学应用。笔认为,除了从事日常报道所应具备  相似文献   

19.
文学,要不要嫁给电视?──社会转型期的文学与电视发展浅析叶晶(93级电视系本科生)若干世纪以来,文学,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一度曾是人类摆脱蒙昧、追寻更为广阔深邃的精神空间的代名词。特别是近一百年来的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造就了文学在中国的特定地位,从五...  相似文献   

20.
肖俊 《声屏世界》2016,(3):34-36
2015年抗战剧叶异镇《以抗战背景下的异镇居民的传奇人生为审美观照对象,通过抗战时期民间社会生态样本的独特展示,塑造了一个充满血性真情的英雄奇观群像。创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的世道沧桑、世态人情和人性嬗变的独特思考,传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眷念、对战争生态的批判和否定的创作态度。叶异镇《作品呈现出视域宽广、风格真淳、意旨深远的审美意境,丰富和拓展了抗战剧的审美类型和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