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最近,《咬文嚼字》列出"2016年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蓝瘦、香菇"等网络流行语入选。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是语言文字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值得肯定和鼓励;也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应当警惕和反思;当然还有人认为这两者并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各种理论的出现,为解读汉语网络流行语提供了新的视角。以"‘X精’格式""凉凉""上班996,下班ICU""我太南了"等网络流行语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象似性理论、关联原则等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形成、认知心理和构成机制,从而对汉语词汇的语义演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亮了"是目前一种常见的网络流行语,多见于论坛、门户、微博和各类社交软件上。该句式广泛地运用于对事物或人物行为的评价中,在网络上其引申义的使用已超出其本义,可用来表达"出乎意料""不同寻常""吸引眼球""幽默诙谐""略显轻蔑"等意义。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其用途和意义,并探索其能够成为流行语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流行语也是这样。2006年的流行语,如"那是相当的……""素质啊,注意素质""偶滴神啊""我顶你个肺"等等还让人记忆犹新,"你太有才了"等词语又独领风骚于07年。现在我们就来对网络上由网友评出2007年十大流行语进行大盘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词语在日常语言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哥""×姐""×男""×女"等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近年来形成了性别特征网络词语族群。网络性别特征词语族群中的性别特征词同以往的性别特征词相比,本义有所虚化,逐渐演变为"类词缀",而且在构词方式、感情色彩、词语对称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形成该词语族群的过程中,除传统的语言学原因外,社会原因和大众心理原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佛系"是我们目前常见的一种网络流行语,多出现于各类论坛、微博和社交软件中,通常表示对自身或他人的评价。而纵观近年常见的流行语,我们不难发现,"X系"结构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佛系"结构之前还有"森林系""盐系""治愈系""禁欲系"等结构。本文以"X系"结构为研究对象,在阐释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其句法、语义特征和构式理据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当代流行语的来源及产生方式入手,根据广义流行语的标准,把流行语的来源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并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区分了几种典型的生成方式,结合近年来较为通行的框填和衍生的说法进行了梳理。通过分类区别,借此厘清流行语与"热词""新词语"概念的一些纠葛。  相似文献   

8.
2017年,随着网络流行语"尬舞""尬聊""尬唱""尬煮""尬谈""尬字"等词语在网络、杂志和报刊中的高频使用,"尬X"系列词语逐渐词群化。结合具体语料对"尬X"系列词语的分布、语义和语法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运用语素化和模因等理论讨论其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2018年夏天,随着各类综艺选秀节目的爆红,从中衍生的网络流行语也随之愈发愈盛,"pick一下""C位出道""skr"等网络流行词充斥在网络平台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病毒般迅速蔓延开来,引起了新一轮的网络狂欢,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本文将围绕综艺选秀节目中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含义、流行原因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ABB式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构词方式,探讨了"ABB"式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语是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词语。有的流行语在流行之后,迅速在原来"模板"上产生一批类似的新的说法,形成一个"流行语群",这个"模板"谓之"流行语模"。文章考察并探讨了当前正在流行的"中国式××""舌尖上的××""史上最××"等流行语模。  相似文献   

12.
在21世纪,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个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沟通交流的媒介。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可以体现出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方式,而文化语言学正是以意象为中心可以体现出此种认知的方式。在学习文化语言学的同时,一直思考"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是不是能够从符号的角度把近两年的"网络流行语文化"和"语言"联系在一起呢?本文也试图从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探讨以符号的角度看当前网络流行语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陈思 《考试周刊》2015,(43):20-21
本文从句法学的角度研究了时下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句子的生成方式有派生和复合两种,复合又分为"糅合"和"截搭"。本文发现这类新兴的网络流行语归根结底不完全是"新事物",其主要采用的生成方式是复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哒"在QQ、微信、微博等网络交际平台频频出现,以简洁的形式表达着人们复杂的交际、心理需求,还形成了"××哒"结构,被当作强势模因大量复制,形成"哒"系网络流行语。随后,"哒"不再局限于"××哒"结构,而是从该格式中分化出来,与"好""是""对"等单音节应答词,形成具有典型网络语言特色的"好哒""是哒""对哒"等新形式的应答语,因此,有必要通过考察"哒"的来源发掘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5.
赵娜  陶易 《文教资料》2016,(4):175-176
网络流行语是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21世纪以来,网络流行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网络流行语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包括数字类、字母类、表情符号类、英文类,其中英文网络流行语也随之产生,如"hold住"、"no zuo no die",这些词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时时出现。该调查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探讨网络流行语对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影响主要涉及网络流行语在学生们词汇、语言表达及在英语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娟 《初中生》2006,(1):34-36
"偶稀饭""弓虽""FB""顶""潜水"……乍一看到这些词汇,接触网络不多的人肯定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翻译出来:"偶稀饭"就是"我喜欢","弓虽"就是赞赏对方"强","FB"是"腐败"拼音的声母,一般代表吃饭聚聚,"顶"表示"支持","潜水"表示在论坛只看帖不回复……这就是现在一些青少年热衷的网络语言,这几个词还入选了2004年"网络十大流行语"呢.  相似文献   

17.
在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的推动下,"宝宝"成为年度流行语,它以诙谐的方式被年轻人使用。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宝宝"这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进行研究,介绍了流行语"宝宝"的使用情况,探究了"宝宝"一语的语义扩大、呈现言语童稚化倾向的特点,揭示了"宝宝"一语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郭小云 《家教世界》2013,(8X):273-274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语言的一种变异,对它们的翻译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从语境视角出发,以网络流行语"二"为例,就其出处,释义和用法进行阐释和汉英翻译,总结了网络流行语翻译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网络流行语"萌"为基础形成了新的词族,如"卖萌""萌妹子""呆萌",其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本文根据模因论,认为"萌"可看作一个语言模因,是承载语言文化信息的最小单位,因而广为复制和传播。从"萌"作为语言模因在日语和汉语中的源义出发,阐释其意义的延伸及相关语义限制,最后分析"萌"的复制与传播过程中涉及的社会文化语用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近年来流行语中"党""控""狗"等词的类词缀化,从形成基础、衍生模式、用法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对"X+指人语素"这一构词形式进行剖析,试图找出近年来流行语中指人语素类词缀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