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蔡伟老师撰写的专著《课堂教学创新论》日前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尚文教授在为该书所作序言中高度评价了此书,认为“《课堂教学创新论》的出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口号喊了有些时日,然而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并体现在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中的却甚为寥寥,于是,中小学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舍译为“命运”。  相似文献   

3.
"推敲"这一典故,在中国文坛上成为一段美谈,读书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认为写作时遣词造句用哪一个词最妥当,应根据文章或诗歌的意境而定,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文中对所举例子——"推敲"这一典故的评论有明显纰缪之处:误认为李凝所敲之门是寺门,由此得出"推"比"敲"好的结论。这一评论缺乏信服力。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选人了《桃花源记》,课本对文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句中“外人”的注释为“指桃花源外的人”(即像渔人一样的晋太元中人),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外人”的意思一样。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先生在其《肃霜涤场说》中,对《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九月肃霜,十月涤场"二句中"肃霜"、"涤场"解释成"肃爽"、"涤荡"。学界多从此说,我们不敢苟同。认为同《诗经》多数类似结构一样,"肃霜"、"涤场"是谓宾结构,义为"霜降而收缩万物"、"涤扫其场"。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的名篇《守财奴》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课文,其中写到葛朗台意外发现梳妆匣时,有这么一句:“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关于此句,“教参”特意作了补充注释:“用金子来形容葛朗台的眼睛,既是写实,又有寓意。因为西方人的眼睛多半是黄色的,所以用金子来修饰;又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所以说他的眼睛也变成了黄澄澄的颜色。”  相似文献   

7.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正直、伟大、无私的日本学藤野严九郎而作的一篇回忆性散。作在章中记录下了东京与仙台间一处驿站的名称“日暮里”。时隔20余年,作竟然清晰记得,不能不让读掩卷默想。这似乎不经意的一笔,究竟有何深刻内涵?李华年老师的《“日暮里”与“水户”发微》(《语教学之友》2005.1)一作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顾月华 《云南教育》2008,(10):15-15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选人了《桃花源记》,课本对文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句中“外人”的注释为“指桃花源外的人”(即像渔人一样的晋太元中人),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外人”的意思一样。其实将这里“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外人”解释为“另一个世界的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2010第11期中刊载了刘云的文章《“统统都是她的最爱”?》,作者认为,使用“最”字限制的东西一般只能是唯一的。不能指很多,所以在例子“什么斗地主、三打一、五子棋、麻将,统统都是她的最爱”中,如果用了“统统”,就不能跟“最”字呼应,应改为“统统都是她的爱好”。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对《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个句子,人教社新编高中语课本注日:“意思是说,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  相似文献   

11.
陶明国 《语文知识》2002,(1):37-37,36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课本注解说:“东家,泛指邻近人家。”其实不然。“东家”一词,原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在这篇赋中确实是特指邻近人家,但后来随着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广为流传,“东家”一词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泛指专出美女的地方。如吴均《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王筠《春游诗》:“物色相煎汤,微步出东家;既同翡翠翼,复如桃李花。”梁鍠《观王美人海图障子》:“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徐悱的妻子刘令娴《答外诗二首》:“东家挺奇丽,南倒擅容辉。”李白《轻薄篇》:“洛阳美少年,朝日正开霞。扬鞭还却望,春色满东家。”  相似文献   

13.
14.
先看几个例句: (1)不难发现,美国政界已经意识到本国的国际形象不佳,于是采取措施改善不良口碑。 (2)《文史知识》是名牌刊物,拥有广大的读者,在学术界口碑也很好。  相似文献   

15.
说“兮”     
“兮”字并不是楚地民歌独有的语气词 ,而是先秦时南北各地民歌广泛使用的一个语气词。“兮”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追溯“兮”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变化 ,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诗歌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从“游”的本义及其引申义入手,结合《汉广》一诗的原文,考证了“游女”一词的确切词义,并对程俊英《诗经译注》中“游女”一词的解作了辩证。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一课的注释将“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的“中原”讲作“这里指原野”。而《辞源》《辞海》也有把类似情况的“中原”解释为“原野”的。这种解释值得商榷:一是未释构成成分;二是未释语法结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原”讲作“原野”,而“中”是方位名词。方位名词“中”放在名词之前,这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故“中原”应该讲作“原中”,即“原野中”。  相似文献   

18.
“帝”与“天”是《诗经》中的一对高频词,研究者们为考察周代社会思想文化而对此多有提及,却常常把两者简单等同。实则,“帝”与“天”的含义、来源是与殷商至周上帝崇拜意识的流变息息相关的。“帝”与“天”两者关系密切,大多时候都是指位于天上的至高神灵,两者经常通用但又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项链》的主题是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笔者以小说文本为依据,采用假设论证,结合人情事理层层剖视,论证小说的主题是“人对命运的抗争与毁灭”.在此基础上,阐述探究小说主题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嘴边不要老挂着‘OK’,OK?”里昂斥责道,小女孩应声回答:“OK!”这段出自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对话,成为“OK“一词超频率使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