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李满本文所谓文学语言指的是构成文学作品的语言,所谓科学语言指的是构成科学著作的语言。一、文学语言的内向性与科学语言的外向性就语言的指向而言,科学语言是一种外向性的语言,是一种用以表现客观事物之性质、状态及特征的语言。而文学语...  相似文献   

2.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最直接的存在形态,其审美特质理应成为我们的关注对象。具体而言,文学语言的审美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声音与意义水乳交融,较之偏重于意义指称功能的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文学语言更强调语言本身的审美效应,故往往将声音外形与意义内容放在同一层面上加以强调;其二,内指性与互文性并行不悖,前者为文学语言的独特性提供了保证,使其脱离日常所指的羁绊,后者则造就了文学语言的丰富性,使其负载着无限的意味和能量向我们说话;其三,模糊性与精确性共生互动,模糊性指的是语义内涵的模糊性,精准性指的是表达效果的精准性,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文学语言的言语生成方式及审美需求离不开模糊,模糊使文学语言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文学语言的模糊审美主要体现在由悖论、辞格、留白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从分析文学的基本属性模糊性出发,探讨了文学语言语义在词汇、文化、作品风格等方面的模糊性。笔者认为模糊性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恰当地再现原作的模糊美正是对原文本的忠实。  相似文献   

6.
文学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学语言的模糊性重视不够,甚至将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与含混歧义、模棱两可等混为一谈而加以贬斥,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文章的意图即在于消解和颠覆这种误解,还原和阐释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在创作和文本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耿秀萍 《考试周刊》2011,(41):25-2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并且把用语得体作为语言的最高原则。语言的模糊现象被认为是语言运用不当,易引起歧义。其实,模糊性是客观世界固有的属性,是人类思维本质的特征之一,语言作为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思维的载体,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特性。在言语交际中,信息发出者有时故意利用语言的模糊性,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模糊的语言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文学语言与广告语言都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而他们的模糊性在某些方面又都是相似的,比如他们的模糊性都具有审美价值、都有对禁忌的回避、都有言外之意、都有不合乎语法规范的地方等。研究文学语言与广告语言模糊性的相同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两种语言的特性,从而使以后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以便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具有模糊性的,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也必然存在着模糊现象。本文结合语言学方面的有关理论,对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存在原因进行探究,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可以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不仅是人类认知局限和思维模糊的必然,也是人类语言自身发展局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尚献玲 《考试周刊》2011,(14):25-26
文学语言,魅力无限,它可以沟通情感,表达情意,它可以让人沉迷其中、流连忘返,原因是具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模糊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作为文学表现的重要载体,其具有众多审美特性。本文拟从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审美特征这一角度切入,展开对文学语言模糊性的探讨,并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两个方面探索其产生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观点在论及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时,大多是罗列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文章认为,仅罗列二者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并不能揭示出这两种语言的实质。一段文字是不是文学语言,关键看它是处于何种语境中。即使同一段文字。当它处在文学语境中的时候。它就具有了文学语言的性质,当它处在非文学语境中的时候,它就不具有文学语言的性质。因此,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区别的实质是语境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强调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引导学生分类积累;在写作实践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形成良好语感.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强调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引导学生分类积累;在写作实践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形成良好语感。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对文学语言有着独到的认识,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语言做为文学的本体,二是强调作家以“修辞立其诚”为起点的个性特征,三是主张小说语言必须贴近人物,四是重视作家的语言修炼。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它与精确性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此主要探讨数词语义本身和在用语中所具有的模糊性及其与精确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刚刚跨过世纪门的中国文学也不失时机地与因特网进行了成功嫁接。脱胎而出的网络文学在追求自由时尚新奇刺激的同时,也存在着调侃嫁接等不规范倾向,但只要我们给予网络文学以赞许的热情和审美的眼神,同时规范网络建设,并大力支持和提倡使用健康积极的网络语言,网络文学依然能传递出纯文学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18.
试论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既需要精确的语言,也需要模糊的语言,模糊性是自然语言存在的必然属性是语文的模糊性和精确性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语言对传统文学语言理性成分的削减,无颖会对传统的文学语言模式构成冲击,但由于其先天的不足以及大众文化心理的介入,阻碍并抑制了网络文学的深层掘进。因此,网络文学语言的发展不仅需要理性精神的重现,而且也需要传统文学语言精华的融进,向传统文学语言的回归是其发展的必然轨迹。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语言艺术。学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学语言是审美化的结果,是作家创造的独特的语言意象符号。它打破语言逻辑及理性逻辑的规范,追踪“情感逻辑”和“想象逻辑”轨迹,在陌生化、语言的情感功能、象征几方面,体现出鲜明的超越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