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河方言"给"字句可表达"给予""处置"等义。文章从动词"给"、介词"给"、连词"给"、助词"给"等四个方面探讨五河方言"给"字句的用法及特点,总结五河方言"给"的语法化路径,为五河方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53-59
"端"是先秦时期出现的副词,最初因与"专"通假而出现"特意"义副词用法。东汉时由"端正"义形容词"端"发展出表"适值"义的情状副词"端2"。南北朝时期,表"果真"义的"端3"和"究竟"义的"端4"均已萌芽,到了宋代使用广泛。元明之后,"端"的所有副词用法均逐渐减少。副词"端"各类用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显示了汉语语义发展的某些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3.
"给"的"给予义"可以分成单纯引入与事宾语义、引入与事宾语义与给予动作义的扣合义和引入与事宾语义与使役义的扣合义三类。在共时层面,"给予义"语料数量多于"非给予义","单纯引入与事宾语义"语料数量多于引入"引入与事宾语义与给予动作义的扣合义"和"引入与事宾语义与使役义的扣合义"。  相似文献   

4.
"多亏"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做动词,一种是做副词,不同用法其词汇意义不同。"多亏"作为一个词组最早出现在唐代,随着语言系统的发展演变,"多亏"经历了受损义,受损义、抱歉义并存,受损义、抱歉义、感激义并存的过程。本文从共时主义形态和历时主义形态两方面来探源"多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轻动词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为非"给予"类动词进入"V+给+N_1+N_2"结构的动因分别在形式与意义上找到依据。轻动词理论认为,在双宾句结构外层存在一个没有实体但有"给予"义的轻动词"v",为了满足v必须粘附在实义动词上的要求,本该与"N2"构成动宾结构的实义动词需要提升到"v"的位置与之并和,在形式上给非"给予"类动词进入"V+给+N_1+N_2"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构式语法理论认为,最先进入"V+给+N_1+N_2"结构的"卖"类动词自身具备"给予"含义,在使用过程中该结构产生"有意义地给予"的构式义,"寄"类动词随后进入该构式,经过推衍、类化使得非"给予"类动词也进入了"V+给+N_1+N_2"结构。  相似文献   

6.
"可"字"痊愈""程度减轻"义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用例较少,多保存在方言中,这导致部分工具书对其释义出现偏误。通过梳理"可"字这两个义项的使用情况,追溯其来源,认为"可"字"痊愈"义动词本是从"符合、适合"义动词引申而来,并从"痊愈"义动词引申出"病症程度减轻"义动词,进而通过语法化产生"程度减轻"义副词,这一过程与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许多介词的产生,都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果。"照"由"照射"义动词引申为"比照"义动词后,又进一步虚化为介词。介词"照"有作依据介词、时间介词、方向介词、对象介词、比较介词五种用法。"照"的依据介词用法、方向介词用法和比较介词用法来源于动词"照"的"比照"义,"照"的时间介词用法由依据介词"照"虚化而来,"照"的对象介词用法则来源于方向介词"照"的功能扩展。"照"由动词语法化为介词的动因有语义层面的词义扩大及语义感染、句法层面的连动式结构、语用层面的口语交际及方言推动。  相似文献   

8.
"牢笼"在产生之初是一个并列式动词短语,表示"包罗、包括",六朝时开始了词汇化进程,宋朝时成词。由宋至元",牢笼"经历了从动词到名词转变的过程,其词义、用法也随之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明潮州戏文《金花女》与潮汕方言中"乞"的用法进行考察,发现戏文中"乞"字可作实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而在潮汕方言中可作给予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对"乞"字的语法化路径与在闽南方言区的发展进行梳理,发现现代潮汕方言中"乞"字用法至少可追溯到明代之前,且在明代潮汕方...  相似文献   

10.
温州人接受礼物或帮助时,致谢之辞多用"罪过,罪过霉"等,这种用法可溯源至宋代俗语中表"感谢,多谢"义的动词"罪过"。从汉代开始,"罪过"发生"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演变;至宋代,"罪过"的"感谢,多谢"义得到确定。这种用法沿用至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11.
泛义动词是语义比较宽泛的一类词,它可以代替许多具体动词。文章以动词"做"为例,对其泛义用法作了简要分析,将泛义动词"做"的用法分为三种:"做"+宾语;"做"+补语;"做"+补语+宾语。随后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有关留学生使用泛义动词"做"时例句进行了偏误分析,最后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其意义可分为"表原因义、兼表原因和目的义、表目的义"三类。在现代汉语史的四个阶段中,第一阶段中"为了"表原因的用法较多,而在语言规范化的引导下,第二、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中这种用法明显减少。老舍的文学创作跨越了第一、二阶段,第一阶段有一些"为了"表原因的用例,但第二阶段没有找到此类用例。另外,不同语体中"为了"表原因用法也不同,从口语体到书面语体中的文艺语体、新闻语体、法律语体,随着正式度不断提高,"为了"表原因的用法也越来越少,这和语言使用的规范化程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丁敏 《语文知识》2012,(1):114-115
"中"字本意是表示空间位置居中,是一个空间概念,但它同时又可表示时间概念,此用法古已有之。空间义的词同时也可以表时间义这一现象在语言中具有普遍性,所以,现代汉语中的"营业中"的用法是古代语法的一种孑遗。本文还对这一现象的产生及其普遍性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原因主要有:认知因素、语义变化以及类推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语义地图"理论为基础,在整理总结前人"给予"义动词"给"和"与"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馈"和"与"的历时发展脉络,并结合已有的方言研究材料,进一步讨论了目前"给"研究的争议焦点,尝试构建汉语"给予"义动词的语义地图。  相似文献   

15.
针对《墨子虚词用法诠释》中对"以"字用法的诠释,结合具体例句,侧重从"以"字的句法功能角度,对"以"字的名词义、用作第三人称指称同等用法进行商榷,并对"以"……"以为"、"上以/下以"等结构定性提出新看法。  相似文献   

16.
结合古汉语具体用例,从词义引申角度,探讨动词"以"的"使令"义来源,说明其由"以"的近引申义"致、送"义进一步抽象而来,存在于兼语式的句法环境中。"使令"义动词"以"与介词"以"在句中较易混淆,对两者特征进行辨析,进一步明确"以""使令"义用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一A就B"格式是一个具有多种语用意义的格式,对它的研究多是从关联词、虚词用法和复句的角度进行的,缺少对语用意义的揭示,不便于留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实际上该格式包含丰富的语用意义,而产生语用意义的主要条件是"一"、"就"的语法意义和说话人的主观尺度.这种格式的表义范畴,能表达短时义、长时义、量多义、规律义、非凡义、容易义和因果义等七种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吃"除拥有耳熟能详的字面义之外,还获得了与字面义相去甚远的其他语义用法。这些语义用法的形成顺应了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规律,是隐藏中华民族文化内蕴的"语言"化石。文章分析"吃"的语义特征,探讨"吃"形成多样用法的文化诱因,体会"吃"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冏"的复活与流行,它的词性和词义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从"冏"的初始义入手,归纳总结了"冏"的新义及用法.  相似文献   

20.
在流行语中,"神仙"出现了新的用法,出现了"神仙X"的类推形式,X可以是名词或动词。这种用法弱化了"神仙"的指称人物义,凸显了"神仙"的描述义。"神仙"扩展出丰富的描述义有自身语义基础和比况结构、偏正结构以及"很+N"类结构的句法基础,同时也受人们心理和社会文化影响。虽然名词描述义被看做是不固定的,但由于"神仙X"的用法高频,可以抽象出其丰富描述义的上位义项"好的""与众不同的"。"神仙X"的流行丰富了描述性质和程度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乐观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