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我看来,立足于语文教材,并从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获取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价值的核心语词即‘主题'。其体验、发现的过程称之为‘主题教学'。这里的‘主题'不同于教材编辑中以‘主题单元'形式出现的话题……‘主题教学'以‘立人'为核心,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一句话,主题教学,坚持以儿童生命价值为取向,指向人内在的言语与精神生命成长。"(窦桂梅博文《朝向"伟  相似文献   

2.
窦桂梅 《广西教育》2010,(7):25-26,41
一、主题教学的确定与界定主题教学的“主题”属于生命价值观范畴,指向人的精神生命成长。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的自我发现和精神成长。基于以文选为主要形式的语文教材体系,主题教学立足于文本之中,从文本中挖掘出促进精神生命成长的价值的核心“主词”,即主题。这里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一定与生命体验有关,与精神成长有关,与生命意义的丰富有关。由此看来,主题不同于某些以“主题单元”编辑的教材中类似的话题——它们仅从内容上加以归类,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纲’,其他的都是‘目’,纲举目张,如果以目为纲,纲自不举,目亦难张。只有紧紧抓住言语形式这个教学内容的纲,才能真正对上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号’。”王尚荣先生一语道破了语文的核心:语文最本质性的东西是文字表达形式,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为言语形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能力。因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是左右读、写、听、说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语文教材高品位的言语形式,正是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广化、深化、美化、敏化的主要对象。众多教育学家对语感的重视,体现了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必须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主要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咬文嚼字,从而使学生的语感伸向言语形式的各个角落,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  相似文献   

4.
<正>当下,小学语文教材能力训练与素养积累系统的建构,给我们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常态作业应走向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多让学生在任务和活动中完成作业,力求从机械工具训练跃升为综合素养的形成。一、培植儿童言语生命:表现型作业的内涵价值表现型作业旨在培养儿童的言语生命和言语人格。潘新和教授指出,以人为本,“语文教育指向‘言语人生’”,言语活动,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促成学习者的学识、智能、情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2019年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为例,以“中轴线上的‘都’与‘城’”为单元主题,从学习目标、单元主题、评价方案、情境任务方面,探索了逆向单元教学设计,指出以目标与评价为导向的逆向设计思路,与知识结构、情境任务完整的单元教学融合形成的逆向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6.
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前身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童化作文’案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在课题主持人吴勇老师的引领下,以构建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习作教学为己任,努力营建适合儿童身心的写作生活,创建适合儿童情趣的表达方式,构筑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7.
于强 《福建教育》2009,(10):35-37
在语文教学的领域,“‘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命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于其中的“什么”,很多人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以至于大多数人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上打转转,而很少在“言语”与“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就导致了在语文课堂中,在很多情况下,教学往往只关注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忽视儿童在课堂上的言语生命状态,把学生的言语表达看做一种工具的简单运用。久而久之,儿童言语的天性和个性便在课堂中消失殆尽。因此,理解和认识“儿童”与“言语”的关系,不仅能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钱湛恩 《现代教学》2007,(7):106-109
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以“教材处理”为主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邀请市有关教学专家一起参加。在活动形式上一改传统的“教师上课、说课、专家点评”的教研活动模式,而是采取“执教教师上课、专家围绕‘教材处理’这一主题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提出问题、然后执教教师回答、听课老师评议”这一形式展开,以达到专家与教师对某一课时教学在“教材处理”方面的意见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主题教学的目标、原则、内容、实施和评价五个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主题教学目_标的科学设定、“立体”主题的确定原则,既尊重语文学科本身的能力发展,又指向儿童生命成长的价值引导。基予此,立足教学实践,系统进行了主题教学的体系构建,以主题教学“语文立人”宗旨为核心,形成了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为一体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尚文教授说:"离开言语形式这一中心,语文教学内容越‘丰富多彩’,语文教学就越难轻装前进,质量就越成问题。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阅读教学中,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出发,引导学生围绕文本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的“少慢差费”现状,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我很赞同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从整体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每一个‘主题’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脚印,并构成学生的成长道路,成为其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2.
四、“目的”与“需要”: 何者为先? 我在《论价值和价值主体》一文中曾经说过:“‘需要’导源于‘目的’,是由‘目的’决定的。”任遂虎同志不同意我的这一说法,他认为:“按照通行的词语命义陈述生命形态的发生和成长过程,应当是需要决定目的(即目的来源于需要),而不是‘目的决定需要’;将目的解释为‘一切自控制系统的自调节活动所导向的目标’,并作为需要的前导,无论是解释无意识的生命形态,还是解释有意识的人类活动,都难以自圆其说和消除悖论。”他又说:“任何生命体的导向目标是由需要决定的。生命体为什么有需要呢?这是生命体内激素活动的结果……例  相似文献   

13.
从"学习目标与内容""学习情境与任务"和"学习资源"三个维度设计说明文单元的教学过程是基于文体关照的整合学习。与此同时,在"教学反思"方面提出"教学根基是言语内容""教学生命是言语形式""教学终极是言语表达"和"教学价值是‘形式即内容’"。  相似文献   

14.
儿童写作作为人类的前写作状态,它应以开掘儿童的生命潜能为发展需要,以养护儿童的言语自信为追寻意趣,以生长儿童的言语生命为价值旨归。为使儿童言语生命能自由滋长,我们从写作发生学、言语动力学的角度对写作意识的走向进行了厘清:体察意识——在自主与自需中“留住自我”;读者意识——在交流与发表中“映射自我”;评价意识——在培信与立格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5.
儿童戏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戏剧教育作为新兴领域渐成学界热点,“文化自信自强”为分析儿童戏剧教育提供了新视角。儿童戏剧教育具有传承文化、凝聚力量、蒙以养正、全面育人等四重价值定位,应通过“树立正确儿童观,从‘剧本中心’转向‘儿童中心’”“重审儿童戏剧主旨,有效结合文化传承与价值教学”“构建‘实践共同体’,丰富儿童戏剧教育文化资源库”“实施‘两线并行制’,创设多元化的戏剧传播形式”等路径促进儿童戏剧教育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戏剧教育在民族复兴与儿童发展方面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主题教学是指从文化的层面整合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立足于"语文立人"教育价值的高度,致力于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着眼于师生的发展与成长,体现个性的生命价值。[1]主题教学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建构人文主题,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它注重师生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中共同发展与成长,而非以功利性目标为导向;最后,它是以生命维度为切入点,并以个体的生命体验为基础,强调了主题教学的核心是实现个性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语文世界(高中版)》2011,(12):F0003-F0003
儿童生长是经历与经验的连续性丰富、个性与能力的充分自由发展、生命意义的不断实现。隆亭实验小学以“儿童生长”的价值取向领航语文课堂——从儿童出发,以儿童的方式,为儿童的生长。语文教学追求言语和生命的共同成长,以灵巧的设计,将语言文字本身潜在的灵气开掘、激活,使学生浸润在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中;以灵活的品读,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经典,滋养灵性:  相似文献   

18.
节日,是儿童习作的宝贵资源库。以节日为重要的教学平台构建儿童习作课程,对儿童的言语生命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材与生活相结合、写作与阅读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式,使课程的实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有利于解决当前语文学习与儿童生活割裂的问题。但是,统编语文教材并不是以任务群的形式整组呈现主题内容的,相关内容散落在各册教材中,需要教师进行内容整合、整体设计。在第二学段进行以“文明的公共生活”为主题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整合学习资源、还原真实生活、贯穿生活情境等策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展开阅读、表达,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小学英语高年级语法教学要求教师在主题语境中呈现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主题意义的基础上,关注语法的形式,理解语法的意义,并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准确地描述和表达意义。本文从“以‘主题’为经,整体规划活动;以‘情感’为纬,深化主题内涵”两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小学英语高年级开展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