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两大范式。教育学者对于教育研究中应采用质的研究还是量的研究更为科学有着激烈的论争,同时也企图寻找结合的路径。但通过分析教育研究者在实践中对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运用,看到的却是教育研究者对方法论及其方法的忽视。因此涵养科学精神才是教育研究者必须且迫切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质的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的课程研究在当今课程领域方兴未艾。质的课程研究极富人文精神的方法论思想集中体现在崇尚自然主义、注重整体探究、关注互动过程、采用归纳分析、主张多元理解、承认价值关联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研究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整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它们各有利弊,二者的整合既有必要,也有可能.过程整合范式可以使两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界定,随后对两种研究方法的哲学思想基础——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两种研究方法所适合的研究对象:"量的研究"关注的是无生命的、无文化差异的物质世界,而"质的研究"则关注活生生的、有文化差异的生命世界。最后结合两种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我们应该采取一个逐步"超越"的步骤,而不是追求"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 质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在国内以前是译为定性研究。但在我国历来的研究方法论中,定性研究有其特殊的含义,多指研究者本人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多从思辨的角度对研究问题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角度来分类的话,可分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两大类型。通过对这两种研究方法在概念、特点、理论来源、研究内容和目的、资料收集和分析以及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广度六个方面进行比较探析;由于各个研究方法自身的优缺点,在具体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研究中,必须进行二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7.
质的研究是一种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考察的研究范式.文章就质的研究方法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及特征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并指出了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各自的优势及其局限性,进而指出两者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补充的两种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的合理结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方法论角度来看,教育研究者之所以选择和运用质性研究,存在多种可能的解释:它指向学术共同体的影响,即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整体转换相关;它指向教育研究的现实诉求,即与当前研究的困境相关联;它指向研究者的个人选择,即关涉研究者的研究旨趣;它指向研究者的目的论,即与教育研究的知识生产目的相关。其实,方法论选择的过程是研究者确立个人身份的过程,它形塑着教育质性研究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9.
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质的研究方法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的研究"是近年来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文章试图通过对教育"质的研究"方法的涵义、特点、优点以及缺点的分析,以达到对教育"质的研究"方法的"再认识"。质的研究可以与量化研究相互补充,在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范围内,教育领导研究已由过去的实证主义独尊,发展为今日的多元范式并陈。其中,质的教育领导研究已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反观我国,教育领导研究的多元范式尚未形成,对质的研究的认识还存在颇多误区。通过回顾国际上质的教育领导研究的兴起以及国内质的研究地位的分析,本文呼吁开展更多扎根田野的质的研究,为教育领导研究探索一条新的方法论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教育评估中运用的主要方法,通过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理清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以便能更深刻地了解这两种研究方法,准确地把握其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教育评估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在评估中只有将两者合理地结合使用,才能使教育评估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先进而适当的研究方法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就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在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对教育经济学友研究方法的一个侧面有所反映,也是对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发展作一浅略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远程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远程教育社会学研究有三大范畴:社会规定性、社会特性和社会功能。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定量和定性的内容分析发现: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内外在三大研究范畴上均有所涉及,但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功能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特性研究,而且国内和国外在各自研究领域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以纯理论研究为主,而国外普遍注重定量或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学校用计算机》2013,30(3):35-46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双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三方面为切入点,对双语教学活动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对双语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NIAZ  MANSOOR 《Science & Education》1997,6(3):291-300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integrat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scienceeduc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Kuhnian incommensurability thesis (a major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ers) represents an obstacle forthis integration. A major thesis of the paper is that qualitative researchershave interpreted the increased popularity of their paradigm (researchprogramme) as a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 in the Kuhnian sense. A review ofthe literature in areas relevant to science education shows that researchersare far from advoca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s the only methodology. It isconcluded that competition between divergent approaches to research inscience education (cf. Lakatos, 1970) would provide a better forum for aproductive sharing of research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7.
教育研究中量化与质性方法之争的当下语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光才 《教育研究》2006,27(2):47-5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研究领域中颇为激烈的量化与质性研究范式之争,其表是方法论之争,其里却有着浓厚的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冲突色彩。正是因为这种激进立场的介入,人们过于夸大了两者间的范式差异,而漠视了其中存在的相容性。教育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是主观建构与客观型构的统一,量化与质性方法并不存在必然对立,而是具有相容性和相互补充解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了心理学研究中两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即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及其在心理学中的使用情况,并提出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应注重两种研究范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数据驱动的教育研究范式转型使得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间的鸿沟日益加深。作为一种融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新兴教育研究方法,量化民族志有助于构建两种研究范式间的桥梁,从而更好地探究教育境脉中数据背后的深层含义。该方法的提出缘于对体现专长的认知框架进行建模的需要,融合了民族志、会话分析、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和技术,通过分析真实场域中学习者的言行举止实现对其认知框架的深描。其实质是构建由理论层面的意义和实证层面的数据所构成的实证研究闭环,以消解质性研究偏于主观、量化研究偏于表面的不足,并建立起两种研究话语间的联系。量化民族志注重构建"境脉中的理论"和实现"理论饱和",并提供了半自动编码软件nCoder和认知网络分析两种研究工具,以确保建模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该方法主要被用于学科教学和跨学科学习中的高阶能力评估,其应用场景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和多模态数据整合的势态,其方法论体系也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