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中—个非常重要的守恒定律,在每年的高考中都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考查.动量守恒的表达形式有多种,比如△p1=△p2便是其中的一种,物理意义为:把系统分为两部分,若系统动量守恒,则一部分动量的变化量必与另一部分动量的变化量在数值上相等.  相似文献   

2.
由A、B两个物体构成的系统,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动量守恒.设在某个过程中,A、B两个物体的动量变化分别为△P_A、△P_B,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相似文献   

3.
1)内容: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动量守恒. 2)数学表达式: (1)p1+p2=p1′+p2′,即m1v1+m2v2=m1v′1+m2v′2, (2)△p=△p1+△p2=0  相似文献   

4.
文中的核变化是对高中《物理》第三册 (以下简称教材 )中涉及的衰变、核反应 (人工核转变 )、裂变和聚变的统称 .在教材中 ,关于这些核变化的守恒规律主要有 :电荷数守恒、电荷量守恒、质量数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下面在对几个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之后 ,重点讨论核变化方程及其中的守恒规律 .一、几个相关的守恒概念的辨析1 .电荷数守恒和电荷量守恒 .基于“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是电荷量e的整数倍 ,其中电荷量e称为元电荷”的认识 ,核变化中电荷数守恒与电荷量守恒是等同的 ,统一为电荷守恒 .对同一个核变化用核变化方程进行表…  相似文献   

5.
动量定理是中学物理的基本知识内容之一,对动量定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是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动量定理的文字表述为:“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数学表达式为:Ft=△p.我们知道,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动量的变化量也是矢量,所以上面的式子是一矢量式.事实上,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动量表述),而牛顿第二定律具有独立性,究其原因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所以动量定理也具有独立性,可以得到其分量式为Fxt=△px和Fyt=△py.利用动量定理的这一特性,可以巧妙解答一些相关物理问题.例1如图1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一光滑的…  相似文献   

6.
理解守恒量和守恒定律既是重要的物理思想观念,也是重要的物理方法。这是因为利用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只需要分析系统发生变化前后状态,而不必追究变化过程的细节,是对系统变化过程总体的把握,因此,在力学复习中,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具有重要地位。理解并掌握好守恒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关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研究的对象是隔离后的单个物体(质点),而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对象则是隔离后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物体(质点),即系统。系统在相互作用前后动量守恒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而仅受内力作用。这个条件的本质是相互作用的物体内力对各物体冲量之  相似文献   

7.
1.物理量x与x对时间的变化率△x/△t(1)物理量x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量称为物理量.如:位移s、速度v、加速度a、力F、动量p、电量Q、电流强度I、磁通量Φ、感应电动势E等.  相似文献   

8.
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是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命题的重点、热点和焦点 ,也是广大考生普遍感到棘手的难点之一 .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始终 ,是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主线 .它不仅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两条重要途径 ,同时也为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守恒思想是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思想方法 ,是物理学研究的极高境界 ,是开启物理学大门的金钥匙 ,同样也是对考生进行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因此 ,两个守恒可谓高考物理的重中之重 ,常作为压轴题出现在物理试卷中 .一、高考对动量守恒、能量守量考查分析…  相似文献   

9.
动量是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正确运用动量守恒定理可以简捷地解答许多物理问题。可应用条件是什么,应用范围是什么,许多学生模糊不清,为此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动量的有关概念和定理。一个物体的质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称为该物体的动量,通常用字母p表示,动量为标量m与矢量v的乘积,所以是矢量:p=mv对于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系统内的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是内力,系统以外物体作用于本系统中物体的力是外力。当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的动量不变,这是一个物体的动量守恒定理。当物体系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时,该物体系的总…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R=U/I表示导体的电阻,那么在一个物理过程中,找出伏安特性曲线的两个状态对应的电压值U_1和U_2、电流值I_1和I_2,得出电压变化量△U=U_2-U_1,电流的变化量△I=I_2-I_1,能不能用(△U)/(△I)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呢?对于不同情形下的伏安特性曲线,其U/I、(△U)/(△I)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是我们在恒定电流教学中常思考的问题.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例: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相向运动,则在它们发生弹性正碰(即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两球能完全恢复形变)过程中: A。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C.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动能不守恒. 有不少学生选了A.究竟应选A还是C呢? 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中有这样一段话:“是不是在所有的碰撞中除了动量守恒外,动能都守恒呢?……只有在碰撞后物体不发生永久形变,不裂成碎块,不粘在一起,不发热以及不发生其它内部变化的情  相似文献   

12.
“动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因为在物体的相互作用中常常遵循动量守恒定律。与常规的动力学思路相比,守恒思想显得简捷明了;只要研究对象选得巧妙,常常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下面择要述之。  相似文献   

13.
王金炉 《新高考》2006,(10):13-15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综合解决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的做功、能量转化等问题,是高考的热点.解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抽象出物理模型,建立动量守恒方程;其次,分析物体间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建立能量守恒方程;最后,将两方程联立求解.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渗透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多个领域,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匀速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为0 △静止的物体其速度为0 △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其初速度为0 △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最高处时其速度为0 △物体受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态时,其所受的合力为0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处于平衡态时,其所受的合力矩为0 △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物体系中除重力和弹力外,其他内力和外力的功为0 △物体作完全弹性碰撞时,机械能的损失为0 △力与位移垂直时,力作功为0  相似文献   

15.
碰撞类问题     
一、一般物体碰撞的特点碰撞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相遇的极短促时间内产生非常之大的相互作用力,而其他的相互作用力相对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的过程.碰撞的最主要特点是:碰撞时间极短,作用力变化快和作用力峰值大等,因而其他外力可以忽略不计.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具有以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发生碰撞的物体系在碰撞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所受的外力大小可忽略,动量守恒.2.碰撞后系统动能不增加碰撞过程中系统内各物体的动能将发生变化,对于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变;有一部分动能将转化为系统的内能,…  相似文献   

16.
碰撞实验是非常经典的物理实验,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物理规律.我们利用随手可得的硬币,也可做各种碰撞实验.简单的物件,简捷的设计,巧妙地揭示了自然界中两大守恒思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让我们从中体验到物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其内容为: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若设p为系统的总动量,则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P=恒量,或△p=0.若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则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为:p_1 p_2=p_1’ p_2’或△p_1=-△p_2,即m_1v_1 m_2v_2=m_1v_1’ m_2v_2’. 1.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理解为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作用时,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合力为零时,相互作用以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以后的总动量.这里所说的外力是指所研究的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8.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机械运动规律,这一重要物理规律表明:“物体系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系的总动量守恒.” 该定律表现有如下的性质与特征: (1)对象的整体性.动量守恒定律以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9.
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定律.正确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之一在于理解和掌握动量守恒的条件,本文就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条件及应用作一讨论. 单方向动量守恒条件:系统若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Fx=0时,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20.
对某一定值电阻R,两端加电压/U时,电流为I,则有U=IR;若电压变为U’,电流变为I’时,仍有U’=I’R,以上两式相减得:U’一U=(I’一I)R.设已U=U’一U表示R上电压的变化量,△f=I’一I表示通过R的电流的变化量,则△U=△IR,即R=△U/△I.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导出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