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虎子》这篇独立阅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二虎子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党的干部老王脱险的故事,赞扬了二虎子机智、勇敢的精神,歌颂了抗日根据地鱼水般的干群关系,故事情节集中,气氛紧张,描述具体生动,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课文。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一、默读课文,查字典,认识、抄写生字词。这一步,让学生在预习时完成。二、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弄清这个故事的层次:第一层,叙述区干部老王住在二  相似文献   

2.
从“三冬运动”谈起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着疯狂的“清剿”、“扫荡”,为了动员广大根据地军民胜利地开展对敌斗争,苏中抗日根据地在这年冬天开展了“三冬运动”。“三多”指的是冬耕、冬防、冬学。冬耕,就是要发展农业生产,争取多打粮食,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战;冬防,就是要加紧备战,开展武装斗争,坚决粉碎敌人的“清剿”、“扫荡”;而冬学则是一个群众的政治教育运动,要求向广大群众进行形势与任务的宣传教育,不断启发群众的政治觉悟,鼓舞他们积极投入斗争,努力完成当前的各项中心任务。苏中抗日根据地大规模地开展冬学运动,就是从这一年冬天开始的,此后就年年办冬学,形成一种经常的群众教育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六册13课《二虎子》讲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二虎子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区干部老王脱险的故事。全文直到最后,主要人物——二虎子才出场,以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写二虎子怎么认回老王,但是一个栩栩如生,爱憎分明的儿童形象却突现在读者面前。当然,这是运用反衬艺术手法,通过写大人无计可施,大反衬小;写鬼子凶恶狡猾,敌反衬我;写二妞认人经过,真反衬假;写气氛愈益紧张,景反衬人,从而多层次地烘托出二虎子机智勇敢的光辉形象。但是,这样分析仅仅是从作者运用何种表现形式着眼,未免失之于肤浅,似乎本文前面四分之三多的篇幅与主人公二虎子都没有直接的思想内容上的联系,也就是说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底蕴。读后还难免要产生一系列疑问:二虎子为什么能主动承担起掩护老王的责任?在那样紧张危险的情况下,为什么敢于“不慌不忙”地认回老王的?这就有必要把全文看作是以主人公——二虎子为中心的一个系统来考察分析。课文一开始,写听到鬼子包围村子的消息,二虎子妈便“急坏了”,为什么?是“怕老王被敌人抓  相似文献   

4.
《狼牙山五壮士》是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安全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并予以痛歼,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爱憎分明、坚强不屈的优秀  相似文献   

5.
罗荣桓在领导山东抗日战争地军民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了“翻边战术”思想。其通俗的表述是:敌人打到我们根据地来,我们就打到敌人后方去。这一战术原则,是对毛泽东关于敌后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原则的灵活运用与创新。它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不但在山东抗日战场获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对全国其它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炳辉同志原新四军二师师长,在抗日战争中,他紧密地依靠抗日的人民,英勇果敢、刚毅不拔地开辟并坚持了淮南根据地。他的声威在津浦、淮南鈇路的东西两侧,淮河岸旁,大别山畔使敌人闻风丧胆。而广大的人民却以无比的亲切与尊敬称他为“救星”,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认为《采蒲台的苇》是写“采蒲台的劳动人民依靠苇生活,依靠苇打击敌人的故事”,近年出版的各种教参、教案大都照抄此说。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还特意设计“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采蒲台的人民依靠苇打击敌人的”这类导读思考题。这些,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惑。我们认真研读课文,不难看出,文章只写采蒲台人民掩护干部的两件事:一是妇女们把干部的枪藏在孩子的裤裆里,掩护了干部;一是一个男人为了掩护干部壮烈牺牲。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故事”。不知教参的编者从何处看出文章写采蒲台的劳动人民“打击敌人”,而且还是“依靠苇”“打击敌人”的? 至于说“采蒲台的劳动人民依靠苇生活”,不过是文中所写“我”看到的“村里一垛垛打下来的苇,  相似文献   

8.
新编中学历史课本中多次提到“苏区”和“根据地”,那么,它们究竟有何异同呢? “苏区”与“根据地”都是指中国革命赖以进行和发展的地方。“苏区”一词产生于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名词,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因其根据地内的革命政权是根据苏俄革命政权组织形式建立的,即采用的是苏维埃(代表会议)形式,故这类根据地称作“苏区”。而“根据地”则是革命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以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即为据以长期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地区。它特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小英雄雨来》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课文是分六个部分叙述的。第一部分讲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讲雨来上夜校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第三部分讲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第四部分讲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第五部分讲芦花村的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第六部分讲雨来没死。整篇课文情节生动感人,文字浅显明白,学生易于接受理解。  相似文献   

10.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该文场面描写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笔者期望通过再现《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设计,以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说明这篇课文写抗日战争期间,冀中人民开展地道斗争,粉碎日本鬼子的“扫荡”政策的情形。时间是在1942—1944年。抗日战争期间,日寇侵占了我国许多地方。但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敌,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冀中(即河北省中部)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解放区的一部分。1942年,日寇在那里发动了最残酷最野蛮的“扫荡”。但最后终被我英勇军民所粉碎。这一课所写的地道战就是反映了当时的一部分情况。课文先概括地指出地道斗争所取得的胜利,接着介绍地道的构造和人民依靠地道打击敌人的情形。最后文章在着重指出地道战斗的重大意义后结束。  相似文献   

12.
图一、图二、图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首先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进入贵州,接着在1935年1月强渡了天险乌江,攻占了贵州省的遵义城.红军在长征初期,虽然经过了英勇的战斗,但是由于"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在军事上连续发生错误,他们在优势敌人围追堵截时,惊慌失措,变成了逃跑主义,在战略转移中不能把握有利时机去主动灵活地歼灭敌人,只是以消极防御来掩护庞大的后方机关转移,结果使红军行动迟缓,疲于应付,数次陷入危险  相似文献   

13.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湘鄂赣边区人民英勇奋斗十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树了不朽的业绩。建国以来,史学界对这块根据地的历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过去人们对这块根据地历史的研究,也同其它根据地历史的研究一样,往往偏重于政治、军事斗争等方面,都没有认真地研究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刘仁荣等同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科研所的  相似文献   

14.
第九册有一篇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文中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因为我们五年级学生与雨来年龄相仿,于是学起来特来劲,对文中英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也禁不住认真揣摩、刻意模仿,对鬼子的凶神恶煞,也就自然是恨之入骨,咬牙切齿。  相似文献   

15.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我党领导下较早开辟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海陆丰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海陆丰人民在中共中央、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领导下,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巩固苏维埃政权,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为总结海陆丰革命的丰富经验,本文试图从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上,论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恰当地引导学生凭借教材开展合理想象,进行形象和逻辑思维训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下面举出二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例一、开枪之前《小英雄雨来》(五年制语文十册11课)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讲的是雨来掩护革命干部、英勇对敌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课文分为六个部分。第六部分虽不是课文重点,但揭开了“雨来没有死”这个谜,更充分地  相似文献   

17.
一、自学提示《党员登记表》选自当代小说家峻青的优秀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这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1943年山东革命根据地海莱山区对敌斗争中保存党员登记表的故事.小说通过保存党员登记表的故事,歌颂了共产党员黄淑英和烈士家属黄妈妈.她们英勇不屈、勇于牺牲、对党忠诚、坚贞不渝,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从而揭示了我们“革命必胜”的原因。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机智沉着,勇敢坚强,对党和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在凶恶的敌人面前宁死  相似文献   

18.
《狼牙山五壮士》(六年制九册13课)记叙的是一个真实的战斗故事:1941年秋,日寇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诱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最后英勇跳崖,表现了五位壮士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和为了人民甘愿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不仅领导了井冈山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而且领导了根据地的经济斗争.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表了不少调查报告和文章.特别是1933年8月,毛泽东在赣南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做了《关于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的报告,1934年1月,又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做了两年来的工作报告,系统地总结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的理论和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全中国。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展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依靠人民群众的团结斗争,依靠人民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打败了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正如同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一样,党和革命报刊事业在这个时期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个时期,党在敌后革命根据地的报刊活动空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