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材,重在一个“选”字。角度不同,选择的材料也就各异,选材的角度决定了文章的高度。根据素材内容的不同,可以把素材分为新闻类、想象类、民俗类、日常琐事类等类别:根据选材思维方式的不同,有运用逆向思维“大事件中选择小细节”,有运用发散思维“同一事件多个角度选材”等;根据素材使用方式的不同,有“经典化用”“故事新编”“童话演绎”等;根据素材表达效果的不同,有新颖、独特、深刻等。  相似文献   

2.
同一个人怎么会异貌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同一个人在“春光明媚”的春天里的容貌和其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的容貌就有差异,同一个人在“幸福喜悦”时的容貌和其在“悲伤痛苦”时的容貌就会有所不同,同一个人在“青春年少”时的容貌和其在“老态龙钟”时的容貌就会有很多的不同。所以“同人异貌”是一种客观存在。由于同一个人在不同情景、不同状态下的面貌会发生改变,我们在作文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特质.与创造有直接关系.强调“从同一起源生发结果的多样化和数量”。提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三个特征.也就是说,发散思维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进行不同的信息重组.形成尽可能多的发掘问题解决途径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要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同一个人怎么会异貌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同一个人在“春光明媚”的春天里的容貌和其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的容貌就有差异,同一个人在“幸福喜悦”时的容貌和其在“悲伤痛苦”时的容貌就会有所不同,同一个人在“青春年少”时的容貌和其在“老态龙钟”时的容貌就会有很多的不同。所以“同人异貌”是一种客观存在。由于同一个人在不同情景、不同状态下的面貌会发生改变,我们在作文时恰好可以借助“同人异貌”的客观规律刻画人物“立体丰满”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作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认识。学会变换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对于启迪心智大有稗益,对于开拓写作思路也不无帮助。从下面对同一事物作不同理解的例子中,大家或许能够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的作文练习 ,不能一味地用“文从字顺”来要求 ,必须要能逐渐体现其思想性和创新性 ,使文章立意新颖而又生动感人。那么 ,怎样在作文练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 ,达到这一目的呢 ?下面简谈两种常见的思维训练方法。一、多向思维方法的训练“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 ,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体会、欣赏 ,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和效果。同样 ,学生在作文练习中 ,对同一题目或同一材料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感悟 ,也会得出多样化的结论。因此 ,在作文训练中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 ,使之呈辐射状态 ,多方位地认识和…  相似文献   

7.
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信息源,闪烁在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形式”和“意义”中的全部信息,常可被分解为若干子信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说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接近性、相似性和对比性,所以需合理的联想。这就决定了来自同一信息源的联想的多向性。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联系,寻找知识之间的合理的结合点,追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从而获取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发散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的思维方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联想的多向性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而…  相似文献   

8.
对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提问内容。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学生围绕“阳光千万缕”一句的质疑就展示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思维方式的问题:有的问:“什么叫‘千万缕’?”这是以“什么”为形式的直问;有的问:“阳光无处不在,为什么会出现‘千万缕’?”这是以“为什么”表达的深问;有的问:“既然千万缕的阳光能射到草地上,  相似文献   

9.
《求学》2022,(24):14-15+18
<正>新高考政策中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志愿填报模式由传统的“学校+专业”变为“专业(类)+院校”或“院校专业组”。本期文章就带大家详细了解这两种新的志愿模式。一、“专业(类)+院校”“专业(类)+院校”模式,也就是以“1个院校+1个专业(类)”为1个志愿单位进行填报。考生既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一种以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思考现象,追求多样化解答和设想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它的显著特点是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解化学题也是这样,贵在思维变通.对同一道习题,要寻求尽可能多的解答方法,促使思维发散.下面以元素推断题中最为常见的“三相邻”元素推断题为例,谈谈思维变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看山如此,看课亦然。一堂课仿佛一面多棱镜,因观赏者的不同、评价角度的不同,同一堂课就呈现出千姿百态,这与“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同一道理。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的考试作文形式,可以说:话题作文是一枝独秀。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出色的“话题作文”,“创新”就成为摆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的首选。那么怎样在话题作文写作中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一从立意求新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1、逆向求异,另辟蹊径。“文章最忌随人后。”怎样立意不随人后呢?这就要运用逆向求异,学会反面文章正面做,或者正面文章反面做。如你说“近墨者黑”,我就说“近墨者不黑”;你说“不能班门弄斧”,我就说“弄斧必到班门”;你说“玩物丧志”,我就说“玩物长志”;你说  相似文献   

13.
求异思维,是对同一对象或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关联出发,分析出不同结论的思维方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说法,求异思维具有多端性、独特性、变通性等三种特性,这是就求异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程度而言的。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习惯——运用求异思维去审题立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作文破“格”出“轨”,不落俗套,富有新意,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粗浅做法。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题立意日本创造学会比嘉佑典先生说:“我们应当学会从各个角…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就同义词和同一关系概念间的对应和非对应关系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二者互为交叉关系:有的既“同一”又“同义”,有的只“同一”不“同义”;有的则只“同义”不“同一”。文章对这种关系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已有的研究表明:一个数学概念在同一个体的思维中完全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心理表征,它们分别突出了对象的某些(而不是全部)性质,而且,在不同的时刻或场合,所得到“激活”的通常又只是这些不同心理表征中的某一个.而由一个包含多个步骤的、经过精心筛选的心理表征的动作过程就“凝聚”(encapsulation)成了单一的数学对象,即形成了确定的一个数学概念.这里讲的“凝聚”是数学思维的一个基本形式,也即由“过程”向“概念”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语文就是以言语为媒介的思维活动,具有潜在的交流性;语文的核心素养受制于交流的需要,具有“知”“思”“诗”三个向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批判性思维与一般思维不是同一级别的概念,它是更里层的内核;可以考虑以批判性思维为逻辑起点建构语文素养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
所谓“磨课”,即年级备课组确定课题,探究课案,或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每当执教教师上完一节课,听课教师就及时就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素养、整体效果”五方面展开热烈讨论,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最佳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然后再由同一教师或另一教师进行第二次课堂尝试。如此“教学→探究→再教学→再探究”循环往复,层层递进,再三磨合的过程就是磨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库存的知识能源,拓宽学生广阔的思路,突破材料的局限,引导学生充分想象,通过想象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想象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设置美感情境,引导想象。想象力的培养始于“引情”转而“入境”。阅读时,由于环境、心境的不同,对于同一文章的感受、理解程度会不一样,产生的想象也就不一样。例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让学生先看挂图,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弯弯的月亮上,月亮摇啊摇像小船,这时再给学生播放弯弯月儿的曲子…  相似文献   

19.
思维的赛跑     
远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事物、现象或话题、文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感受、感悟和认识:从不同角度切入就会写出不同的文章。文章因独特而精彩,而文章独特与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切入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以来,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对同课异构不断进行研究开发,频繁应用在教学评比、课堂观摩以及专题探讨等活动中。同课异构通常可分两种形式:其一,“同一课题”由不同教师“异构”,横向比较,提供依据,获得理性思考;其二,“同一课题”由同一教师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班级)进行“异构”,纵向分析,发现问题,不断提升优化。本文重点讨论前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