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认为:期望值越高,心理负担越重。心理负担越重,学生的作文就愈加失去灵性和创造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妙的作文之道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悟"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潜移默化渗透作文,不知不觉提升学生作文素养,使学生不再怕作文。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出题一讲题——作文”,学生无话可说,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对作文失去兴趣。可见,作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走进生活,品味其情趣,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逐步养成动笔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作文作文,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是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一布置作文,学生叹息一片,充满了茫然,无从下笔。但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果学生写不出像样点的作文,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树藩 《中学文科》2007,(12):13-14
“作文难,怕作文,提起作文就头疼”,是中学生中常见的现象。每到作文课,学生咬着笔头,茫然四顾,不知写什么,也不知怎样写,久而久之,对作文也就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孙倩 《现代语文》2008,(3):96-9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果学生写不出像样点的作文,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义。但是许多农村学生害怕作文,一布置作文,学生叹息一片,充满了茫然,无从下笔。“作文作文,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是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6.
学生怕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常见现象。要让学生喜欢作文.首先是学生感兴趣。“集体作文”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既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指导小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的语文教师碰到过这样一个难题:学生怕写作文。为什么学生对作文会产生畏惧心理?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无话可写,作文素材缺乏,进而失去了写作欲望。因此,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就成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蔡珠玉 《现代语文》2007,(11):116-1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直接体现着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大多数职高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已成了许多学生的心理负担。他们面对一张白纸往往是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写作缺乏成功的经历,失去了兴趣。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训练有着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命题,学生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构思;教  相似文献   

9.
身处城乡结合部的绝大多数学生谈作文色变,视作文为负担——“被作文”!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在家庭到学校,再由学校到家庭的单调直线式的生活里,专注于教科书的学习,导致失去了拥抱自然、亲近社会、感悟人生的机会。再加上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甚至没有。如此一来,写作主体审美的家园自然就会失落,  相似文献   

10.
境界。《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解释是:“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情况。”一提及境界。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精譬概括出来的“境界”说。其实,今天我们在关注高考话题作文的成功写作之际,也不妨提出新的“境界”说。笔者以为,“境界”在高考话题作文中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更是其成功之核。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作文境界的形成。下面仅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告诉我们:“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目前,许多学生之所以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一见作文就叫苦不迭、唉声叹气,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作文缺乏兴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使学生由感到难转为“乐其业”,这就是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语文教学总课时数的五分之一左右,但学生厌学、教师怕教是目前作文教学较普遍的现象。近几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层下达的“减负”令下,许多学校将“减负视为目的,认为只要学生的书包轻了,作业少了,就实现了“减负”。这就太片面理解了“减负”的含义“减负”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某些过重的负担应“减轻”,但不足的负担应给“加上”。在目前仍不尽如人意的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减”与“加”的手段实现增效,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作文教学中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家长、教师都认为作文难写,这样逐渐感染学生,使他们也认为作文难写,再加上平时训练不得法和考试难得高分,学生就更觉作文“高不可攀”。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中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内容。作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作文是许多学生从内心里恐惧的一门课程,作文已经成为学习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对作文写作失去了兴趣。教师要采用说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以说促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审美是人本身的需要,学生爱美、求美之心非常强烈,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寻美——颂美——创美”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怀节。只有发现美,对美的事物感受愈充分,想象就愈丰富,表达美才会淋漓尽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创造美的才能,这是我们作文中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指导→写作→评改→分析”模式被彻底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写作——评析”一条龙。这就对如何上好素质作文的评讲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一堂成功的作文评讲课,既是对本次作文的评析总结,也是对下次作文写作的指导。同时,还是对学生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17.
唐嗣洪 《课外阅读》2011,(7):292-292
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具体步骤上往往是按照“命题——指导——习作——批改——讲评”这一程序严格进行的。这种训练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程序化的作文教学,又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其结果导致学生为作文而作文,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神秘感、畏惧感,大多学生的作文也只是为完任务而敷衍了事,作文水平怎么也不能得到提高。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就开始写话,引导孩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的写出来,能写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这样可以使孩子真正体验到作文和说话是一回事,从而消除惧怕写作文的心理。另外老师指导作文的程序应由以前的“命题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作后讲评”改为“充实生活、自由写作、互相答辩、自我完善”,让学生如实地、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学生惧怕写作文的心理自然会消除,而且会喜欢上作文。  相似文献   

18.
一一 《红领巾》2010,(6):34-37
说起心理描写,这可是学生作文的老大难,常有老师在作文批语中写上“人物心理描写不足”或“再加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好了”。学生也常常很郁闷:“我真的不会写心理啊!”  相似文献   

19.
李春花 《成才之路》2009,(36):27-28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指出:“个性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要让学生作文实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就需要彻底地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倡导作文个性化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席德华 《现代语文》2005,(6):110-111
创新作文教学是随创新教育应运面生的。它不仅开创了作文教学的新天地,而且还是对教师作文教学思想、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次全方位检验。面对这一新的课题,要想达到所谓“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最佳境界,真正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变,教法形式的转变以及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师应如何付诸实施,具体操作呢?笔者以为,创新作文,以“新”为贵。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