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品诗八法     
文学鉴赏,是读者通过品鉴和赏析,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从而深入领略作品内在的旨趣和意蕴,以满足特殊精神需要的一种审美活动。诗歌(包括诗、词、曲)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炼的语言以描绘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因而鉴赏诗歌就要抓住诗歌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准确深刻地理解作品。一、反复吟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鉴赏诗歌,首先应加强朗诵。诵读时应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抒情诗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创造意境。何谓意境?“意”就是情思,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李清照的作品就在于她以委婉的情思和超脱的襟怀相融合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不可否认,对象导致了诗的发生,而不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理念…——这是我在一篇现在看来不尽如人意的文章里(《窗外下着四种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2期)曾武断写下的句子。  相似文献   

5.
6.
阎立 《教育文汇》2004,(7):59-60
意境是中外诗论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是诗歌作品一个重要的审美规范,更是阅读和欣赏中外古典诗歌的关键切人点。  相似文献   

7.
高宝臻 《青海教育》2003,(11):22-23
诗词意境的模糊表现,简而言之就是在有限的偶然的具体形象里充满了无限的必然的内容。从语言文字的有限中求得无限,从个别中求得一般,从偶然中见得必然,达到“以少总多”。“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境地,把深广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8.
9.
意义的解读,是学阅读的第一步。作家对生活和世界的洞察与观照、热情与理性、诗意与哲学的意蕴,总是随着他的情感的走向网络交织在作品里,使得作品气韵生动。而这一切,都只有通过意义的解读才能把握到。  相似文献   

10.
11.
中学语文的古诗意境教学应强调它的整体性,应从入境,激情,明理三个方面入手,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意境小说非常注重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不以实体的描述为满足,力求在“言”、“象”之外开辟出更大的艺术空间,致力于小说意境的生命内涵创造。这类小说,把深沉的情思、意念与人物、情节、场景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情景交融中追求意境之美,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意境就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包含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这个“境”包括“象”和“象外之象”两部分,也就是实境和虚境,其特征有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我们理解诗词,就要从这里人手。  相似文献   

15.
诗歌教学要分析意境,著名美术家朱光潜先生给意境这样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思想世界。”可见,意境不仅有鲜明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且有发人深省的思想,有令人激动的感情,因此,诗歌教学中让学生进入意境体味意境尤为重要,笔者在进行诗歌的意境教学中,曾尝试如下几种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目标,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品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诗的国度,所以加强诗歌教学对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宏扬民族精神,强化美的教育,培养审美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鹂》是孙犁散文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课的范文。文章将黄鹂视为美的象征,精心描绘黄鹂在不同境遇中所呈现的不同神色形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痴爱、向往和追求。笔者捧读此文,在理清了该文的意境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分析法,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我一直认为,凝聚着文采精华的古典诗歌是最美丽的文字,而这种美又是通过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围畴——“味”来体现的。钟嵘视诗味为“诗道之极”,司空图认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怎样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提高审美品味,真真切切地感受那些优秀诗篇的美味呢?我点拨学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