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琵琶行》 《琵琶行》,白居易“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与元九书》)”的感伤诗。  相似文献   

2.
教学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最佳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有时是文章的文眼,有时是文章的一个关键词,有时是文章的一个过渡句,等等,可有时只是文章中看似很平常的一个字,这一个字会把全篇的内容贯穿起来。而有时这个字是不经意间发现的,是学生在讨论中牵出来的,这样就有了牵一字而动全篇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一个秋天的晚上,浔阳江头,月色朦胧,茫茫江水上传来一阵悠扬的乐声。面对枫叶似火、荻花瑟瑟,诗人白居易吟诵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琵琶行》。《琵琶行》是我最喜欢的古诗之一,诗文描写细致,音节和谐,尤其描写琵琶女精妙琴艺的一段,真是令人一唱三叹。细细品味起来,眼前仿佛又浮  相似文献   

4.
异中求同法     
雷其坤 《学语文》2003,(10):30-30
  相似文献   

5.
刘效东 《学子》2004,(6):48-49
千年以来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读者,然而就是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长诗,其主题思想却始终存在着不少争议。自晚唐以来,文人学士对此毁誉不一。毁者,将其斥为“淫言喋语”,“己失臣下事君之礼”,是千古恶诗;誉者,将其褒为“讽刺深隐,意在言外”,“讥明皇之迷于色而  相似文献   

6.
7.
在高中语文第六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古体诗《琵琶行》一课中,开头一段描绘了一幅秋夜送客图:“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画面之景,是诗人凄凉之情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被贬谪江州,心情凄苦,听琵琶女弹奏一曲,“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洪迈),《琵琶行》“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赵翼),以有尽之声,传不尽之情。一是通过描写音乐传情。如用“弦弦”“声声”“嘈嘈”“切切”等叠字,“间关”“幽咽”“呕哑”等双声叠韵词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给人以音乐美。而一连串的精妙比喻更表现出了音乐的变化,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急雨”比琵琶乐声的密急,用“私语”比其幽细,形成了鲜明的乐感对比。“嘈嘈切  相似文献   

9.
从小学到初中,语文课和别的课一样,一直是应试教育的天下。同学们在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沉闷的课堂气氛下,被动地听讲,很多同学不能深刻理解课文,学后收获不大,而课本中极为优秀的文章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0.
自居易以一曲《琵琶行》使其贬官江州的这段经历格外引人注意。但在中学语文教材及教参中多只介绍他前一年因“越职言事”而贬官的背景。教师在讲解该诗序言“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时,也只停留在字面意义上,未能深究其义,有时甚至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11.
钟爱玲 《学子》2004,(8):29-29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鸣蝉聒噪,动辄汗流浃背。古人没有消暑设备,更没有现代电扇、空调,一些文人墨客只好在荫凉处诵诗消暑,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纳凉消暑的风情画,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的经典名篇《琵琶行》中,诗句“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中“重”的读音,颇有争议。从古诗词意蕴上的一唱三叹重章复沓的表现手法来看,读(chòng)为上。  相似文献   

13.
14.
高中语文第六册自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其中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里的“弟”“阿姨”,教材未加注释。《读写月报》1999年第8期刊发的《“阿姨”谓谁》(以下简称《阿》),对“弟”“阿姨”二词进行了大胆补释。作者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笔者甚为敬佩,但对《阿》文将“弟”“阿姨”分别释为“弟弟”“母亲”的观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传统名篇,长期以来一直选入高中教材.诗的最后一句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对江州司马为什么会着"青衫",十多年来,4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的注释一直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16.
教学导航 一、课前准备 1.走近作者:(收集文本资料或上网查阅)①了解白居易诗歌风格特点。②了解白居易生平。  相似文献   

17.
等待两分钟     
马德 《教师博览》2004,(6):41-41
实习的时候,是在山区县城的一所中学。那天,讲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讲的是这所中学最有经验也是最受尊敬的一位老教师。果然,台上老师谈吐自如,台下学生应答如流,灵活自如的引导、点题、穿插,再加上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得严谨而又浑然一体,我们不禁惊叹老教师的功底。接下来,是随意的提问。被点到的学生一个个灵透、聪明,老师稍一点拨,理想的答案便顺口而出。当他又点到一个学生的名字的时候,一个胖胖的学生站了起来,脸红红的,却不说话。当时教室里静极了,分明都能听到每个人的呼吸。我们几个坐在后排的听…  相似文献   

18.
《琵琶行》是自居易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也是描写音乐的一朵奇葩《琵琶行》为了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先借秋风中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冷冷的江水和江上的一轮孤月等景物,为琵琶女的出场和演奏烘托出一种冷落、凄凉、哀伤的氛围,接着写琵琶女的出场:“干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寥寥数语,一个腼腆羞涩、满怀心事的琵琶女的形象就立于读者面前了。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必修本)所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其中的“阿姨”一词教材没有注释,容易引起误解。“阿姨”这个词在古今汉语中都很常用,似乎没有注释的必要。但现在通用的“阿姨”是对比自己年长且和母亲同辈的女性的尊称,近些年也有些城市人用“阿姨”来称呼保姆。这样的解释显然不符合《琵琶行》的语境,因为诗中的“琵琶女”在自述身世,“阿姨”当指她的亲人。那么,“阿姨”究竟指谁呢?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文人诗歌中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艺术上很完整很成熟的流传千古的佳作.<琵琶行>作于作者被贬江洲的第二年.诗中通过对一个歌女沦落身世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自己被排挤打击的悲愤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