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按本刊1993年第1期发表了刘宗棠教授的文章《论“承认”》后,引起了相当热烈的讨论,既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本刊曾陆续发表过一些讨论文章。刘宗棠教授经过进一步研究,写出了前文的续篇《再论“承认”》。我们热忱欢迎学术界同仁对此续篇提出的观点及其它问题展开争鸣。李默的《论证的本质》一文,从考察人类证据史和司法审判的历史入手,结合对现代数学和现代逻辑论证理论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论证定义。李文与刘文在内容上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在过【一并发表。一、应该面对现实认真研究“论证”问题1.l逻辑学与论…  相似文献   

2.
我和李振江撰写的《究竟什么是论证》一文(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对刘宗棠,同志《论“承认”》一文提出了商榷意见,接着张盛彬、杨世秀同志又分别撰写了《究竟什么是成功的论证》(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关于论证、论据与承认》(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肯定刘宗棠同志的观点,并对我们的文章提出了商榷意见.为了对有关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以促进我国逻辑界对“论证”的研究,特撰写此文,对张盛彬、杨世秀同志文章(以下简称“张文”、“杨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反驳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佩、李振江先生的文章《究竟什么是论证》,(见本刊1994年第1期)对刘宗棠的《论“承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现在、张盛彬先生又寄来《究竟什么是成功的论证》.并提出“论证的规律应该是共许律,也可称承认律”.而且张先生认为对此问题的讨论可能是“普通逻辑向前进的一个突破口”.现将张文全文发表,欢迎大家继续争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刘宗棠先生《沦“承认”》[1]一文引发了我国逻辑学界关于论证定义的讨论。刘文不同意普通逻辑“论证就是用~个(或一些)真实命题确定另一命题真实性的思维过程”的定义,认为它作为定义过苛过窄了。刘大提出的论证定义是:“论题A成立,因为论据B成立,并且B能推出A——这就是论证。关键在于谁承认了论据B,就一定导致承认久而B是否‘真实判断’并非重要问题。”以后发表的讨沦文章虽观点各异,但基本上可分为两类,有的赞成普通逻辑的定义,有的倾向刘宗棠先生的定义。刘宗棠先生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在《再论“承认”))[…  相似文献   

5.
刘宗棠先生的《“承认”》,(载《贵阳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这对逻辑论证的教学和研究,都是颇有启发的。此文引发了我的思绪,特直陈己见,向刘宗棠先生及其他专家请教。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早就为论证分过类。他在《论题篇》中指出:前提是真实而原始的论证,是证明的;前提是被普遍接受的论证,是论辩的;前提似乎被普遍接受而非如此的论证,是可能引起争论的论证;前提既不真实,又非普遍接受的论证,是谬误的。亚氏的这种论证分类,所根据的是前提的性质——是否必然真?是否普遍接受?以上四种情况,其实质都是一个“承认”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2月17日,我校人文学院夏冠洲教授发表于本刊2002年第4期的论文《论王蒙的西部小说》,荣获了由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天山文艺奖”文学评论类“作品奖”。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去年曾在《少先队研究》杂志上撰文《少先队主体性之研究:是双主体还是唯一主体》,文中涉及燕国材同志的“学生唯一主体论”观点。随后燕国材同志在该刊1993年第5期发表《再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与魏立言同志的“商榷”的商榷》,对魏文的观点表示了不同意见。本文则是作者对燕文所作的“再商榷”,鉴于许多读者对上述二文的内容不甚了解,本刊在发表时对一些讨论的细节作了删节处理。  相似文献   

8.
浅谈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实现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使办刊方向更为明确,使刊物成为教育改革的窗口,本刊特选择100位老读者,老作者,邀请参加本刊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 评选范围限于1992年全年六期及1993年上半年三期,共九期,从中挑选三篇。 现根据读者来函推荐,得票最集中的是如下两篇:《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要点》,作者:数学教育研究小组,载本刊1993年第3期;《浅谈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作者:黄安成,载本刊1992年第1期。 其次,得票较多的是:《初探“智力图象”在数学思维中的作用》,作者:朱成杰,载本刊1993年第2期;《问题解决的含义、策略及其教学途径》,作者:李友国,载本刊1992年第2期。 现将《浅谈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一文重登如下。  相似文献   

9.
《邯郸师专学报》2013,(3):72-72
《北京大学学报》“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是以文摘的形式向国内外学术界介绍高校学报的学术动态,自1993年开办此专栏,已产生很大影响。现在一些图书情报期刊统计单位已把此专栏列为文摘资料来源。《邯郸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发表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梁涛教授的《清华简(保训)与儒家道统说——兼论荀子在道统中的地位问题》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转摘。转摘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王仲在《哲学研究》1993年第5期发表论文《世界的根本规律到底是什么》,与乌杰《系统辩证论》一书的观点商榷。乌杰认为其“新的哲学——系统辩证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发展到系统辩证论这个新阶段”。乌杰系统辩证论体系的中心规律是差异协同律,其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杂志今年第5期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黄安年教授的章《从“认识到”到“承认”——中美〈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的不同表述》,中批评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高级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有关这个问题的表述。章发表后,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一些中学教师的来信来电,询问应如何在教学中讲解《上海公报》问题。究竟是教材表述错了,还是黄先生的章有误?为此,本刊采访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同志。  相似文献   

12.
康纪权教授在本刊 2 0 0 0年第 4期发表了《试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 0 0 1年 12期又发表了《再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再就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发现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一些研讨 .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第4期刊出了刘尧同志的《德育有多少功能——与鲁洁教授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刘文)。该文对德育功能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如其标题“德育有多少功能”所内涵的不能无限和无条件地罗列德育功能的观点,以及文中论述的不可将道德和德育概念无限泛化的观点都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但是细读刘文,又觉得有一些地方刘尧同志本身亦存在不少问题,现将本人对刘文一些观点的不同看法公之于众.以求教于刘尧同志、鲁洁教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高莲莲《论宋琬诗歌的渊源流变》(2006年第4期)、王承丹《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川”应为“山”》  相似文献   

15.
“博而返约”:科学家之正道——兼向张燮教授请教□潘艺林自然科学界和人文社会科学界都存在对“学者”与“科学家”区分不明的问题,而这对人才的规范和培养十分不利。为了廓清这一对概念,《上海高教研究》1995年第4期刊登了张燮教授的《论学者与科学家的区别及其...  相似文献   

16.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刊发的丁德科教授、马忠智副教授的《坚定不移地创业创新——论渭华照金精神》和张岂之先生的《做好(史记〉选本研究与整理工作——“(史记)选本丛书”序言》两篇文章被《新华文摘》2013年15期摘编。  相似文献   

17.
19816449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初探于伟《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11300字19816450论学科教学论的范式转换刘正伟《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7600字198164512004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本刊编辑部《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24700字19816452职业科学:一门新学科的创立及定位——德国职业教育学理论创新追踪与思考姜大源《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3期9300字19816453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熊健民《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7400字19816454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以人为本”开通就业渠道冯之浚孙诚《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两种“范式危机”论与怎样看待西方经济学梓中摘编《当代经济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的吴易风教授《两种“范式危机”论》,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崔之元先生《西方经济理试的还式危机——目樊纲先生商榷)和我国学嵩樊纲先生(“万联范式”批判)两篇文章中提出的两种“...  相似文献   

19.
由本刊记者龚鹏飞、黄耀红、李统兴采写刊发在本刊今年第13期、长达1万余字的人物通讯《无愧于时代的“经师”与“人师”———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理论工作者唐凯麟教授》,被《新华文摘》今年第10期以4.5个版面的篇幅全文转载。这是近几年来《新华文摘》第二次全文转载本刊推出的长篇通讯。此外,刊发在本刊今年第2期的理论文章《论新世纪我国教育评价面临的挑战》(作者:杨昌江;编辑:倪正松),以及刊发在本刊今年第11期的评论员文章《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作者:王博;编辑:龚鹏飞),分别…  相似文献   

20.
学术动态     
《新华文摘》再次转载本刊文章今年上半年,本刊已有多篇文章被权威的《新华文摘》以不同形式转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新华文摘》2007年第12期所转载的文章。这次所转载的文章题目是《论课程论学科建设的规律性》,原刊载本刊2007年第3期,作者是廖哲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全文分三部分:(一)课程论学科必有一个子学科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