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特殊历史地点、事件应做追溯或背景说明。古老中华,悠悠万事,有的需在报道中做深入浅出的背景介绍。如著名记者艾丰1985年8月22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经济报道《紧锣密鼓大东港》中在介绍大东港时,就有一段恰当的背景插叙:“大  相似文献   

2.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和这个问题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个新闻人的天地能有多大? 就从艾丰说起吧.从新闻人的角度看,我认为艾丰堪称当代中国第一“大”记者.1961年,艾丰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1981年进入人民日报社.就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时,他说,担任经济部主任要具备三个条件:对全国经济有一个总体把握;在若干经济领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善于把经济转化为新闻.他把自己的新闻之根深扎在经济的土壤里,以大胸怀想大局,以大视野抓大事,以大思路说大理,以大手笔做大新闻.  相似文献   

3.
中央今年提出确保8%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新闻工作者应该怎样理解?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日前走访了《经济日报》总编辑艾丰。 艾丰同志1961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毕业后在人民日报工作了14年,先后任记者,工商部副主任、主任,经济部主任、编委。1996年调经济日报工作至今,先后任副总编辑、总编辑。艾丰是高级记者,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任兼职教授,荣获首届“范长  相似文献   

4.
艾丰小传     
艾丰,河北省玉田县人,1938年生。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先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作编辑、记者,后在人民日报作编辑、记者。现任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主任,高级记者。是我国首届吴玉章奖金和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5.
今年四月,全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在郑州召开第一次学术年会,人民日报记者艾丰同志出席了会议并提交了学术论文《关于多侧面报道的思考》。四月二十四日,艾丰同志又应我省新闻学会和省记协的邀清,讲了“在工作中考虑的几个问题”。其中之一仍然是多侧面报道问题。鉴于他的论文已在《新闻与写作》杂志上发表和口语化的报告更接近读者,这里我们将他的报告录音整理成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艾丰自1986年担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以后直至从经济日报总编岗位上退下来,主要从事经济报道.特殊的工作岗位决定了经济述评在其经济报道中占了大部分.这些经济述评充满真知灼见,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许多作品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带给读者更多的是一种新的思索.本文着重从创新思维方式的角度试析艾丰经济报道的主要特色及文风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记者下去采访,地方上的同志往往接待得比较热情,常常是被采访单位的“第一把手”亲自出面和记者交谈。这样,当然给记者的采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就采访效果来讲是否都是最好呢?人民日报著名记者、该报经济部主任艾丰同志最近在谈起这个问题时认为,这样做的效果,对于记者完成采访任务来讲,并非都是最佳的。因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人民日报》记者艾丰连续就菜篮子问题发表了三篇记者述评。这组文章材料翔实,文风活泼,既有正面议论,又有反面剖析,读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读者关心这组文章,首先当然在于记者抓住了菜篮子这个人所关心的话题。“小小菜篮子,连着千万家”,把有关菜篮子的一系列调查材料揭诸报端,对读者自然有吸引力。但记者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跳出菜蓝子,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和中肯的分  相似文献   

9.
改革时代,新闻写作在不断创新。近几年来,一批新闻工作者的笔下,写出了一批“不伦不类”的新闻力作。这批力作,既非传统新闻学意义上的通讯、述评,也非新闻界近年流行概念所界指的“深度报道”、“立体报道”。以至擅写这类报道的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艾丰同志,出于慎重,曾著文表示,对这类报道属什么体裁,“连自己也说不清楚”。本文试图对艾丰同志“说不清楚”的这类报道,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一、理性报道:不容忽视的新  相似文献   

10.
艾丰是我国著名新闻学者、经济学家,曾任《人民日报》编委和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主任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曾获我国新闻记者最高奖一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所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获我国社会科学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 最近,艾丰在经济日报社接受暨南大学新闻系研究生“中国当代名记者艾丰”课题研究小组的采访,就人们对新闻界诸多感兴趣的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深入浅出的回答。作者为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现将关于中国新闻改革热点和难点部分访谈内容谨录如下: 宣传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7月8日、9日两天下午,人民日报经济部举办了“搞活经济报道一招”演讲比赛。总编辑邵华泽和副总编辑保育钧出席了演讲会。经济部主任艾丰说,这次演讲会是为形成“百舸争流”、奋发争先的机制的一招儿。33位同志就提高报道质量、经济报道贴近群众生活、恰当触及经济工作的矛盾、抓好经济报道的拳头  相似文献   

12.
尽管人们对“中观经济”还很陌生,但是,人们不能不为人民日报记者艾丰、蒋亚平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思维所兴奋,他们在《中观上的突破——评述襄樊经济崛起之势》(见人民日报1991年1月10日第二版)一文中,以独到的慧眼,抓住了中心城市这个中国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环节,进行了新探求。探索精神是可贵的。要想做一个有思想、有抱负、有作为的记者,就应孜孜不倦地探索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未曾注意的问题。作者在中国经济的诸多问题中,以敏锐的眼光抓住了遍布全国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9.
艾丰自1986年担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以后直至从经济日报总编岗位上退下来,主要从事经济报道。特殊的工作岗位决定了经济述评在其经济报道中占了大部分。这些经济述评充满真知灼见,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许多作品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带给读者更多的是一种新的思索。本文着重从创新思维方式的角度试析艾丰经济报道的主要特色及文风创新问题。宏观思维纵论风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要转变职能,政企要分开,政资要分离。政府将从直接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转向运用经济杠杆、产业导向及法律法规等间…  相似文献   

20.
很难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艾丰经济报道的特色,翻阅其数十万字的经济报道作品,感到艾丰总是在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使其经济报道模式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然而,认真体味就会发现片L根于艾丰头脑中不变的新闻报道观念,决定着其经济报道变化的走向.或者说,这些新闻观念正是其报道不断创新和变化背后的动因。因此,了解艾丰的经济报道观念,也就掌握了一把解读他的经济报道的钥匙。一、科学理性:渗透于艾丰报道中的内在追求艾丰无疑堪称学者型记者。这不仅仅在于他有《新闻采访论》、《新闻写作方法论》、《新闻报道与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