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基本理念,以约束人、制裁人为主要特征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学校管理应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化:以“民主型管理”为主,在尊重教师的心理特点基础上,关注人、研  相似文献   

2.
目前 ,中小学的内部管理已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比如 ,有强调教育政策法规的作用 ,坚持“依法治校”的 ;有致力于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的系统制定 ,坚持“从严治校”的 ;有注重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 ,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激发教师努力工作动机的 ;有主张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 ;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概括为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两种模式。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在使用过程中各有优势 ,也各有局限性。因此 ,使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 ,是中小学管理的必然趋势。一、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是中小学管理的必然趋势刚性管理是严…  相似文献   

3.
许勋恩 《教书育人》2007,(12):19-21
“柔性管理”是当前管理学界极为关注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是20世纪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班级管理中,究竟是实行“刚性管理”好,还是“柔性管理”好?近几年由于管理的人性化,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更倾向于“柔性管理”。我认为应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刚柔相济。一、“刚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施“刚性管理”,首先要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一个“严”字。要求做好紧﹑快﹑准。“紧”就是要求跟班紧。学生管理无小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学生毕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班主任应该在每一节课间到班上巡视一圈,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责任心。“快”就是处理班上…  相似文献   

5.
校长的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是校长采用非强制方式引导教师自觉自愿工作。校长要正确认识柔性管理的特征,积极实践柔性管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高校专职辅导员,根据“90后”学生的特点及特性,笔者认为在班钣管理中采取“柔性管理”要此“刚性管理”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同时也便于管理。本文以笔者采用“柔性管理”的案例浅析“柔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根据现代管理对象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文化素质明显改善 ,竞争意识逐渐形成 ,公平心理不断增强等特点 ,吸收中华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 ,实施柔性管理。这对加入WTO后的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启发是很大的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学校、“末位淘汰制”、“竞争意识”、“按量化分数定奖惩”等刚性管理口号喊得震天 ,把“刚性管理”当作“玉”的今天 ,中小学教学管理更有必要在柔性管理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一、“柔性管理”之“性”中小学教学柔性管理 ,是在研究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中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  相似文献   

8.
“柔性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科学管理中刚性管理而言的新的管理方式。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柔性化,对于克服刚性管理的种种弊端具有重要意义。柔性管理要求高校在设置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过程中的柔性化,与此同时,还应营造以人为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与之相配套。  相似文献   

9.
李春霞 《河北教育》2014,(12):27-27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但它绝不应该是一种对立关系。无论是刚性的一刀切,还是柔性的一刀切,都过于绝对化,都是不合适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是刚性的,管理可以是柔性的。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但它绝不应该是一种对立关系。如果没有制度约束的一味的“解放”“平等”,这样的管理虽凸显了对人的尊重,却容易造成一盘散沙,缺少凝聚力;如果没有对人的尊重与理解,而一味的靠制度约束,这样的管理则缺少“人情味”,弦绷得太紧,久而久之会有断裂的危险,甚至人心背离。  相似文献   

10.
一、柔性管理概念的提出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这两个概念都源于企业管理。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依靠成文的规章制度和组织职权,凭借制度制约、纪律监督和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的以外界约束为主的一种管理,其优点是增强了管理的效率,推动了管理制度的建设。但刚性管理的缺点是视人为生产工具,  相似文献   

11.
现代管理发展之趋势——柔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147-150
人类管理经历了从刚性管理到刚柔相济管理的演进过程,随着人类步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需要一种尊重个人、凝聚人心,适合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管理思想——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作为近年来备受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种管理思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本文阐述了柔性管理的起源、内涵、特征及功能,在分析了柔性管理的优势及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柔性管理是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金峰 《文教资料》2010,(22):171-173
本文在分析柔性管理本质与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强高校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将柔性管理理论运用到高校管理中,有利于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特点,有利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并激发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进而激发人才的最大潜能,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指出高校管理必须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因为推行柔性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浅谈班级柔性管理对班主任的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柔性管理是现代经济管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与刚性管理相对,它是美日两国企业管理比较的直接产物。所谓柔性管理,是一种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而进行的人格化管理模式,它要求管理者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32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它与20世纪通行的“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的刚性管理模式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追求。柔性管理不是把人看作是“机器的附件”,而是强调“以人为本”,把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唤醒和激发员工的工作内驱力作为出发点,因而,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它是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柔性化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管理而言,刚性管理凭借的是制度约束、纪律监督,而柔性管理是依据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人格化管理。目前,由于现代管理不断地呈现人性化、人情化,所以也就要求基层电大的管理理念不断地从刚性管理转为柔性管理,即从人性化出发,强调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柔性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建立完整的科研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刚性管理”。更需要“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进行人格化管理,有利于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和科研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形成自主化科研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明清经济发展史上业绩卓著的徽商,一个重要的成功之道,是在商业经营上承传和弘扬了儒家“为政以德”、“正己正人”、“德主刑辅”的柔性管理思想,把“形象管理”、“柔性管理”、“契约管理”结合起来,善于调节内部人际关系,“道之以德”,因而做到亲和协调,凝心聚力,取得事业成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管理,应该从传统管理思想中汲取精华,以人为本,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结合.在企业管理上作出富有时代创新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陆大有 《中学文科》2007,(7):127-127
人是学校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学校办学效益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师生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程度。所以我认为学校管理的真谛在于追求刚性的“依法治校”的同时,也要追求柔性的“以人为本”,即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后,人本管理是新的管理理论发展趋势,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范式应依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本文在剖析刚性管理的弊端基础上,提出建构柔性管理范式的构想,并从倡导“教育即是服务”的思想、端正“师生平等”意识,拓展“大德育”理念,秉承“刚柔并济”观念等途径着手构建大学生柔性管理范式,以便更好促进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树立管理新理念,提倡柔性管理,并不是刚性管理。要把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个职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事自己热爱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中有这样两句话:“在一个空气中都弥漫着火药味的校园中,大家一个个神经都绷得很紧,教师怎么能有幸福感呢?在没有教师幸福感的校园里,学生还会好到哪里去呢?”“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的确如此。一所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一种刚性管理,教师可以逐条对照以规范自己在教学中的言与行,制度造就了学校的刚性外框,使学校得以规范地前行。但学校又应是一个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地方,刚性管理筑起的是一所学校的“形”,而如何让教师充满幸福感则是一种柔性管理,构筑的是一所学校的“象”,是决定一所学校能否在规范前行中走得更快更远的动力。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的柔性管理往往能以“绕指柔”助推学校制度这块“百炼钢”得以更好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