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重华在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到:“……他不醉心于那时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尽管受过颇多的儒家思想的熏陶,结果还是感到空虚和幻灭,因而倾向于佛、道……。”生长在钟鸣鼎食之家,才华横溢富贵功名集于一身的清代著名词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纳兰性德由儒家思想主其心、导其行方觉顺理成章,可他在年仅30岁生命的晚期为什么又倾向于佛道,尤其是更多地接受了佛教思想呢? 佛教认为人生就是苦难。人生苦的观念有三种含义:一般苦难的苦(亦叫苦);由变易而生的苦(亦叫坏苦);由因缘和合而生的苦(叫行苦)。人的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凡此种种身心苦楚全都包括在第一苦难中;生活中快乐的感觉和快乐的境遇是无常的,不是永恒的,迟早是要改变的,它改变的时候,就产生了痛苦、烦恼和不安。这种变迁之苦都包括  相似文献   

2.
从1919年到1949年是现代文学顶峰时期的30年。现代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它产生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转变之时,广泛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五四文化时期,纳兰词在新的观念和方法指引下,有了全新的面貌,从此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的介绍,结合作品对纳兰词的艺术分析以及现代文学对纳兰词的研究三个方面解析了纳兰词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亢 《承德师专学报》1993,13(4):49-55,6
对清初满族最大词人纳兰成德的研究,现正逐步深入。他的诗词作品及理论、经史方面的成就以及生平事迹,已都有人作过较深入的研究。他的“觇梭龙”问题,自马乃骝同志提出西北说之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的说梭龙即内蒙古科尔沁,最近又有人提出梭龙在今内蒙古额尔济纳旗旗政府附近的索陇呼都克。可以说百家争鸣,蔚为大观。每个观点虽都有其独到的一面,但仍觉得不够尽善,有待更加完善。当然纳兰是个词人,研究纳兰,应当主要研究他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但觇梭龙是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这个问题不搞清,影响对他的诗词的理解。比如说,在纳兰的诗词里,除《唆龙与经岩叔夜话》一篇外,还有哪些篇是他觇梭龙时写的?觇梭龙对他的诗词都有哪些影响?所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对理解纳兰诗词是大有裨益的。我愿对这个问题,再贡献一点浅见,以供纳兰成德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们讨论。  相似文献   

4.
“弱德之美”是我国词学界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针对中国古典诗词美感特质提出的一个概念,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一角度重新审视纳兰词,品味纳兰性德及其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从纳兰的身世入手,着重分析了纳兰的不同词作中所透露出的人生理念,并借助纳兰性德的词作深刻剖析了纳兰性德性格形成原因。纳兰性德作为一个贵族公子,本该是极尽乐事终其一生,但其词中所展现的人生态度却极尽哀婉凄艳,这与纳兰性德显贵身份十分不符,纳兰词中处处洋溢着纳兰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自身情况的无能为力和深刻的无奈感。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的词,哀感顽艳,风格凄婉。人们对于它的成因,做了多方面的分析。一种是悼亡论,认为纳兰对爱妻卢氏早逝万分悲痛,左右了他的心绪,因此词中充满哀怨。一种是家境论,认为其父作为明珠朋党的首领,权倾朝野,肆无忌惮,而纳兰知古鉴今,预感到前途不妙,所以心境凄凉。一种是创作论,此论从创作心理、创作动力与创作方法角度分析哀感顽艳的成因,这种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以为,作为时代的词人,他的词风应有更深刻的时代原因。时代的冲突是形成词风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时代造就了纳兰的悲剧品格,悲剧品格决定了他凄婉的词风。  相似文献   

8.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十分注重地域文化研究,把深入挖掘清朝历史和清代文学遗产,始终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自1985年学报开辟了纳兰性德研究专栏,至今三十年,连续不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学报编辑部与承德市纳兰性德研究会携手合作,培育本院稳固研究队伍,广泛联络各地学者,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建立纳兰性德研究室,连续刊发纳兰性德研究的优秀论文,对纳兰性德的生平、创作、思想等各方面展开深入全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纳兰研究的热潮.凸显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术研究的民族特色,不仅加强了学术交流,繁荣了民族文化,还活跃了我院学术研究的氛围,扩大了学报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引起了海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从而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形象,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词史上, 相隔六百余年, 均以小令独擅胜场的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相似多于相异。他们性格一致, 多情而笃于友谊, 真挚而忠于爱情, 词作凄清委婉, “绮梦”含蓄。《小山词》和《饮水词》好象两个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灵魂。本文试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实际出发, 对两位词人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是清初一位颇有成就的满清贵族词人,他轻富贵,重情义,个性率真。王国维评论他的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他的词作风格清新隽秀,自然超逸,哀惋动人,被认为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格接近,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对于后人的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善于用典是《纳兰词》的一大艺术特色。对于事典的运用,有正用和反用,有明用和暗用,或影射时事,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用得自然贴切,毫无生涩晦暗、枯燥乏味之感。《纳兰词》不惟用典多,且用典与词境妙合为一,产生了极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25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25年来,纳兰词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蚋兰性德的思想研究以及纳兰词的题材类型、创作特色、"哀感顽艳"词风的成因、纳兰性德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都有全面而深入的阐述和新颖而不凡的发现,总结过去二十五年纳兰词研究的成绩有助于深化新世纪的纳兰词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纳兰丛考     
本文对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交游、娶妻、纳妾以及人际心态等问题作了一些考订  相似文献   

14.
悼亡,古汉语中通常指丈夫悼念妻子。悼亡词,就是悼念亡妻的词作。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其妻王弗逝世十年后所作,这首词常被尊为悼亡的典范。纳兰的悼亡之作都写在其妻卢氏病逝到他自己逝世前的八年时间内。所以我们对悼亡词概念界定的依据,应该是内容而不是其它。纳兰在致张见阳信第22札中写道:“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生死殊途,一别如雨。此后但以浊酒浇坟土,洒酸泪,以当一面耳。嗟夫,悲矣!”(《词人纳兰容若手简》)“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当指卢氏死后发丧埋葬事宜。纳兰对挚友道出了心里话,他的悼亡篇章正是他这种感情的形象化表现。他的悼亡词情真意笃,感人肺腑。值得我们仔细阅读、认真研究。本文拟将纳兰的悼亡词加以注释,旨在帮助青年同志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作品的内容,当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字客若,别号愣伽山人,清初著名满族词人,满洲正黄旗人.王国维曾赞扬纳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代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是我国清代词坛上的一位名家,他的文学主张和词作的艺术感染力曾在当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尽管他对清代词坛的振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却很少被后人所留意。对纳词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希望能引起人们对纳词的重视,以便重塑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论纳兰词的兴亡之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朝权重一时的宰相,他本人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可谓生长华阀,官居高位,而他在词中却流露出浓厚的兴亡之叹,这与他先祖属叶赫族的兴衰胜败密切相关,也和清初词坛怀旧朝,慨叹兴亡风气影响有关,还与李煜词思念故国,感伤兴亡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词史上,纳兰性德是清代最重要的词家之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出身显赫,生命却过早凋零。其短暂的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著成文集流传后世。了解纳兰性德生活的历史背景和个人遭遇,品读其文集,欣赏他的文学才能和造诣,以表达读者的品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交游、娶妻、纳妾以及人际心态等问题作了一些考订。  相似文献   

20.
纳兰性德词有一种“真切自然”的内美特质。这是纳兰天生至性的赤子词心的直接外化,是其政治上的壮志难酬和个人情感生活中不幸与痛苦的如实抒写,同时又和纳兰的文艺思想、创作态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