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所以,经济关系所固有的特殊属性和历史的演变必然会规定和影响着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每一种道德都一定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反之,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必定更改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使之在道德思维,道德准则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社  相似文献   

2.
“无为而治”思想下的高校教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有明显的重规律,重德必,重内在,重人和,重激励等特征。这种“贵柔”的管理方式,能促进教师把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目标内化,进而外化成为自觉行为,使管理达到“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形态,一经产生便会以其基本属性对人们的道德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这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一旦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道德信念是坚定的道德认知,它是在已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概念的基础的上产生的,同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的一种道德认知。它是“情”和“理”的合金。当一个人坚信自己的道德观念正确,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伴随着内心体验成为自己的行为指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它是一个人认为自己必须  相似文献   

5.
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接受主体对阅读文本常常会出现“正解”或“误解”现象。这种“误解”或叫“误读”,包合“正误”与“反误”两种情况。“正误”利于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反误”则是牵强附会的认知、评价和歪曲等。“反误”亦可分为自觉的和不自觉的两类。它们不惟会给作者带来损害和不良影响,也会误导读者。因此,应明辨“正解”与“误解”,提倡“正误”,反对“反误”,尤其要提防和摒弃自觉的有意识的“反误”。  相似文献   

6.
毋庸置疑,教师的期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因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期望,是一种客观存在,而非真空的教育现实为这种客观存在又平添了诸多影响因素,常常会令教师自觉不自觉的走入“期望”风险。  相似文献   

7.
房文婷 《小学教学研究》2010,(12):110-110,113
人类的思维常常会受一种习惯的控制。当一件事成为习惯时,习惯就成了一种“标准”,我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其“控制”,按照习惯进行下去似乎就成了一种“乖巧”的做法。可是,有一天当你发现一些“怪事”出现时,你是否敢用一种接受的态度去审视它呢?  相似文献   

8.
赵建霞 《新疆教育》2012,(14):97-97
纵观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不外乎是这样一种单一模式,即“激情导入——学文明理——辨析导行——巩固延伸”。课堂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本文作者认为,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化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思想品德教学迫切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该文中,作者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两大方面阐述了如何把课程和生活零距离,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道德的观念”和“道德观念” 杜威认为区分“关于道德的观念”和“道德观念”是讨论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便于研究青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与培养问题,我想就道德品质的三个基本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分别谈谈自己的认识。道德认识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个人的道德观念,是从大量而具体的道德情境中概括出来的,青少年儿童表现得更明显。当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影响一致时,学生就比较容易形成正确的观念,如果这几方面的影响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就容易模糊认识。几年前四人帮“破师道尊严”,而父母又要子女尊敬老师,弄得学生无所适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一致,同样会造成这种情况。学生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与其年龄特征有关,如考试时“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习惯于把动物的某些生物特性与人的道德观念相比附 ,赋之以人的某种品德。这种“禽兽比德”观照方式 ,实质上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自然价值观的一种具体表现。“羔羊主义”是一个典型实例 ,人们在羔羊身上比附“善群”“好仁”“死义”“知礼”等多种美德。  相似文献   

12.
(三)人的品德行为是怎样产生的上面我们提到,人的一般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物也是这样。比如它想吃就抬脚。“想吃”,这种食欲就是需要,就是它的活动动机。它听到“脚”的声音也就抬脚,那么,“脚”的声音就是一种外部的动因,或者叫“诿因”。这种外部的动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内部的动机。人的道德行为都是由道德观念的动机引起的,这种道德观念的动机控制着人的低级的生理需要。调节着人的行为。比如儿童从小在家里接受各种各样的道德影响,他们或者看到某种行为的榜样,或者听到某种道德的议论和要求。于是他就照着去  相似文献   

13.
复习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归纳 ,从而加深理解 ,系统吸收 ,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学习过程。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复习阶段的效率高低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得法和学生复习是否自觉。实践告诉我们 ,无论是总复习还是单元、章节复习 ,教师如果不讲究方法指导 ,不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而一味地重复所学知识 ,那么复习就会成为一种机械枯燥的无效劳动 ,教师就会越教越觉得“剩饭百烫” ,索然无味 ,学生更会越理越乱 ,毫无收益。面对这种情况 ,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换位”复习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教师所要复习的知识轮流…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有知、情、意、行等心理成分。重视品德心理的形成与优化,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提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知”的内化“知”的内化是指把对行为标准、道德规范等知识,转化为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能力等。(一)道德观念指的是人们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及执行它们意义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停留在了解它们的意义和内容是什么,而是进入了对它们的承认、赞同、理解和接  相似文献   

15.
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念的树立和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培养是当前幼儿园、小学乃至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儿童教育中最薄弱和最易出偏差的地方。许多家长、老师在这个方面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两个错误的角色:或是扮演权力至高无上的“君主”,经常呵斥、体罚儿童;或是扮演俯首贴耳的“顺民”,对儿童唯唯诺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科学的研究和儿童道德教育的实践都表明,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和方式都十分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提高孩子们的环境意识,知识并不是第一追求,重要的是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及对环境的责任感,而不是说通过环境教育课讲授很多的知识。当然知识也很重要,无知的犯错误会毁坏环境,但是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对环境的一种认识,进而产生一种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7.
材料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的悉尼·布雷内、美国的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的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人体内每天都有上万亿细胞诞生,同时又有上万亿细胞“程序性死亡”,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人就会患病。…  相似文献   

18.
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行为是一种自觉行为,它总是由一定的道德观念来支配的.通常,学生做出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举动,往往是由于头脑中存在着错误的道德观念;或是不了解行为准则和执行准则的意义:或是不知道自己的需要在什么时间、地点、条件下才能求得合理的满足.所以.使学生形成必要的道德观念,学会用道德观念去调节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常常会读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文章.比如,当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作者的脑海中就会出现“雷锋叔叔”的高大形象,或者是“胸前的红领巾在随风飘动”……于是作者就毫不犹豫地上前去帮助别人,甚至作文的构思、情节、人物、语言,也都给人一种雷同感、平淡感.实际上,生活中这种情景是很少出现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千篇一律的情况呢?表面看,是作者没有下功夫,企图寻找捷径,生硬地模仿自己看过或听过的文章来写,使自己自觉的行为变成了不自觉的行为.实际上是这些小作者还不明白作文的“真缔”——要写出儿童心理、视角的社会生活现实.因而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没有儿童的特点,不能感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提高孩子们的环境意识,知识并不是第一追求,重要的是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及对环境的责任感,而不是说通过环境教育课讲授很多的知识.当然知识也很重要,无知的犯错误会毁坏环境,但是相比之下.更重要的足培养学生的一种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对环境的一种认识,进而产生一种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