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丁淦林老师的后辈和学生,在和丁老师16年的交往中,多次当面聆听丁老师关于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发展问题的真知灼见。丁老师曾谈到,早在1929年复旦大学创办新闻学系后,不仅注重新闻学与新闻编辑、新闻写作的紧密联系,而且把眼光投向广阔社会,设置了新  相似文献   

2.
甘为人梯的服务精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谭祥金 《图书馆论坛》2003,23(1):140-141
甘为人梯的服务精神,支配着千千万万图书馆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也正是这种精神,说明了我们职业的高尚和伟大,当前,我国图书馆界缺乏的不是技术手段。而是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3.
立下“园丁”志 甘为后人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彭斐章 《图书馆论坛》2001,21(5):99-101
我与图书馆学结缘是很偶然的 ,195 1年夏季 ,我以在职干部的身份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届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被服从分配录取到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由于自小受家庭环境的薰陶 ,个人的兴趣与爱好是比较广泛的 ,但对于图书馆学却是一无所知 ,故没有填报这方面的志愿 ,现在让我学习图书馆学 ,可以说是人生道路上面临的一次选择。如何对待服从分配 ,5 0年代的知识分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能够自觉地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认为兴趣并非天生 ,志愿选择也只具有相对意义 ,社会的需要就…  相似文献   

4.
<正>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杭州举办,令人不由得第一时间想起被称为“西湖三杰”之一的杭州先贤于谦在那首著名的《观书》中所写:“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读书对人的启迪。“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是讲读书让人不寂寞。人总会有寂寞的时候,有的时候是一个人,有的时候身边明明有很多人,但是孤寂感还是会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5.
8月1日上午,首都新闻界老年的,中年的,年轻的三代数十人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在一个简朴的小灵堂里,为商恺同志送行。商恺同志任人民日报记者几十年,后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离休前后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并兼任硕士新闻研究生导师。他一生为党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6.
1 我的教师情结话得从我爸爸那儿说起。爸爸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地主家庭 ,启蒙上的是私塾 ,少学时因家境贫寒选择了师范学校。年轻时精力充沛且颇有才气的爸爸却在临毕业前“弃笔从戎” ,与“教师”的角色擦肩而过。妈妈因“家庭成份不好”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怀着一个失落的梦上山下乡成了知青。山青水秀却极度贫穷和落后的山村接纳了妈妈 ,她成了那里唯一的老师。我也出生在那里 ,从小就和妈妈的“大”学生一起坐在课堂里。在我年幼的心灵里 ,我觉得讲台上的妈妈神秘而伟大。或许 ,我的教师情结就起缘于那清溪翠竹环绕的小村。1989年…  相似文献   

7.
去年初,久体写作之志的李树耀调到107医院任政治处主任。管报道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报道,于是,他开始朝着新闻写作成才的目标冲刺。节假日,他把自己关在家中看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知识,边学边实践,稿子一遍一遍地写,三番五次地改。有人劝他说:“老李啊,你快是40岁的人啦,还吃这些苦干啥?搞新闻可不是件容易事。”他笑笑没有回答。几年汗水几多情,辛勤换得硕果来,经过孜孜不倦地努力,他的处女作终于问世了,那是一例发表在军区报纸上的消息,虽然全文不过300多字,却给他写作带来了动力。他捧着那张报纸爱不…  相似文献   

8.
1993年农历腊月30日下午5点.三峡工程工地,茅坪溪隧洞.这里闻不到人间的五谷芳香,听不到万家团圆的鞭炮声响,只有隧道机隆隆声和碘钨灯下乱舞的灰尘,夹杂着忙碌人群高声的吆喝.在一个6米多高的脚手架上,一位中年记者左手举着新闻灯,右手抑着摄像机,正在攀援而上.一位工人叫道“不要上,竹子做的脚手架.很危险”.这位记者只是微微地一笑,继续爬到5米高的位置,叫了声:“开拍!”于是,摄像机记下了几位三峡工地普通工人节日的心声,并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传达给全国观众.  相似文献   

9.
刚刚送走了学习结业的六届函授学员,现在又来迎接参加七届函授的学员。暑去寒来,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的函授已经越过了七个年头了。累计起来,参加函授的学员已经有三万四五千人了。我们不能把每个参加学习的同志在新闻工作上所作出的贡献,都归之于函授学习,但是,正如许多学员发自肺腑的来信中所说的,函授学习的的确确给他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前进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负责地对你说,亲爱的学员同志,只要你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习,你总是会有收获的。按照惯例,每期学员开始学习之前,我们总是要把…  相似文献   

10.
在某通信团两用人才“龙虎榜”上看到,韩志林任团政治处领导到团政委的12年间,先后培养出了28名报道人才,有3名被军区和省军区政治机关选拔担任专业创作和新闻骨干,有16名回到地方报社、电视台任编辑记者。志愿兵报道员肖德亮酷爱摄影,但新闻意识不强,韩政委便给他订了《新闻与成才})、《中国摄影报》等报刊,督促他联系实际学习,要求他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多实践,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拍一次,进一步。从此,他提高很快,拍摄的《特别竞赛》、《与车轮子赛跑》、《向祖国拜年》等几十幅新闻照片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的宣传是影响社会意识的最强有力的因素之一,它形成青年,特别是学生的兴趣和观点,起作用的程度并不亚于教学大纲范围内的一般教育。”我们外贸学院图书馆的宣传导读工作正是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力求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形势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使我们的宣传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3.
“人梯”颂     
把自己作梯子,让别人上去,这叫“人梯”。读了风华和杨守琪同志的文章,我们看到,薛斌和王惠礼同志就是新闻战线的“人梯”。在天山南北,有不少专业新闻工作者,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帮助年青人成长,把这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乐趣,这些“人梯”为壮大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市郊区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丁文浩,是一个被人誉为善于慧眼识才的新闻“伯乐”。丁文浩专职搞新闻报道工作已经8年了,他走遍了全区各机关、乡村、企业。几乎每到一处,他都要问问谁喜欢写作,主动交朋友,把写作者往新闻报道上引导。全区几年来新闻报道人才成长了一茬又一茬,几乎都经他手把手指导过。在高中时,我和同班同学何俊卿非常喜欢写作.听说丁文浩负责区里的新闻报道工作,便冒然前去求教。初次相见,他就认真地帮我们修改了稿件,又送给我们一人一本《平顶山日报通讯》,鼓励我们多学习,多实践。此后,我们便经常前去请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山东禹城市人武部就像一个孕育人才的摇篮,不但新闻报道工作走出低谷,而且还培养了一位位从“格子内”爬出来的有志的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他们凭着执著地追求,仍默默地耕耘在“格于田”中,当他们谈起成才的体会时,无不感谢人武部这个大熔炉,现选几例小事仅供读者看看。徐部长田当“后的”在关心报道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人武部部任徐有华有着一原真诚火热的爱心。他常说:“报道人员做的是为人武部标名的大事,‘爬格子’又是件苦差事,当领导的就要尽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你部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  相似文献   

17.
由于家境贫寒,刘淑萍初中毕业,就当了一名“计划外”的民办教师。那时,她只有16岁。花朵一样年龄的她工作得踏实认真,班里的学生没有一个掉队的,老师和家长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小小好老师”。在学校这块圣洁的土地上,她时刻被广大教师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于是她有了想歌颂  相似文献   

18.
"默默奉献,甘为绿叶"是档案人必须坚守的崇高品德。然而,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档案人更要有"创先争优,争当红花"的事业追求。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迈向新的高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在政工岗位上整整干了24年,其中在宣传部门工作了20年。回想起当时主抓通讯员队伍建设工作,颇有一番感受。  相似文献   

20.
甘为人梯的服务精神,支配着千千万万图书馆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也正是这种精神,说明了我们职业的高尚和伟大.当前,我国图书馆界缺乏的不是技术手段,而是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