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新闻写作,不管你“喝”过多少墨水,只要肯用功,努力去钻研,就一定会有收获。 钻,首先要树立信心。一些业余新闻爱好者有的只有初中的水平,但他们不畏艰难、执著追求,最终在新闻创作中获得了成功。 钻,要付出行动。初学新闻写作,遇到的难题会很多。如字、词应用不当,不知从什么角度形成写作思路,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大会用。但只要肯钻,勤奋  相似文献   

2.
回顾10多年来为新闻媒体写稿的风雨历程,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党的新闻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一项实实在在“塑造人”的神圣职业,只要你无怨无悔地为之奋斗付出,就会成为一名永远受欢迎的人。悠悠写作情,漫漫爬格路。每天,我浑身总有一股用不完的活力,这一切将成为自己终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钱钟书说过:“一切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眼下,虽说基层通讯员的工作环境比较差,经济上也不富裕,但我觉得每天采访写作十分充实。每当自己在《新闻爱好者》的鼓励下完成一次宣传任务,或是采写出一篇有分量的稿件时,内心便会产生一份成就感。我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通过在基层的实践,笔者对新闻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是心态要持之以恒.万事开头难,开了头还能始终如一坚持下去的往往少之又少,新闻写作犹如马拉松比赛,坚持到最后就一定能够成功.有时发了很多稿,就是不上稿,自信心往往会受到打击,很多人由此便产生不愿再写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声     
湖南省江永县水电局游康生:明年的报刊杂志征订工作开始了,我首先想到的是价廉物美、实用性强的《新闻与写作》,于是便又订下了明年的《新闻与写作》。 我是一名新闻写作业余爱好者,开始写稿时,稿件写了近百篇,均不被采用,心里很苦恼,几乎丧失了信心。1993年6月,我在朋友家偶然看见一本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朋友     
订阅《新闻爱好者》已有好几个年头了。看看书桌上那一本本图文并茂的杂志,回想这几年我所走过的新闻写作之路,我从心底里感谢《新闻爱好者》这位真诚的朋友,是她给了我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坚定了我在写作道路上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新闻写作爱好者。过去,由于新闻写作知识不够,新闻信息捕捉不准,投出去的稿件往往是杳无音信,尤如石沉大海。自从1985年下半年我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之后,我找到了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7.
凌华 《军事记者》2006,(5):15-15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已经成为现代人读书看报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一则好新闻,如果标题制作得不精彩动人,往往会与读者失之交臂,使作者和编者的心血付之东流。而流行歌曲之所以为人们喜听乐唱,除了曲调优美动听外,歌词也往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富有哲理。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甚至会越过国界,为几代人所传唱。对新闻爱好者来说,如果把歌曲中优秀的歌词引入新闻标题,会让读者眼前一亮。笔者是一位新闻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流行歌曲的“发烧友”,因此,我常喜欢把一些好听的歌词克隆到新闻标题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失真,有采访、写作方面的原因,也有编辑工作方面的原因。编辑虽然只是在记者或通讯员的稿件上“修修补补”,但若不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多核实,不仅会让错误从自己面前大摇大摆地走过去,而且还会产生新的错误。编辑就是新闻的“把关人”,如果把关不牢,就是他的失职。  相似文献   

9.
(一) 我是一名现役军人,同时也是一个新闻写作爱好者。为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素质,去年底,我自费订阅了多种新闻刊物。上个月我去邮局取杂志,邮局同志错将《新闻  相似文献   

10.
李文同志:近年来,你在报刊电台发表了不少新闻作品,可喜可贺。但是你回顾过去的新闻报道,认为发表的作品“豆腐块”多,大制作少;简单的动态消息多,重头新闻少。如何提高报道质量,使你感到迷惘困惑。这封信就和你谈谈如何突破自己,把新闻报道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通讯员经过采访写作实践,达到了一定的业务水平,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这既是成功的经验,也往往会成为束缚手脚的框框。不囿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沿袭自己已经熟悉的写作套路,这是一种突破。这种突破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敢于否定自己,不断突破自己,才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是《新闻爱好者》的读者之一,也是甘愿为它添砖加瓦的作者之一。我曾经多次向学生推荐《新闻爱好者》,这是由于它有如下优点。一、栏目丰富多采。它既有“每月一评”等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栏目,又有“和通讯员谈心”、“采写体会”等业务性、技术性的栏目;既有“业务漫笔”、“通讯工作经验”等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性的拦目,又有“飞花拾零”、“文学知识”、“修辞趣话”等触类旁通具确欣赏性的栏目。使人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感觉。二、内容有针对性,能解决新闻写作中的具体问题,非常实用。它真像许地山写的《落花生》中的“落花生”那样,不靠“鲜红嫩绿的颜色”,不是“好看而无用”,而是朴实而“有用”。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由于在新闻写作方面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一筹  相似文献   

12.
改进新闻写作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和业余新闻写作爱好者关心的问题,可是对新闻写作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尤其对新闻应不应有议论看法更是不同。钱枫和吕子明的文章,认识上虽有一致的地方,但并不完全相同,希望读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多年的业余写作生涯使我感到:新闻写作来不得半点含糊,要让自己的稿件见诸于报端,必须坚持“三性”,即韧性、决心和信心,只有通过艰苦的磨炼,才能“闻”到油墨的芳香。 一、韧性。一些初学写作的同志,往往经受不住稿件未被录用的考验而心灰意冷搁笔不写,我觉得这是一种没有韧性的表现。稿件不用实际上有多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黑龙江省萝北县江滨农场修造厂林世彩:《新闻与写作》之所以受全国各地新闻爱好者欢迎,首先是栏目的设置贴近实际,文章通俗易懂。像“新闻来稿评析”栏目。每期都刊登一篇作者来稿和编辑后的稿,作者还详细地分析原稿不足的原因及为何改稿,初学者很容易理解、接受。“地市县报经验谈”和“当好通讯员浅谈”把编辑、记者、通讯员的写作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使人学有榜样。这三个栏目办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第二,《新闻与写作》的内容既广而实。我是一名播音爱好者,因此我更喜欢看“视听之友”栏目中的文章。它具体介绍了“怎样播”,“播音员在话筒前的姿势”等等,  相似文献   

15.
刘韬 《新闻爱好者》2007,(10):47-47
闲暇之时,总爱翻阅自己篇篇印成铅字的文稿。细细咀嚼喜悦的同时,我内心深处会油然涌起一番感激之情,是《新闻爱好者》这份虽然年轻却厚重的刊物,引我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逐渐走上了新闻写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连队新闻写作爱好者,回顾自己5年来的写稿历程,我感觉有苦有甜:从事新闻写作是苦的,苦心志,劳筋骨,默默无闻;从事新闻写作又是甜的,文章见报,飞鸿传来,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新闻写作的教材书,对新闻报道体裁大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给初学新闻写作的学生或爱好者带来不少困惑,其实也是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感到难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石.因此,没有成功的采访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写作.根据笔者近30年的新闻从业经验,窃以为,记者在采访中如果能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关系,就可能较快地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事新闻写作,必须遵循新闻五要素(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情,why-为什么)的原则。就如同人的头脸必须有耳、目、口、鼻一样,缺少了一件。就会不成样子。 这个道理凡是写新闻的人都应该懂得,然而,一到实际报道,特别是遇到有份量、有重大活动的报道,却往往难以尽如人意。原因就在于满足于写作了,而没有抓住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2009,(3):10-10
《新闻与写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接了地气的缘故,这地气是什么?是满足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基层干部、通讯员,以及活跃在各行备业的新闻与写作爱好者的需要,这是《新闻与写作))25年来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我本人就是《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1970年开始做北京日报的通讯员,1974年进入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一直是我必读的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