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深不见底的艺术。记得一位资深记者曾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欠缺记者素质的作家不是一个好作家;相反,没有文学素养的记者也不是一个好记者。”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各门学科的交叉渗透,我们的新闻正愈来愈密切地与文学联姻结缘:新闻界有识之士培养“作家型记者”、“专家型记者”的呼声日趋高涨,更具文学色彩的“现场短新闻”受到全社会的青睐并进入全国性评奖行列,新华社一批通讯被赋予报告文学的韵味……。凡此种种都在提醒广大记者,在新闻采写和创优的竞争中,如一味停留于追…  相似文献   

2.
青年作家、河南省商城县人武部政工科长余英茂,初涉新闻工作时,他把新闻看成“小兄弟”,以为凭自己文学上的功夫,搞新闻是小菜一碟。然而,真刀实论地干起来,他才发现“新闻别有洞天”,三十六行,各有各的门道,并非一通百通,吃“老本”是不行的。因此,他报名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苦心钻研新闻写作知识。果然事半功倍,在新闻写作上也取得了成绩,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还有不少篇目获奖。也许会有读者产生疑问,搞文学的从事新闻写作以后,文学这个本行会不会丢了?新闻写作对文学创作究竟有哪些促进作用?二者能否协调统一,相得…  相似文献   

3.
一身书卷之味,儒雅中透着豪迈之气。他叫宋德宝,是南京军区某师报道员,驻地作家协会成员。他以“燃烧激情,写意人生”的执着精神不懈努力,其言谈中无不流露出对新闻和文学的虔诚和热爱,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锐气也足以让人佩服!9年前,从河南民权入伍的宋德宝压根儿就没想到能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更没想到还成了战士作家!那时,他白天参加训练,晚上悄悄打着手电在床头记录火热军营生活。终于有一天,他的稿子被团广播站采用,从而便一发不可收,走进了报道组。“写稿子不但要有激情,还要有思想,要求质量上层次”。新闻干事的一席话…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支强大的“笔部队”范长江没有进过新闻学校,他走的是自学成才的道路,可是,他一旦成为新闻事业家,就非常重视新闻干部的培养工作。他在这方面的论述也是很多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笔部队”。1940年3月,他在《退步与进步》一文中,提出中国新型新闻事业,需要强大的“笔部队”的观点。半年以后,他在创办国际新闻社两  相似文献   

5.
吴纪椿现任青年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他是江苏镇江人.“老三届”高中生,插队落户多年,电视大学毕业。酷爱数学和书法。1975年调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部,曾担任团刊编辑。1979年参与青年报复刊工作。前10年担任《红花》副刊主编,该副刊在繁荣青年文学创作上颇多建树,成为沪上诸多新作家的摇篮。他与报社同仁一起投身新闻改革,使大特写这种新闻体裁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6.
布斯逝世的那一天,是2005年10月10日,芝加哥大学新闻办公室在一篇特稿中这样评价了这位学者、教师、人文主义者和批评家:他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他“把技巧和伦理分析相结合,因而改变了文学研究的形貌”,他的著作已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伦理批评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7.
一我从小就读过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那脍炙人口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仅熏陶了我,还熏陶了几代人。我1984年到新华社工作后才对穆青同志有了较多的了解。听他讲话,看他的文章,也作为对外记者的代表向他汇报过工作,对他那平易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很佩服。自己也按他倡导的“亲历式新闻”“散文式新闻”的理论学写新闻,按照他关于“摄影和文字要两翼起飞”的要求兼搞摄影报道。1990年,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邀请我撰写《回族文学史》中《穆青的生平和创作》章节时,才和作为“回族作家”的穆青同志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记…  相似文献   

8.
一身书卷之味,儒稚中透着豪迈之气。他叫宋德宝,是南京军区某师报道员,驻地作家协会成员。他以“燃烧激情.写意人生”的执着精神不懈努力,其言谈中无不流露出对新闻和文学的虔诚和热爱,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锐气也足以让人佩服!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人才主任”──周海涛李虹 曹玉江 宋传波 在我们所属的第460医院里,有位被大伙交口称赞的中校军官,其原因在于他不仅和谐可亲、宽厚待人,而且还为我院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秀和新闻人才,为部队的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叫周海涛,是我院的政治处主任,我们亲切地称他为“人才主任”。 周主任是河南省文学界和新闻界的名人。近10年来,他先后有1000多篇文学和新闻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闻与成才》等军地报刊上发表,与此同时,他还结识了一帮青年作家和新闻界的朋友。1997年下半年,周主任到我院上任…  相似文献   

10.
先做些蹩脚的比喻:在生活面前.新闻是摄像机.文学是五彩笔;新闻是事物的原生态,文学是事物的深加工;新闻是嘹亮的清唱,文学是浑厚的和弦……它们有着各自的状态和舞台。然而,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在相互独立的同时,又兼容你我,难以分割。诸如.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作家怎样超拔浪漫、想象丰富,其本质都与生活的影像叠印在一起——这与新闻相类:新闻中的美文,也绝不会简单粗糙地传递一个事件本身.而要尽力使文章圆润鲜亮——这与文学共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体裁的特征.相当程度上在“真实”与“艺术”的链条中携起手来。而所谓“新闻文学”正是主张在新闻创作中要充分利用文学手段,使之达到“真实”与“艺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1.
杨玉辰 《军事记者》2004,(12):46-46
《羊城晚报》的老报人、名新闻言论作家微音(真名许实)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他留给我们的数千篇“街谈巷议”和其他章,连同他的“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战斗精神,都已成为我们新闻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爱好就像是影子,只要他在阳光下露面,影子就会像猴子的尾巴,在身后欢快地摇曳。譬如,一个人,端着记者的饭碗却做着文学的梦,他的新闻作品就会不时地摇曳文学的“尾巴”。有时干脆就是用文学的笔法来处理新闻题材。这时,记者与作家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记得我写第一篇报告文学,是在1987年。那时候,我刚从一所山区师范学校来到省城,借调在一家杂志社。终于能从事自己最向往的工作,所以干劲就很大;加上刚到一个新单位,又是借调,有危机感,就特别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深秋的一天,我与…  相似文献   

13.
赵家璧是我国出版史上值得回忆的一个编辑。他踏入编辑行列时年纪比较小,不到30岁就达到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他联系的作家面比较广,20世纪30年代各主要文学团体、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代表作家都成为他的组稿对象;他喜欢编成套的书,在他编辑的书籍中许多已成为可以传世的“长命书”:他得到过中国出版界最高的荣誉“韬奋出版奖”。  相似文献   

14.
他是豫西南新野县唯一的一位靠“笔耕”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新闻颁奖,受到中央领导亲切接见的农民记者。他就是连续6年被评为《南阳日报》十佳通讯员、南阳市优秀外宣干部、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记者、北京燕图联文化发展部作家、民族文化报记者、新野县政协委员——农民记者齐国强。  相似文献   

15.
邵薇 《现代传播》2002,(2):79-81
奥丽亚娜·法拉奇 ,2 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 ,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 ,信仰极端个人主义 ,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 ,又不拒斥权力 (成功 )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她的新闻 ,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 ,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 ,有价值 ,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闻”的得失 ,从中可以得到良多启发。新闻界借去的作家法拉奇语 :“要想理解我的情况 ,就必须想一想像吉卜林、杰克·伦敦和海明威这样的人。他…  相似文献   

16.
“泰斗”即泰山、北斗的简称。据《新唐书·韩愈传》记载: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善于写古文、他的文章广为流传,当时学者对他是“仰之如泰山、北斗”。“文学泰斗”,今指有名望、有影响、被人们所景仰的文学大家。比如印度现代伟大作家泰戈尔,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发展产生了具大影响,被誉为印度的“文学泰斗”。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30年代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表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他对文学战线上的人提出了“韧”的要求。即要求文学战线上的人对待文学不能像前清作“八股文”采取“敲门砖”似的方法。意思是说,前清的八股文原是进学作官的工具,只要中了秀才举人,便可扔掉八股文,一生中再用不到它了,所以谓之“敲门砖”。笔者从事企业报采编工作已有几个年头,常常听到同行们发出这样的喟叹:“通讯员队伍变化太频繁了,他们刚刚对新闻熟悉一些,就提拔的提拔、调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13,(4):1-1
“文学必须根植于火热的社会现实.紧扣时代的脉搏,”近日,由文艺报举办的“中国梦与文学理想”座谈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报告文学家何建明如是说。他认为,一些作家未对现实着手.是因其对现实的感悟和认知能力有所局限,不能把握住现实生活的本质。中国当代作家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文学理想?数十位作家、评论家共同探讨了“当代作家的文学理想与中国梦”。他们认为.作家的文学理想其实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文学的繁荣。作为个体,作家应该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把握个人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9.
办报纸的文学副刊,挺尴尬。做人,没有新闻记者那般风光,也不似文学刊物编辑那么自由自在;做工,少有机会能去追踪一下社会热点顺便扬扬名,又难有时间去制造鸿篇巨制成为大作家。恰好处于新闻与文学的夹缝中,是一种有点难受的找不准的感觉,类似于“边缘人”。但是,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特殊行当”了。每周编一个版,周而  相似文献   

20.
吴十洲 《出版参考》2009,(12):39-39
萧乾无疑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从没有放弃过他的文学创作。他说,我感觉的愁远深于他们,我愁的是这迷离扑朔的生命。在从事新闻工作的日子里,他撰写并出版了多部中文和英文小说。人们赞扬他在早期新文学运动中的贡献,公认他是当时京派小说的主要作家之一。他去世后,对他怀有深厚好感的英国人对他的文学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英国《泰晤士报》1999年3月31日的报道中写道:“萧乾是中国战前最优秀的文学天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