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法艺术被称之为我国的“国粹”,其中多以笔书之。而退伍军人王培海却独创了一种新的书体──用茶壶和沥青代替笔墨的立体书法艺术。在他的工作间里,只见他全神贯注手提一盛满沥青的大茶壶,在长3米、宽2米的红绒布上,在难于驾驭处从容驾驭,笔走龙蛇、顺势驰骋,在不足15分钟的时间内便“倒”出一首刚健潇洒,舒展流畅,大气磅礴,刚柔相济,字字生机连属,行行血脉贯通的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诗词。王培海,家住卫辉市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68年入伍到部队后.领导们发现这位精干的小伙子字写的很不错,便把他抽调到了墙报组。王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长河中,以其卓越的才智、非凡的功底、超群的毅力创造出各种书法之最的文人学士能够数出许多;但是在当代,却有这样一位书法爱好者——坚持14年如一日,抄写《毛泽东选集》等伟人著作和《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共计1400多万字,如果一字字连起来,可以绕北京城七圈。 他就是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的上校军官成传榜,他以自己的艰苦努力为中国书法艺术长廊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1993年毛振永从山东寿光、入伍来到1新疆军区某通信总站。部队领导根据毛振永爱好书法这一特长,将他分到了该站军人俱乐部电影组当电影放映员。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和领导。战友的鼓励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决心在书法艺术这条崎岖道路上走下去,学好这门艺术为部队服务。入伍3年来,毛振永除了较好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外,业余时间不是研究字帖就是埋头练字。为了节省纸、墨,毛振永夏天常用木枝笔蘸清水在水泥地面上练,冬天在雪地上练,在废旧报纸上练,坚持写,天天临,~点一画,一丝不苟,真可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刻也…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支强大的“笔部队”范长江没有进过新闻学校,他走的是自学成才的道路,可是,他一旦成为新闻事业家,就非常重视新闻干部的培养工作。他在这方面的论述也是很多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笔部队”。1940年3月,他在《退步与进步》一文中,提出中国新型新闻事业,需要强大的“笔部队”的观点。半年以后,他在创办国际新闻社两  相似文献   

5.
他走了,我新闻界的挚友汪应祥,已经走了整整两年。在这些日子里,我经常想起他,也常常在梦里与他相会。我很少梦见亲人,竟然在梦里见他不下5次,每每都泪湿枕巾。我们之间10多年的感情和友谊,终生难忘。他一走,我就说要写写他,可一拖就是两年。这期间,每当我提起笔来,他那真诚的言谈、真诚的待人、真诚的笑容,就浮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常常是还未下笔,泪已潸然,以致难以握笔。我曾多次想过,我已是被判了“死刑”的人了,为什么不让我走,而让他走了?为什么老天爷就让这世上的好人早早夭折呢?……在他走了两年之际,我说…  相似文献   

6.
正初春的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者,手里拎着一个布兜,来到了保定市档案馆,我一看,是局里退休的老馆长——杜永康。只见他从兜里掏出几本书,说这是自己的拙作,送给馆里收藏的。我说这是好事,馆里还从没收藏过兰台人自己写的回忆录呢。厚厚的一本书(全书40余万字),书名是《岁月记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出版发行。杜老走后,我拿了一本,翻看起来,深深地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合上书本,在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7.
“该走了,就走吧!”苏联空前绝后的总统,戈尔巴乔走在发表辞职演说前曾这样喃喃自语。他甚至没来得及收拾完自己的东西,叶利钦就坐在了他的宝座上。一位记者的一枝普普通通的笔无意之间成了这位总统最后一次行使职务的用笔,他禁不住欣喜、狂喊……  相似文献   

8.
为迎接九七香港回归,张玉泰将他写的一幅“洗百年耻辱,创世纪辉煌”的条幅拿给我看。面对他的书法,觉得他的用笔古朴老辣,已经有相当的功力了。出生在山东泰安的张玉泰,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1年冬,他入伍来到江城武汉,在紧张的训练之余,总是挤时间来练字。每逢节假日,别人逛街、打牌,他却悄悄地独坐宿舍看书练字,真是如痴如醉。几年前,他迷上了柳公权的字,就发疯似地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他将柳公权“心正则笔止”的笔谏运用到临摹中,这样,使他的字遒媚劲健、风神严峻。后来…  相似文献   

9.
港人的希望     
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此时香港普通老百姓对香港的未来有些什么希望?近日,记者在香港作了一连串的街头采访,倾听了耄耋老者、家庭主妇、幼稚学童、公关小姐、机关职员等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些话语道出了他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欢欣和热切企盼。 小儿郎:回归后要考第一 采访中碰到的第一个对象是一名叫林英杰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他只有7岁,正带着4岁的弟弟走在街上。记者问他对回归有什么最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汉字书法,几千年来一直因袭平面书写和发展的传统,或简、或帛、或板、或纸,无一不是在两维空间里徘徊,很难有较大的突破。有些现代立体美术字虽然突破了两维,但书写费事,不易学习和掌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侯振谦同志不但酷爱书法艺术,而且勇于探索和创新,他杆破了汉字平面发展的悠久传统,将汉字由两维空间拓展到了王维空间,独创了一种快速草书折迭彩带式立体字,简称草书立体字或带式立体字,赋予汉字以新的展现形式,是我国汉字书法艺术发展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创新。快速草书折迭彩带式立体字书写…  相似文献   

11.
在兰州军区后勤某分部,档案员刘静河可谓小有名气,不仅是因为他对档案管理工作认真负责,更缘于他对书法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上至部队将军,下到普通士兵,都对他的书法作品由衷地喜爱。目前,刘静河的书法作品已被编入由中国书协代主席沈鹏题写书名的《当代著名书画家精品集》。刘静河1965年出生于山东省宁阳县,此地背依泰山,南临曲阜。或许从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被古老而神奇的书法艺术所吸引,同时还显现出对书法艺术的“灵性”。80年代初入伍来到大西北,在艰苦的训练执勤之余,他临帖不辍。近20年来,他“出”唐“入”晋,上追…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太偏远     
贾平凹受邀到四川二郎镇采风,清晨在镇子里溜达,遇到一位老者,于是攀谈起来。老者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酒厂工作,还有一个女儿在北京,他在北京住了一个月刚回来。贾平凹说,北京多好啊,怎么不在北京多住些日子。老者说:“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  相似文献   

13.
在曾三同志(1906年——1990年)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有幸看到两篇他创作于晚年的诗作手稿(实物现收藏于武汉市汉阳区档案馆)。诗稿系以蘸水软笔书写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件汇编》的前衬页和扉页反面空白处。两首诗分别为对我党重大历史转折的回顾和退居二线时的自我勉励,不仅让我们看到76岁的曾三老人对党的事业仍然有着执着的信念,也让我们读到他那份谦虚谨慎和严于律己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1956年9月的一天上午,北京市文联召开会员大会。在会间休息时,作为市文联主席的老舍先生走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面前问候。我虽不认识这位老者是谁?却见到老舍同他交谈十分亲切,便向旁边人打听,方知他就是写章回小说而闻名的张恨水先生。 当时,我想到北京解放后,社会上对张恨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鸳鸯蝴蝶派,有人说他是礼拜六派,也有人说他的不少小说揭露了旧社会的丑恶现象……我暗下寻思:不管怎么说,他写的小说在读者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北京解放后他在社会上  相似文献   

15.
光明 《新闻三昧》2005,(6):23-23
上海《新民晚报》5月3日28版《六安茶及其他》中,作说他在1940年“从战时陪都重庆以记身份溯江东下”,笔认为这里用错了“溯”字。  相似文献   

16.
孙铁安,字泰公,1929年4月生于辽宁省灯塔县,汉族,大学文化。孙铁安自幼喜爱书法艺术,在研习唐楷基础上主学隶书,临习史晨、华山、曹全、乙瑛、石门等诸碑,较系统地研读现代、历史书法论文选,并将书法艺术与音乐、舞蹈、诗词等完美结合,融汇一身。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江苏省科技记者协会于2月在南京成立。协会已把加强全省科技记者的横向联系、开展全省科技好新闻的评选活动、组织科技报道经验交流和编采业务的学术探讨作为今年的工作中心。(吴洪春)  相似文献   

18.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老者,骑着一头青牛,走在西去的路上。据太史公司马迁记载,老人出西关时,一位叫喜的关令尹认出了他,对老人说:“子将隐,强为我著书。”大意是您别就这样离开我们,总得留点文字给后人呀!老人不得已,在关上住了一夜,留下了一篇五千言的著作,名曰《道德经》。  相似文献   

19.
在泉城济南英雄山下的一座寓所里,每每夜深人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渐渐进入梦乡时,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干部便忘记时间的飞逝,精心构思,伏案疾书。他就是原前卫报社社长,高级编辑邢景文将军。这位将自己的毕生献给了我军新闻事业的笔杆子将军离开岗位后仍然笔耕不辍,3年来写出了洋洋50万言反映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报告文学和10余万字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散文、杂文,用自己这支磨砺了30多年的笔讴歌着走在改革开放前头的创业者。如今,山东省的企业界都知道,齐鲁大地上有  相似文献   

20.
颜真卿(709-785年),琅琊临沂人,字清臣,别号应方,世称“颜平原”“、颜鲁公”。素以刚烈正直、忠君报国、勤政爱民和高超的书法艺术闻名于世。但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封建官员,一个行政管理者,他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恩赐官僚制时代已做得近乎完美,堪称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最伟大之处是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追求卓越的处世态度。在这方面他不仅继承、发扬了传统之美,而且有所创新、完善;不仅造福于时人,成一代楷模,而且对今人有积极影响,仍闪烁着可资治世的光芒。一、勤学苦练,积极入世颜真卿少时学习特别勤奋,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