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飞 《记者摇篮》2000,(9):24-24
长久以来,人们心目中的国际副刊是一盘大杂烩,把五湖四海的奇珍轶闻揉合成一版,只要能博人轻松一笑就算完成使命了,与指导性似乎沾不上边。其实,国内多次受众调查早已证实,中国的百姓对国际时局特别关注,“全球意识”很强。而国际副刊的可读性是建立在读者需要之上的,如果能适时地刊登与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全球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蒋颖 《新闻界》2005,(6):14-15
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许多党报开始在继续保持其权威性与指导性的同时,着力于副刊的改进与创新,加大副刊内容的份量,提升副刊的品位,使之更加贴近生活、贴进实际,贴近群众。更具可读性和耐看性,吸引更多受众,以期在报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文学性是报纸副刊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获得广大读者欢迎的内在原因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作为报纸新闻版的延伸与补充。关注现实、介入生活、服务受众。已成为新时期副刊发展的方向。副刊主动向新闻性靠拢,用新闻性保证其可读性、时代感,已是信息时代传媒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4.
如何增强党报副刊的可读性?我以为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新闻性与趣味性。过去的副刊,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附刊”。因为它只是正刊的补充或补白,只是随正刊附送的。故而其新闻性就不强,只要迎合读者口味,让读者茶余饭后有个消遣娱乐的东西便行。到后来副刊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它的新闻性也就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企业职工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对企业报副刊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强企业报副刊的吸引力和指导性,让企业报副刊更具魅力,笔者认为,只有将新闻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给读者以活泼清新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共鸣,才能受到企业职工的喜爱和欢迎。  相似文献   

6.
人文副刊版是地方党报常见的一个特色版块,它的主要特点是可读性强,又富于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味。在采编实践中,人文副刊版主要是依托地方人文优势并通过对相关人文资源的主题化解读,来彰显地方历史与文化特色,满足受众审美要求,提升受众文化品位。舟山日报人文副刊版,在本土化解读上作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我在《京郊日报》主持副刊部的工作,强烈地体会到,报纸副刊经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的副刊(在第四版),有三种,一种是文学副刊"喜鹊",一种是文化体育副刊"文作乐园",一种是国际国内副刊"中外时讯"。这三种副刊补了《京郊日报》其他三个版的不足,发挥了思想和文化宣传的指导性,提供了其他三版所不具备的娱乐性和更为丰富的知识性,受到了京郊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英国报界有句名言,…  相似文献   

8.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大开,传统报纸被逼到墙角。因为媒体属性,报纸的新闻板块最先受到冲击。但网络对副刊的冲击要一分为二看。负面作用是网络媒体分流读者,影响阅读习惯,一些受众慢慢习惯在移动终端上碎片化阅读;但其正面作用是,在新闻时效滞后的情况下,专副刊却赢得了时效上的"豁免权",有机会凭借实力和特色维系读者忠诚度。一个能跟得上时代转变的优秀的报纸专副刊,是能够稳定一部分读者群的。一份报纸优秀的专副刊内容,很可能是打赢与网络媒体攻坚战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企业报副刊在读者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1990年3月份安钢报搞了一次民意测验,从中发现,读者看报的顺序一般是先一版后四版或者先四版后一版(一版是要闻版四版是副刊)。由此可见,企业报副刊的传播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办副刊的编辑、记者们,应该把副刊版面内容办得更接近现实,贴近生活,适应读者。不能说副刊追求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不好,也不能认为副刊求博、求奇、求杂欠妥;而应当让所致力的这一切,首先建立在思想性之上。安钢报的副刊主要有文艺版,文化生活版,科普天地版,双文明好人好事版,广采博闻版;有时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报纸市民化的倾向日益突出,形形色色的生活副刊版也应运而生。这些版面由于和百姓贴近,和生活贴近,为报纸吸引了许多读者,也提高了报纸的亲和力和可读性。但是,也有一些报纸的生活副刊,片面地理解可读性和趣味性,媚俗的现象比较突出。生活副刊是报纸正版的延伸,应该与整张报纸的办报宗旨相一致,因而仍要注意思想性,并要讲求文化品位。 保持一定的文化品位,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曹爱红 《新闻三昧》2006,(10):17-19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和读者对文化需求的提高,报纸副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企业报虽然偏安于企业内部,没有充分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残酷,但社会上各种文艺、娱乐类报纸的蜂拥出现,版式、栏目的不断创新,对企业报的副刊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再则,现代传播媒介的广泛使用,电视、电脑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也在无形中同报纸副刊争夺读者。眼下,报纸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对读者群的竞争,赢得“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成为报纸间竞争加剧的动力。这种形势下,企业报的副刊再也无法忽略受众的心理,它比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关注受众的…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报纸副刊的舆论导向,主要靠新闻版面来体现。其实,报纸副刊,由于它特有的可读性、趣味性、服务性和通俗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读者亲和力,它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尤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我们各级党报在增强可读性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质的突破。综观被读者普遍看好的党报,其中有个重要特点是副刊真正“富”了起来。党报副刊要“富”,是党报求得发展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报纸认可的需要。 第一,从非党报性质报纸的繁荣,看读者的阅读取向,证明副刊越“富”越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报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许多报纸为了增加可读性,扩大读者面,纷纷开辟了副刊专版,它们以大特写、大写真以及娱乐、休闲题材为主要内容,加上眼花缭乱的版式、抢眼的特大号字体、巨幅图片……来吸引读者。笔者通过对大量报纸副刊的浏览、阅读和研究、分析,想就其版面设计与审美意识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将报纸的副刊办得更活更好,将精美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使读者能在茶余饭后得到一种审美的愉快,是对副刊编辑工作的巨大挑战。报纸要办好、办活、办出特色、要吸引更大范围的读者,副刊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国际副刊作为国际新闻版的延伸和补充,既不同于国际新闻版,也不同于其它副刊(如文艺副刊等),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受众并不怎么塾悉的异域客观存在。为增强广大读者对异域风情的认同,国际副刊的版面形式应该有其特定的要求。 从各家报纸操作实践来看,国际副刊的版面大致可分为三种表现形式:大写意型、清秀型、浓妆艳抹型。 大写意型的版面即是运用多栏大标题、大字号、大块深色网底,让标题极轻易地从报纸上跃入读者眼中。标题要简洁,字体一般粗而壮,且变化不大,多为大黑体。同时,大块留白,使标题与正文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版式极少或没有花线花网,照片黑白分明,夺目感极强。  相似文献   

17.
卜宇 《新闻通讯》2008,(12):46-48
在媒体间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不论都市报还是党报,都高度重视副刊的创新,把办好副刊作为提升报纸质量,提高传播有效性,培养读者忠诚度的重要手段。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副刊才能称得上好副刊?我们认为,对现代都市党报来说,副刊办得好不好,关键看是否突出了引导性,增强了可读性。突出引导性是由党报特性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党报作为负责任媒体的基本要求。增强可读性意味着要让我们的读者愿意去读,报纸只有让人愿意读,才能增强传播的有效性,真正体现引领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性是报纸吸引读者的切入点,没有新闻性,报纸就少了可读性。专刊和副刊虽然时效性不如新闻版强,但也必须围绕新闻找选题、做文章,以新闻性保证其可读性、服务性和时代性,如果大量刊发一些纯粹静态的作品,用大量与新闻  相似文献   

19.
英国报界有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意思是说,如果报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但要使读者对这张报纸产生持久兴趣,则要依靠副刊对他们的吸引。以副刊“留客”,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眼球,让读者积极参与,做好与读者的良性互动,这是报纸副刊肩负的越来越重的任务和使命。一、充分了解当今读者对副刊的期待长期以来,出现在读者视线里的报纸副刊,往往是纯文学的面孔。如今,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工作步伐,愈来愈多的文化娱乐,愈来愈多的消闲去处,要使读者认真、长期关注一大堆报纸中的一个版面,已显得困难。如今,读者对副…  相似文献   

20.
报界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指的是新闻利于快速吸引读者眼球,刺激购买欲;副刊则利于培养持久兴趣,最终留住读者.副刊要经得起读者品味,就要以更开阔的视野关注读者,适应并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读者多方面需求.推出具有梯度层次的版面、栏目,让不同读者能在副刊上找到各自喜爱的内容.新时期报纸副刊特别注重与读者互动,比如定期推出百姓关心的话题,引导读者参与讨论;比如不同文体的同题竞赛、读者点题、倾诉热线等,都是副刊与读者互动的创造.《闽西日报》副刊从1995年起每年春节开展春联大奖赛,吸引最大范围读者参与.16年来不断创新大赛形式,先后搞了"读者最满意的对联"评选、"新千年春联大赠送"、全国范围公开招聘主评委等项目,让大赛高潮迭起,最大限度激发起广大读者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