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赵庆安,是1996年从《散文·诗世界》杂志上拜读他的诗开始的。“小诗人”原来是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的一名战士报道员。第一次与赵庆安见面,是在某集团军组织的一次新闻报道人员集训会上。集训会上,集团军罗干事有些偏爱地说:“小赵是个初中毕业生,写些小诗、散文还行,但新闻报道才刚刚起步,希望大家多帮帮他。”那几天,赵庆安总是比别人晚睡两三小时,早上又提前起床。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买了一盏小台灯放在床头“挑灯夜战”,有时竟不知不觉干到了天亮。后来,他相继参加了《人民日报》新闻函授和《河北日报》业余新闻培训班…  相似文献   

2.
4年前的8月17日,驻豫某集团军战士徐洪刚浴血斗歹徒,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壮歌.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入英雄所在的连队和家乡采访,了解到丰富的第—手材料,写成通讯《战士义勇非凡 人民恩重如山》,在《解放军报》率先刊登,加上新华社等新闻单位的纷纷报道,使英雄的名字迅速传遍全国.不久江泽民总书记发出“向徐洪刚学习”的号召,徐洪刚这位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之星便在中原大地冉冉升起.通讯《战士义勇非凡 人民恩重如山》也获得第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提起“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妇孺皆知。可是,你知道谁是最先让徐洪刚走进亿万人民心中的“幕后英雄”吗?他就是第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获得者——驻豫某集团军宣传处副处长梁万魁。今年5月,济南军区司令员钱国梁、政委徐才厚签发命令,给他荣记二等功,对他多年来在部队新闻工作中作出的贡献给予褒奖。 把讴歌时代主题视为神圣职责 要认清和把握所处的伟大的时代精神,就必须认清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汇成的生活主流,深入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把握新时期广大官兵在为国家创造和平稳定环境中体现的崭新风貌。 为了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梁万魁对开会学习、读报看文件和每日的《新闻联播》情有独钟,他认为这是了解上情的触角,而他把深入基层视为工作的触角。两“角”并同,耳聪目明,两“角”偏用,就“春江水暖鸭不知”了!近5年来,梁万魁先后与同事们组织采写了徐  相似文献   

4.
91岁高龄美国诗人史坦利·库尼兹最近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诗歌类奖。已经勤奋写作近70年的老诗人仍然文思泉涌,创作丰沛。他和出版社至少还订有三本书的合同,今年1月又出版了一本散文集。这次诗人因第9本诗集《走过人生:晚期新诗精选》而获奖,虽然是迟来的荣誉,但却是实至名归。库尼兹早年在哈佛大学念书时就崭露头角,被奉为形而上学派诗人的佼佼者。他的第一本诗集曾在1959年为他贏得普利策诗奖。后来还得过“惠特曼诗奖”和“全国艺术  相似文献   

5.
他是记者。他是编辑。他是诗人。他,就是至今仍坐在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稿件终审椅子上的孔繁星同志。早年,我曾是他的部下。我下乡采访前,听过他的亲切教诲;我写的稿子见报前,经过他的删削润笔;他采写的许多消息、通讯,给过我不少营养。现在,我捧读他的诗集《童话的土地》,被那如画的意境陶醉着,被那如火的诗情燃烧着,被那人生的感悟启迪着……对于他的诗的思想内蕴和艺术特征,诗人王怀让已在其序文《诗的生命意识》中,作了中肯述评。我要讲的,是孔繁星同志用自己的实践提供的“记者·编辑·诗人”这个命  相似文献   

6.
古罗马寓言诗人菲德鲁斯在他的《伊索式寓言》序诗中,曾简洁地道出寓言的特性:“它使你发笑,又给你智慧/它是明智生活的顾问。”另一位寓言大师拉·封丹在他的寓言诗《狮子与牧人》中,为寓言艺术作过如下的辩解: 寓言不只是像外表那样: 我们从最单纯的动物得到教导。 赤  相似文献   

7.
诗人与世界     
1996年12月7日,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女诗人维·希姆博尔斯卡应瑞典文学院之邀,作了题为《诗人与世界》的讲演。在12月10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由瑞典著名女作家比吉塔·特罗兹格(Birgitta Trotzig)作了简略介绍后,随即瑞典国王卡罗尔·古斯塔夫十六世向希姆博尔斯卡颁发了奖章和证书。在正式讲演《诗人与世界》之前,女诗人还说了这样几句话:“一般在讲演时,第一句话是最困难的,不过我已经度过了……但是我觉得以后的讲话也是困难的。第三句、第六句、第九句,直到最后一句都很困难,因为我要讲的是诗歌。”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大诗人但丁,在论著《飨宴》里,曾就诗歌发表这样的见解:“诗不是别的,只是按照音乐的道理去安排的词章虚构。”因此,但丁以为,诗歌是不能翻译的。文艺理论批评大家克罗齐,也持类似的观点。而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则发表了这样精彩而绝妙的见解,他说:“什么是诗?诗就是翻译中失去的。”这么说来,我们不能不承认,诗是最难获得广泛传播的文学品种。同时,我们又不由得想起清朝诗人袁枚,他曾说过这样一句流传后世的名言:“诗如鼓琴,声声见心。”(《续诗品·斋心》)而英国诗人拜伦则说道:“诗是感情激动的表现”,“诗本身就是热情”。  相似文献   

9.
写评论首先要寻找论题。怎样寻找论题,获得评论的机缘?不同的评论作者有不同的方法。清代有位诗人在谈到寻诗的问题时作过这样的概括:“我要寻诗定是痴,诗来寻我却难辞,今朝又被诗寻着,满眼溪山独去时。”这位诗人将诗的寻找概括为两种方法:其一,“诗来寻我”,其二,“我要寻诗”。并描述了各自的情形:“诗来寻我”,是诗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一题材,在瞬间的咀嚼与思考中,形成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便呼唤着、吵着要诗人去表现它;“我要寻诗”,则是诗人脱离现实生活,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思想储存,冥思苦想,无病呻吟。…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听到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这个名字,还是十四五年前,我读到诗人王寅的一首名为《罗伯特·卡帕》的诗。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湄公河三角洲却一直在下雨 三周以后他就死在这儿 死在黑色的雨季 他的脸上从没有伤痕 没有 最后倒在芭蕉树下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一字之师     
郑谷是唐朝的诗人。他七岁就能作诗。有一次,老诗人司空图前来拜访他的父亲,看他聪明,就问:“你读过我的诗没有?”郑谷闪动着大眼睛说:“您的《曲江晚望》有两句:‘村南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歌如潮,诗人如林。诗人们除了依靠自身的天赋外,“苦吟”是他们提高诗艺的一条必由之路。中晚唐诗歌经过盛唐辉煌以后,艺术上向着求变求新发展,技法上趋向精工细琢,苦吟之风炽盛,出现了许多以苦吟出名的诗人,如贾岛因“推敲”而冲撞韩愈车驾、李贺团锦囊觅句而呕心沥血等故事,早已胜炙人口。其实,唐代“苦吟”之风可追溯到盛唐大诗人杜甫,杜诗地负海涵、包罗万象,“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新唐书·杜甫传》)。杜甫作诗追求苦吟,其云: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解闷十二首》之七因而,天才诗人李白,《戏赠杜甫》诗云:“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谑杜甫做诗太苦。 中晚唐苦吟诗人更多,从他们的诗中可见其“苦吟”之状: 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  相似文献   

13.
时代呼唤英雄,人民需要英雄。大力弘扬时代精神。让英雄成为报纸宣传的主角。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出在我们济南军区,如何宣传好这位时代英雄,对于我们前卫报社的全体同志来说,既是良好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宣传的关键是做好“人”的文章──徐洪刚英雄事迹报道给我们的启示大众日报编委会去年8月,济南部队涌现出一位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我们及时抓住身边这一重大典型,集中突出地进行了报道,形成精神文明宣传的强大舆论声势。全省上下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我采写的反映“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英雄壮举的通讯《战士义勇非凡人民思重如山》有幸获得了一等奖。编辑部约我谈议写作这篇稿子的体会,思量再三,还是把这个稿子形成前后一些情况摆一摆吧。徐洪刚8月17日英勇斗歹徒,我9月4日无意中获悉。虽是旧闻却实在让人尖奋徐洪刚于1993年8月17日在探亲期满归队的K途客车上,发现4名歹徒侮辱一名青年妇女.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在身中14刀.鲜血进溅、肠子外流50多厘米的情况下,仍对歹徒穷追猛打,谱写了一曲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为人民的英雄壮歌。8月18日早操结…  相似文献   

16.
英名·英明——英名,是主谓式名词,指英雄或杰出人物的名字、名声,如“我这篇回忆录的卷首,先要写上周恩来的英名,他是这场十五年谈判斗争的领导者和指挥员,也是我一生最尊敬的领导人”。英明,  相似文献   

17.
初当报道员时,我只顾埋头写稿,半年渐过,却没有一篇见报。焦急之余,去报社请教。一位编辑看了我写的几篇稿件后,对我说:“报道员不光要会写稿,而且还要学会看宣传战线的哺场”’。经他一点拨,我恍然大悟。于是,我将当月报纸全部置于案头,认真阅着,发现报纸上刊登的徐洪刚事迹和与徐洪刚事迹有关的事比较多。我领悟到新闻报道的主旋律是弘扬时代精神。恰巧当晚连队有个战士因救助一位遭欺侮的少女而被歹徒砍伤,住进了医院,我当即赶到医院对他进行采访,并连夜写出《南大桥下战士无畏》,第三天就在《海口晚报》“一曲赞歌”栏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们集团军新闻报道工作成绩显著,一直走在军区前列,多次受到上级通报表彰。仅1995年和1996年,在中央级报刊、电台用稿近三千,其中解放军报头版头条11个。先后成功地推出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追求高尚人生的好战士”吴国良、“无私奉献的好排长”仲米辉。献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优秀领导干部却援军等一批在全国全军叫得响的重大典型。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加强新闻报道工作,不仅对鼓舞士气、推动部队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矫正认识摆上位报道工作要捣好,关键看领导。这些年,我们…  相似文献   

19.
1904年,普利策在自己的报纸 生涯就要结束的时候,想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保持他的《世界报》的完整性。他看中的是纽约州最高法院的首席官摩根·K·斯坦利。他约这位法官骑马,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约定,斯坦利将成为理事。普利策问斯坦利:“您觉得《世界报》怎么样?” “它是一张伟大的报纸,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缺点是什么?” “它从来不支持朋友。” 普利策激烈地回答:“一张报纸不应该有朋友。” 这位法官同样激烈地回答:“我认为它应该有朋友。”普利策说:“如果这是你的意见,你就是给100万美元,我也不…  相似文献   

20.
诗人的祖母     
诗人哄女人最牛叉的技术是玩穿越。N年前他赞叹某美女“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用跟并州出产的刀子一样光洁、跟吴地的盐一样雪白的纤纤素手,剖开新橙)”,N年后该女还是“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超萌。所以在网络不发达的古代,女人们尤其是有点姿色才情兼小资气质的歌妓,特喜欢捧诗人的臭脚。她们就像隔代亲的祖母,溺爱着一代代的诗歌浪荡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