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是中华民族的空中英才,是故乡方城县百万人民的骄傲。我作为县人武部的专职新闻工作者,在近10年间,紧紧围绕着杜凤瑞写出了30篇新闻作品,发表在中央、省、市的报刊上。英雄身边的事迹,源源不断地涌之笔端,成了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活教材。我由一名农民通讯员成长为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和民兵训练基地教导员,这与颂扬英雄,秉笔直书不无关系。相应地也为单位争得了荣誉,提高了方城的知名度,教育了不少人,尤其是对青少年一代的爱国思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由此,我认识到:如果说爱情是文学创作永久话题的话,那么,爱国则是新闻作品的主旋律。围绕着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做文章,报刊上就会为你腾出大量版面。 杜凤瑞于1958年10月10日,在福建龙田上空的一次对台湾防空作战中,一举击落两架敌机后,因战鹰受伤失去操纵,只好跳伞。惨无人道的空中强盗违反国际法,冲着杜凤瑞抖动着的伞绳开了炮。杜凤瑞牺牲后,空军部队给他追记一等功,  相似文献   

2.
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诞生于1928年,经历了26年的艰苦斗争,于1954年停止招生。由于她始终贯输爱国主义的新闻教育,国民党政府的教育部,长时期不准该校立案,在1948年冬,下令上海市伪教育局勒令封闭该校。由于长期的政治上的压迫,这个学校的校舍简陋不堪,为  相似文献   

3.
2007年初。南方都市报整个图片部都在忙着收集整理准备“香港回归十年特刊”的各种拍摄主题.许多同事已经选取了各种硬新闻的拍摄主题。我一直想找个不同常规硬新闻的切人点来拍摄香港回归十年的影像。在和几位图片编辑闲聊中。讨论到可以拍摄某种代表很地道香港文化的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4.
去年六七月间,朝鲜首都平壤举行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第14届国际新闻图片比赛。我国吴学华拍摄的《上海火车事故》、侯艺兵拍摄的《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陆元敏拍摄的《协力》,分别获得“新闻照片”类、“人像系列照片”类和“人与工作”类铜牌奖。由国际新闻工作者组织及其图片部和朝鲜新闻记者联合会组织的本届国际新闻图片比赛,收到40多个国家的642位摄影者的照片3522张。中国有81人参加比赛,约占全体参赛者的13%。以往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我国参赛者较少,获奖者亦微乎其微。随着我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这次参赛人数和获奖数量都有了显著增加。这表明了我  相似文献   

5.
一张新闻照片的拍摄经过王岩1994年7月5日清晨5时,我和新华社驻以色列的另两位记者匆匆赶往以色列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定的地点集合,在IDF(以色列国防军)护送下,前往杰里科采访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先生返回杰里科的庆典仪式。自从两个月前巴勒斯坦警察接管杰里科...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之行去年11月14日泰国当地时间上午9时,李鹏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乘专机离开曼谷,飞往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泰国总理率领泰国政府高级官员在曼谷空军机场,为李总理一行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我们电视报道组分成两个小组,一组随总理专机前往澳大利亚采访;另一组留在曼谷,准备当天晚上向国内传回在曼谷机场拍摄的新闻。 15日,我们正式结束在泰国为期10天的采访活动,乘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班机飞往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 14日当地时间下午4点半,李总理专机飞抵澳大利亚西部城市佩思。15日晚近午夜我们抵达悉尼时,李总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20,(13):F0002-F0002
2月20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带领中国摄影家协会赴湖北一线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奔赴抗疫一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支摄影小分队先后为全国驰援湖北各地的医疗队共4.2万余名队员拍摄了个人肖像。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记者李舸以"你是我最牵挂的人"为题,为医护人员拍摄了一组特别的肖像,《青年记者》在此选登。向在疫情一线战斗的医护人员致敬!向逆行前往一线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相似文献   

8.
近闻:某县领导深入企业进行现场办公,当地电视台新闻记者一同前往,记者因忙于拍摄企业生产现场,没有把镜头过多地对准领导,这位领导是满脸不悦:摄像记者干什么吃的。以前还听说过因为摄像记者迟迟不到,到时的会议就是迟迟不开。现在,有少数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喜欢讲声势、讲  相似文献   

9.
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宣布:北约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作为CCTV的记者,我明白自己遇到一个难逢的机会。当晚11点,我为《早间新闻》作了电话报道,凌晨4点又根据战局的最新发展为《新闻30分》作了第二个电话报道。3月25日当地时间晚上8点,贝尔格莱德响起了北约空袭的轰炸声,北约轰炸了贝尔格莱德的一个军用机场和一个飞机制造厂,强烈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在十几公里以外都能感到和看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什么叫战争,什么是恐惧。3月26日,我和王晓琨同志前往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采访。在国防部…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是现实生活的传真写照,是时代精神的及时反映,是报纸的一个重要兵种。 那么,面对大千世界,摄影机的镜头首先应当对准什么呢?我认为,首先要对准人。我们提出这样的希望,要把拍摄新闻人物作为新闻摄影的最重要任务,要让新闻人物的照片在新闻摄影作品中、在报纸版面上占据突出的位置。 为什么要强调拍摄新闻人物? 我们强调拍摄新闻人物,至少有三点理由。 其一,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类在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新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体育各个领域。离开人,离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闻就出不来。因而,新闻摄影就不能不关注人的生活、人的命运和人类的进步。 其二,在自然界,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在改造社会、创造历岁的过程中出新闻,同时也在战胜自然、  相似文献   

11.
何潇 《新闻前哨》2000,(4):43-44
我不知道各位新闻界的同行是不是与我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如今的记者,已经越来越不值钱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家企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大家都知道,一般像这样的会,都会发点礼品或者红包什么的,但就其新闻价值而言,没有啥内容,顶多是个一句话新闻,或者简讯什么的。可当我拿着请帖前往会场时,我发现那里已经有十几位我的记者同行了,有的甚至是一个新闻单位就来了五、六个人,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以为自己跑错了会场,与别的记者撞车了,就试着问了一下负责接待的人,他说:“每一个新闻单位只请了…  相似文献   

12.
浮石沉木     
大约2014年,我跟随一个政府的调研组去莱州调查现代农业.当地市政府一位副秘书长牵头,所有农业口部门负责人都参加.因为对自己身份的自觉,所以,我一直没出声.结束时双方牵头的人要我也发个言,我推辞未果,就提了一个问题,初衷只是对方列举一下即可.结果当地农业局局长沉默了一会儿说:“和你们记者哪能说实话?”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20多年来拍摄了数百张新闻照片,一些照片分别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等新闻单位采用。我在采访实践中体会到,要拍出一张高质量的新闻照片,必须做到“新、快、真”三个字。新,就是照片立意要新。这就要求摄影记者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既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了解当地贯彻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报刊管理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报刊重视宣传和普及军事知识。加强国防教育,对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报刊在军事宣传中也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少数报刊只为赚钱,不顾社会效益,追求卖点,炒作、渲染军事新闻;有  相似文献   

15.
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闻传播工作者们除具备基本的理论、专业和职业道德素质外,还应该具备坚强、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以及在严酷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加强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国防教育正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最佳切入点,应把传统专业教育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电视事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由传统的提前制作转向更多的现场直播式报道。在传统的新闻制作过程中,新闻人惯于把采编过程分成前期采访拍摄和后期编辑制作两个部分,其中前期采访拍摄的记者对新闻的参与性更多。对整个新闻发生发展的细节也更清楚,而后期编辑由于在新闻发生或者现场参与较少。只是获得前期记者采访拍摄的素材以进行编辑制作,  相似文献   

17.
什么人可以做电视广播记者?一个有资格做记者的人是因为他在一所大学获得了新闻学学位吗?美国俣伯德有限广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斯坦利·哈伯德认为并非如此。他在其所著《电视广播时代》一书中提出了如下观点: “我认为,一个记者要想被人认为确有能力,就必须证实他或她有新闻才干、有‘新闻敏感’制作电视新闻有着一定的时间限度,为力求成功,电视记者必须具有真正的新闻敏感。据我的经验表明,一个人不可能在新闻院校学到新闻敏感;新闻院校可以使学生做好准备在一家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室工作;新闻院校可以教授学生掌握技巧,但不要以为一个人成功地掌握了技巧,就可以确认这个人  相似文献   

18.
去年11月初,我随《北京人在纽约》(以下简称《北》剧)剧组赴纽约,参加了开机新闻发布会和初期的拍摄工作,于12月中旬回国,历时40余天。回国之后,不少人询问《北》剧在美拍摄情况,兼及一些其他问题,现将我所知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22日中午,南方日报社摄影部的梁文祥老师突然打来一个电话,说新丰江涨大水了,新丰县境内几个镇大水弥漫。为了捕捉新闻,我和他,还有司机三人顶着广州的倾盆大雨,驱车前往新丰县。  相似文献   

20.
李青藜 《新闻与写作》2008,(10):32-32,33
2006年下半年.我以交换教师的身份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圣克劳德大学(St Cloud State University,Minnesota)执教、学习。该校于1869年建立.位于距明尼苏达州首府城市圣保罗西北部1小时车程的密西西比河畔.目前是明尼苏达州第二大州立大学.拥有学生16000名.其中主要是明尼苏达州内生源.还有1000多名来自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