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守在渤海深处的某团党委会议室里,有一个专为报道员设的座位,这个座位被官兵称为“报道员专座”。提起这个“专座”,还得从头说起。一天,团里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队年度规划。政治处赵主任通知报道员小郑参加,小郑不好意思地说:“主任,党委开会,我还是不参加吧。”路过这里的汤政委听到后,认真地说:“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不好意思,这是报道工作需要嘛!”在一旁的林副政委接着说:“作为一名新闻干事,应该参加这样的会议,以便更好地把握全局,有针对性地到基层挖掘报道线索。”“让小郑参加会议,小郑为什么不自在?”…  相似文献   

2.
第二炮兵某部特运团是“军中独子”,因其工作的特殊性,通讯报道的面窄且有很大的局限性,团里的报道员常感到束手无策。自从今年团领导成了报道组的“智囊团”之后,报道员们再也不为写稿发愁了。团长就是‘粮报国”团长高庆峰在很强的新闻敏感性。无论他从哪回来,只要是有新闻价值的事,他都会跑到报道组“通风报信”。一次他得知团里一名战士去地方执行特装车检修时,因地方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使特装车受损。地方人员想塞给该战士2000元钱将事援平,可那位战士不干,打电话汇报了团里。团长知道此事后跑到报道组汇报情况。报道员立即动…  相似文献   

3.
董强  张芥 《军事记者》2005,(11):62-62
某红军团政委李红军十分注重对新闻报道这支“特种兵”队伍的培养,不断地为报道员队伍充氧加料.极大地调动了报道员热爱本职、建功军营的积极性,使团队的报道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报道员都说,李政委不仅是领导、良师,更是报道员队伍的“氧气瓶”。  相似文献   

4.
“积”就是博采众长,是博览群书的继续。有些同志书看得很多,看后全忘了,到用的时候,脑子里模模糊糊,不知从何找起,原因是没有积累下来。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很重视资料积累,例如黑格尔、达尔文等。黑格尔早在中学时代就开始积累资料,这些资料后来伴随了他一生。达尔文的摘资料和做卡片的方法,可以  相似文献   

5.
谈话节目的魅力主要来自现场的、即兴的、双向交流的谈话。访谈现场就是开放、动态而又无法预知的“言语场”。在这个场中,主持人是谈话过程的主要操纵者,他(她)承担着连接嘉宾和受众、受众与媒体的重要“桥梁”作用。主持人作为谈话节目的灵魂,应该如何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建立和谐的“谈话场”,有效掌控谈话节奏并推进谈话进程呢?  相似文献   

6.
我在部队给首长开车。每次将首长送到指定地点,就在车内等候,有时一等就几个小时。一次,我在射击场遇到一位同乡,得知她在夜训中摔伤了褪仍坚持训练,最后在集团军和军区比武中分获手枪射击一、二名,荣立了二等功。我很受感动,就利用“等”的时间在驾驶室写了《士兵心中的准星》,被军区《战旗报》和家乡《涪陵日报》刊用。从那以后我每次开车外出,都利用“等”的时间进行采访写作。 为了掌握新闻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我还利用“等”的时间学习新闻理论和写作知识。八年多来,我记下了20多本厚厚的读书笔记,不仅较好地掌握  相似文献   

7.
1991年3月29日,在正阳1990年度新闻表彰会上,一个残疾青年拖着不便的双腿,登上了领奖台,用他那擅抖的双手,接过县领导颁发的荣誉证书.顿时,台上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就是陈健,一位用一条腿跨入新闻大门的农村青年。陈健今年22岁,是大林乡沿淮村农民。在他色彩斑斓的童年时代,小儿麻痹症吞噬了他的一条腿.今后怎么生活?难道一辈子就是从床头到锅台  相似文献   

8.
9.
编辑同志:看了《新闻与成才》新开辟的“编辑看稿札记”专栏,作为报道员,我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心里透明了许多,以前对军报太多的偏见也随之烟消云散。“编辑看稿札记”为报道员和编辑架起一座“连心桥”。说实话,当我们把一份份稿件邮给你们,都希望自己的稿子能变成铅字,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见稿子上报,心里面便会产生很多对编辑们的偏见和不切实际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的理由大多是:编辑跟咱不熟,稿子再好也不会上报;给编辑们送点礼稿子肯定能登;再加上一些谣言:某团宣传干事花了多少钱才在报纸上登了个“豆腐块”;“要想稿…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临邑县人武部新闻报道工作连续两年位居全区前列,每年都在各级报刊电台刊用稿件80多篇,连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报道员们感慨地说:“这成绩的取得,缘于我们身后有后盾。”1994年初,这个县人武部新的党委班子刚成立时,部里还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报道组,报道工作一直比较落后。对此,部长戴成刚和政委齐建民两位主官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他们认为,新闻报道工作是大家的事,要使报道工作上新台阶,只靠一两个报道员是不行的,必须人人都拿起笔来结合工作搞报道。于是,他俩一上任,便先是从乡镇退伍战士中聘请了…  相似文献   

11.
有人把新闻工作的精神和作风,概括为“报道员精神”,即勤学苦练的拼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勇攀高峰的闯劲。这个“报道员精神”概括得好,值得发扬光大。我认为这个精神能启迪心智,摧人奋进。 1979年,我从湖北老家来到了西北边唾。那时,刚当上新兵的我,常常做着在报上上稿的梦。起初,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新闻写作知识,在床头伏案练笔。每写完一篇稿件,就多一份欣慰与快乐。但因写作基础差,寄出的一篇篇稿件都石沉大海。尽管如此,我凭着一股“拼劲、韧劲和闯劲”仍坚持练笔不辍。 我在每次寄稿回归的路上,精神总是特别亢…  相似文献   

12.
英国报界有旬名言叫: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当要闻的刻版、热点的严肃、综合的庄重让受众获取信息的同时稍感沉闷的话,副刊以其形象的描写、生动的讲述、活泼的文笔和清新的文风让读者耳目一新。在身心的愉悦中获取精神的力量。作为副刊编辑,如何让这一桌“留客”的大餐更丰盛、可口。营养更丰富而均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闻报道员,需要经常下基层采访。然而,有的报道员到基层去,不仅采访不到好新闻,逮不住“活鱼”,而且还经常会发生“高高兴兴下基层,两手空空回机关”的现象。这固然与一些新闻报道员的个人素质、新闻敏感性和写作能力有关,但也有部分报道员是因为方式方法不当造成的。结合工作实践,笔认为,作为基层报道员下基层采访,应该注意“八忌”:  相似文献   

14.
撵道员会加培训。3月中旬,部队驻地举办新闻培训班,请有经验的新闻干事和报社高级记者授课,通知部队可以参加。可一直到开课的前一天,才有两名新报道员报名。“难得的学习机会,为啥不参加了?”政治处郭主任很纳闷。原来,几个老报道员觉得搞报道一两年了,听不听课无所谓  相似文献   

15.
巫继民 《新闻世界》2008,(8):112-112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新形势和新情况的挑战。我们的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新形势新情况面前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抱怨政工干部地位降低,有的感叹思想工作难做。其实,以笔者看来,是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之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主要不外乎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要说报道员偶尔“捡”条新闻.不足称奇。可要说一个业余报道员在3年里靠着“捡”新闻.竟然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170余篇稿件.就不得不叫人“拍案惊奇”了。然而.沈阳军区某炮兵旅下士报道员陈怀志.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捡”新闻的人.  相似文献   

17.
从军22个年头中,曾有过3年当基层报道员的经历,尽管那段时间不算长,但对我的教益却是终生难忘的。多年来,每当我工作、学习、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我总是暗自告诫自己“拿出当报道员的那种毅力和精神来”,从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保持了自强不息的活力。时至今日当报道员的那种闻鸡起舞般的拼劲,滴水穿石般的韧劲,锲而不舍的钻劲,勇攀高峰的闯劲,仍然是我干事业和人生追求的精抖动力。一、当报道员经受的艰苦磨练,为我从事机关和基层政治工作奠定了基础。1976年我入伍后,所在的连队连续两年在白洋淀边的农场生产,我这个业余报道…  相似文献   

18.
尤文庆 《中国广播》2012,(11):52-54
面对媒体的激烈竞争,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树立创新理念,不断创新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和节目风格,以更好地为听众提供鲜活生动的精神食粮。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说句心里话,做为一名“自带口粮”的业余“土记者”,我确实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能把自己这几年写作的体会在这里侃几句。回顾起来,我的主要体会是:念好“多字经”练好“四种功”。 俗话说:“文章中不中,要看基本功”。作为一名通讯员,要想提高文章的命中率,就必须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基本技能,也不外乎眼功,脑功,腿功,笔功这四种功。 一、练眼功。眼功,通常是指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用眼睛观察,就要深入实际,亲临现场,仔细观察,全面了解,实地考察你的采访对象——包括人物,事物或场面。通过观察写出的新闻报道,才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增强新闻的直观感,立体感或激发联想。1987年,我们这里出现了部分农民不顾资金、技术、信息等环节,刮起了一股“一哄而起”的办厂风,,全乡一下子办起“一脚蹬”小高炉30多个,石灰厂60多座,小煤矿54座,结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特大浪费,全乡  相似文献   

20.
为报道员当好“参谋”,是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医务副院长──閤明文常说的一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閤明文,七十年代毕业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后修业于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卫生勤务专业,93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他从军28年间,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喜爱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工作,在1983年和1984年,他的新闻作品,分获河南省军区通讯报道工作二、三等奖。同时,1984年他还获得河南省军区后勤部机关文书评比一等奖。1991年和1993年,他先后两次被济南军区后勤部评为军事后勤学术研究先进个人。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