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香菱学诗》时,脑子里突然蹦出这样一个问题:香菱命运不幸,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后来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最后难产而死。这样一个苦命人有着诉不完的悲愁,可此节中直接写香菱的“笑”竟有13处之多,几乎处处弥漫着她的笑声。作为大家的曹雪芹决不会随随便便写来,其中必定藏有深意,那深意到底是什么呢?姑妄猜之。  相似文献   

2.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香菱住进大观园向黛玉学诗的事,这段文字编入初中课本,笔者认为非常好,它不仅可以让初中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名人名著,了解中华灿烂的文化,而且,对于认识诗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或者语文学习的种种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那么,它的好处究竟在哪呢?下面谈谈笔者粗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香菱学诗     
《红楼梦》中.当香菱第三首诗作被众人公认后.才成为大观园“海棠诗社”重要成员.其成就吟诗的整个过程大抵有五个环节:“求”、“教”、“学”、“习”、“得”。  相似文献   

4.
王学华 《学语文》2003,(3):9-10
读《香菱学诗》(高语六册第三单元),不禁惊叹于林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也深深地为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勉所感动。林黛玉不愧为饱读诗  相似文献   

5.
香菱是《红楼梦》这个女儿国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小说作对她的名字、容貌、性格和身世的描写,都作了精心的安排,而“香菱学诗”这段生活插曲对揭示其幽雅而天真的性格及其一生的遭际、命运,更是表现出作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6.
丁云能 《学语文》2008,(6):38-38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见新课标九年级上语文教材)。香菱虽出身小康,但经历凄苦,有幸得进大观园,给她带来了短暂的精神的宁静。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59):33-34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红楼梦》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经典著作,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问题也不例外。其中,《香菱学诗》堪称《红楼梦》一书中完美诠释曹雪芹教育思想的精彩篇章。林黛玉高超的教育艺术值得每个语文老师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9.
汤振 《教师》2008,(2):101-102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从民文学出版社1992版)第四十八回。标题是编者加的。选文给读者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形象:黛玉和香菱。黛玉不愧为一位饱读诗书、深谙教学艺术的好老师;香菱不愧为一位聪颖灵秀、极富悟性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10.
王前锋 《学语文》2003,(3):12-12
当然,黛玉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但她教香菱做诗的过程,却给我们当教师的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她对香菱的平易近人,对她激趣,同她讨论,并鼓励她大胆实践试作,还真的有点当老师的风范。这一点得到了现  相似文献   

11.
讲解《香菱学诗》,大家多会注意到香菱“苦志学诗”的苦学精神,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小睡”可表现出她专心刻苫;“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  相似文献   

12.
香菱学诗的情节主要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脂砚斋批日:“此回系大观园集十二正钗之文。”可见此回在全书中甚为重要,它是香菱在书中为数不多的一次出场.也是全书中难得的集中了十二钗的一回。由于课内外师生查找了较多的资料.并将任务分配给各小组.所以课堂上面对“香菱为何学诗”的问题时展开了较为热烈的讨论。(部分为书面发言。有些是小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香菱学诗》时,脑子里突然蹦出这样一个问题:香菱命运不幸,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后来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最后  相似文献   

14.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全过程。学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为香菱不幸的遭际和勤奋苦学的精神而感动。作为老师则更多地惊叹于黛玉的教育天才,一个柔弱孤独、多愁善感的女子,竟有如此深厚的学识和育人的艺术,让人佩服不已。如果把黛玉的诗教过程看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特殊的语文案例,我们必能从中获益良多。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为何难以提高,语文老师究竟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有信心有乐趣地登上语文学习的快车。探讨黛玉教学的步骤和环节,借鉴她的教学经验,学习她的育人智慧,对当前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马敏 《文教资料》2009,(32):61-62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动力源,教师素养的提升是素质教育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片段体现了曹雪芹可贵的近代意识和进步教育观。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对待香菱学诗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明确语文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情意素养、扎实的知识素养和创新的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诗学传薪 文章津逮——读《香菱学诗》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第48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节,以“香菱学诗”为题,入选人教版新高中《语文》第六册。教材编者认为,这段学诗故事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极具启发意义,可谓深中肯綮。因为诗境与文道本同源异流,又殊途同归,故鲁迅先生赞美《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太史公书可谓“诗史”。老学者张中行先生著《负暄琐话》,自序“就主观愿望说是当做诗和史写的”,也确实当之无愧。所谓“史”,指“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所谓“诗”,当是有文外之味、味外之旨。正如周汝昌先生读后感言所云,“文境…  相似文献   

17.
18.
教完《香菱学诗》,香菱的形象在我脑中久久难以忘怀。香菱,一个如此灵气逼人的女子,为何上天如此不公,让她承受如此苦痛?三岁被拐骗,之后更是被拐卖了无数次,好不容易遇到痴情公子冯渊,却又被呆霸王抢来做妾,改名香菱,后来备受夏  相似文献   

19.
20.
且说那年元宵,看社火、赏花灯时,甄士隐的女儿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她天资聪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在《红楼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香菱学诗”一节。仔细品读,感觉其学诗的过程堪称作文中语感形成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