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玮玮 《林区教学》2011,(7):103-104
主题图以新颖的形式呈现学习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其丰富的内涵需要教师的理解和把握,特别对教学材料的丰富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的关系处理上,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黄毕年 《云南教育》2002,(13):39-4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笔算加减法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减法的基础。教学时,要以人的发展为本,积极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一、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计算的意义,可通过创设现实性活动,让学生主动感悟、发现、提出算式,激发他们参与计算教学的积极性。学习笔算加法时,出示玩具店的价格表,如布娃娃34元、小汽车28元,小房子5元,小手枪25元等,让学生自由选购两种不…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最大的亮点是"主题图"的呈现,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5.
新课程实施以来,生动有趣、五颜六色的主题图无时不吸引着师生的眼球。教师们摒弃了以往例题加分析的单一教学模式,将一幅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主题图融人了课堂教学,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新意。但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真正理解主题图丰富的内涵,没有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机械照搬、生硬处理,就会使主题图失去应有的作用,造成教学的低效或无效。现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为例,具体阐述如何有效地利用主题图。  相似文献   

6.
王珺  赵占国 《云南教育》2003,(32):41-4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人教版)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发现问题师:(电脑课件出示小明购物的情境)看,谁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学生高兴地说:“蓝猫”)你们愿意坐上卡通快车和蓝猫一起去旅行吗?(全班齐声:愿意)师:现在就进入今天的第一站;蓝猫专卖店。(课件出示小明到蓝猫专卖店买东西的情境)师:仔细观察,谁看懂了这幅画面的意思?生1:我看到了小明来买东西。生2:我看到了商店里的玩具车36元一辆,乒乓球拍39元一副。小明手中只有8元钱,不够买。老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谁能根据你看到的情境提出你想要解决的数…  相似文献   

7.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主要依据是乘法分配律。如例题:24×13=24×(10 3)=24×10 24×3=(20 4)×1 (20 4)×3=20×10 4×10 20×3 4×3,这一计算的过程实质上是乘法分配律的复合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确立“以算理指导计算”的整体教学思路,努力做到四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我上了“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一课,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折射出一些教学的观念,引起我对“多样化算法”这一问题的思考,到底是不是算法越多越好?在教学过程中又如何实旋?  相似文献   

9.
祝才慧 《湖北教育》2003,(21):35-36
我们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课时,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这一新理念,通过异步教学,对比研究,不断改进,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生活中具体、有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自主解释口算方法→在应用中择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所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要使“主题图真正成为一种学习素材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予以展开和演绎。我们在实验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  相似文献   

11.
一、展示计算过程,建立清晰的表象 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是一位数乘多位数,因此先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法则,然后出示例1:12×34,分三步讲解计算过程: 第一步先求4个12是多少。先用乘数个  相似文献   

12.
房学永 《湖南教育》2003,(23):52-53
一、案例师: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房老师在超市里也采集了三条有关小数的信息:(出示)一枝圆珠笔2.55元,一本笔记本3.15元,一枝钢笔7.1元。根据这几条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问题并口答出算式。其中既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既有一步计算的,也有两、三步计算的。经过与同学位商量,先来研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保留以下几道算式。(1)2.55+3.15,(2)3.15+7.1,(3)7.1-2.55,(4)2.55+7.1,(5)3.15-2.55。此时,学生洋洋自得,我似乎觉察到点什么,是他们感觉这些题目简单?这时有的…  相似文献   

13.
在“同上一堂课”浙江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中,叶柱老师精心细腻的预设、真情灵动的引领,成功演绎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课堂教学。其间,叶老师从策略、算法、算理三个层面沟通教学的联系,并以“策略先行——明确算法——沟通算理”为主线,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对计算课作了精彩的诠释,犹如三重门徐徐开启,凸显得清新自然、脉络鲜活。  相似文献   

14.
怎么让数学课堂更有效、更精彩?我们常常看到同组教师在共同研究一个教案之后,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完全不同的演绎.也有教师抱怨自己设计了精巧独到的教学预案,甚至沿用了某位特级教师的教案,但实际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理性反思这些现象,我们不得不追问:从理想的预设到理想的课堂,我们究竟需要什么?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的理念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他认为:教师的功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课之前的钻研教材,二是课堂上师生对话的把握,即课堂应答的能力和机智.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相似文献   

16.
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住三条:1郾相同数位对齐;2郾从个位加起;3郾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是我们曾学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然而在今天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他们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一、把“1”记在心里案例(一)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28+4”。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请一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演示如下:摇28+432摇(以下称为“第一种书写方式”)师:同学们,谁发现了他的错误?生1:他没进“1”。师:为什么需要进“1”?生1:因为8+4=12,需要进“1”。师:对,我们需要把12里面的1个十和这2个十合起来,不要忘了在4的左边记上“1”,…  相似文献   

17.
师:38+24你会算吗? 多数学生都能举手。 师:看来很多小朋友都能正确地口算了。但是我们学数学不仅要知道结果,还要能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现在你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告诉大家吗?下面老师给小朋友几个友情提示,请你和自己的小组同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案例前思考的问题“15—9”怎样计算?学生可能的算法:15-1-1-1-1-1-1-1-1-1=6。因为9+6=15,所以15-9=6。15-5=10,10-4=6。10-9=1,5+1=6。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背景  相似文献   

19.
计算是数学之本,几乎所有的数学问题都要通过计算来解决。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计算教学的方法不够重视,导致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班级教学相同的内容。下面就以笔者两次用不同的方法执教《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教学智慧创造精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23×12后) 师:我们不会计算23×12,但我们可以先来估计一下23×12的结果大约等于多少。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生1:我把23想成20,然后再乘12,20×12=240,所以23×12=2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