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邹功能 《广西教育》2008,(35):55-55
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思想。(2)研读课文,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相似文献   

2.
导学设计犤教学角度犦本设计着重体现教师导学的作用,重点是以问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线索,把握夹叙夹议的写法,揣摩并学习文章简洁而传神的描写手法,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犤教学步骤犦一、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以问读的方式来导学课文就显得十分必要。所谓“问读”就是从读中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整理提出问题。本教学设计重点在于“问”。这一环节的设定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教师的…  相似文献   

3.
封闭的阳台,是现代都市生活的特征之一,它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也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到底要不要封闭阳台呢?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贯穿全文,从“明天要封阳台”到“明天还封阳台吗?”到“明天先不封阳台”,披露了作者一段心路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通过倾听鸽子、儿子、"我"、大自然的心声,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关注鸽子的命运到关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进而关注我们人类自身,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意识,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课选自苏教版初中《语文》第3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悟文中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及恰到好处的议论;2.理清文章线索、内容,感悟主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相关语段、语句的分析,来体会线索、内容的安排和主题的挖掘;2.结合对课文的赏析来理解文中的描写和议论。  相似文献   

6.
秘书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在现今重视自然科学的大环境下,更注重对西方管理理念的学习及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秘书这一职业的性质决定了作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必须提升其思想、道德、人际沟通、表达能力等综合人文素质,而中国文学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恰恰有助于培养秘书人文精神修养。有鉴于此,笔者对蕴含中国传统人文宝藏的古代文学在秘书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据文例进行校勘在《读书杂志》中被王念孙作为一个常规校勘手段,比较广泛地运用于古籍校勘。通过论列《读书杂志》之校勘实例,将从一个侧面展示王念孙对于校勘学方法论之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念孙是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读书杂志》是其晚年所作的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其训诂学成就卓著。本文以《读书杂志.史记杂志》为例,择取"审文例"的训诂方法加以阐说,以期深刻体会王氏所归纳的古书通例。  相似文献   

9.
杨群 《语文天地》2013,(12):8-9
对于《明天不封阳台》一文,通常的教法是借助文中"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这三句话理清线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此种教学模式,把文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引诗,当做可有可无的摆设,不予关注。我在教学时摒弃了传统的方法,将作者引  相似文献   

10.
正春节过后,又开学啦!学校里一如既往的热热闹闹纷纷扰扰叽叽喳喳,别说孩子们沉浸在过年的快乐气氛里不愿自拔,就是老师们也是情绪不振,疲于应付。可开学第一课还是绕不过去啊。上新课?秩序没整顿好,不能上;那就还是讲规矩吧——这也  相似文献   

11.
聆听赵谦翔老师的示范课——《青春读书课.古典的中国》深受启发,其中感悟最深的是其课堂语言。他的语言通俗易懂,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无余话,无废言,同时他的语言抑扬顿挫,富于节奏感,面部表情丰富,手式干净利落等等,使授课内容与讲课激情高度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讲一些现成的知识,还要注重熏陶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因此,教师语言艺术的真谛不仅在于使人知,使人信,更在于要巧妙地把“金针”度与人。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被教育者只有在情感得到熏陶的情况下,才能识其道、明其理、感其情、动其衷。做到“情动于衷,文发于外;泼墨于纸,铸魂于心。”实现教书与育人两不误。  相似文献   

12.
钱玮 《广西教育》2013,(13):42-42
笔者听过吉春亚老师上的《两兄弟》一课,感触颇深。吉老师先介绍了文章的作者,然后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一、训练倾听和概括的能力吉老师亲切地对孩子们说:我来读第一段话,考查你们的听力。学生一下子静下来,专注地倾听着。吉老师读完后,  相似文献   

13.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07,(11):19-21
许多时候,我们在追问:语文教学激动人心的魅力在哪里?是课堂上昂扬的氛围吗?是,但不完全是;是师生滴水不漏的问答与对话吗?是,不完全是;是学生念出那些"成熟"的语言"作品"吗?是,也不完全是。新课程让课堂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让语文内涵更加丰富,有一点应该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学生语文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教学畅想】什么是理想的课堂?也许,你我都无法做出准确地回答。因为我们日复一日地在课堂中忙碌着,很少思考这类问题。但是每一节课执教者都有一定的教学预设,都想在教学中体现自己的教育理念,每一位教师都想打造自己理想中的课堂。就今天而言,作为小学教师的我注重追求教学中的和谐,这份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在师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点评:这一教例教者以“打擂台”的名义,组织了一段很精彩的学生间的互问互答。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课堂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策略,以体验莺莺的心情为突破口、以鉴赏景物描写为桥梁,我重点设计了“试与莺莺共悲愁”和”一枝一叶总关情”两个话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案例回顾] 这是《老王》(人教社《语文》八年级上册)公开课的后半部分—— 在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结尾段后。老师问:作者说“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即惭愧,心里不安。结合课文想一下,难道作者对老王的关心不够吗?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对老王关心的表现语句。同学们分组讨论。分别答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师:学生们,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借那幽幽闪星寄托自己的忧愁。这位作家就是诗人郭沫若,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他与宇宙的私语。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践行者。在长期的仕宦生涯中,他有关读书、修身和治家的言论与实践不仅在当时,而且对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曾国藩认为,读书贵在立志,重在深造自得,即不把读书求学仅仅看作是与个人荣辱得失有关的事情,既当志存高远,又应脚踏实地、修身务本。慎独、主敬、求仁、习劳是曾国藩一生用以儆惕的修己之道,更是他一生学问、事业成功的基础。曾国藩的治家理念是:愿家族世代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为仕宦暴发之家;愿子孙个个为读书明理之君子、礼义之旗帜,不愿他们做大官、发大财;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瞩,骄怠者败。所有这些,在《曾国藩日记》中都得到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20.
“课例点评”是广大读者喜爱的栏目,为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家,我们筹划了“课例点评——2006特别策划”——于本刊第4期推出两个选题.并征集相关设计。其中选题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的四个课例设计在本刊第6期刊出后,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截止8月15日(原定截稿日期),我们共收到其点评稿近40篇。点评有对四个课例的综合赏析,也有对单个课例的深入品读.多角度、多层面地剖析了四个课例的亮点和缺憾.限于版面,我们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全文刊发,有几篇文章只摘登了部分内容,供大家探讨、交流。考虑到来稿现状和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原定第9期刊出全部点评,现将版面扩充,分第9、第10两期刊出,本次只刊登对四个课例的综合点评,请大家下期继续关注对单个课例的点评。 感谢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参与!“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课例设计的相关点评将在第11期刊出,请有兴趣的老师继续惠稿。[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