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凤仪 《寻根》2008,(2):31-33
本世纪初,为了纪念鉴真东渡成功1250周年,日本一家电视台两次专程来扬州拍摄豆腐制作专题片。他们要我介绍中国豆腐制作历史,以及鉴真和尚东传豆腐制作技艺的情况。因为日本人认为豆腐的根在扬州,日本民众至今还奉扬州鉴真和尚为豆食业“祖师”、“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2.
宁波与日本隔海相望。古越时,宁波称句章,到战国时,已是中国9个重要港口之一。公元738年改为明州建置。752年日本的一批“遣唐使”首次从明州人口,从此宁波同日本建立了特别密切的关系。伴随海外交通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鉴真(688-763),中国唐代高僧,6次渡海,几经周折,终于在公元754年到达日本,后为日本律宗开祖,创建著名的唐把提寺,并把中华文化传给了日本。鉴真第三次东渡遭海难,被四明太守搭救到明州阿育王寺,在大雄宝殿东首的舍利单安顿,又先后到会稽、余杭、吴兴、宣城等地讲律。最澄(767-822),日…  相似文献   

3.
我随上海作家、编辑代表团一行6人,应东京书籍株式会社之邀,访问了东京、京都之后,又访问了奈良。奈良是日本历史名城。日本古称“大和国”,其首都平城京即在今奈良市区西城,仅存遗址。从其模型看,它是仿照唐代长安城建造的。公元七、八世纪,日本先后派遣附使、遣唐使有19次之多。1950年,奈良被定为国际文化都市。奈良又是日本佛教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对日本佛教文化、甚至对天平时代的文化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创建的唐招提寺,被奉为日本律宗总本山。奈良还有许多名列古寺,如东大寺、兴福寺、药师寺、春日大社等。…  相似文献   

4.
唐代公主再嫁现象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公主的再嫁现象是公主婚姻里备受关注的焦点,研究者们多认为唐代公主再嫁人数为27人,并认为唐代公主的婚姻具备一定的自由开放性。其实。唐代再嫁公主应为32人,如果把和亲公主加上则达到34人。唐代公主再嫁的主要原因是由帝王家室的特殊政治性造成的,而非唐代公主主观上的对待婚姻的自由开放态度。  相似文献   

5.
长汀豆腐干     
豆腐是中国的特产,更是客家人日常离不开的菜肴。客家人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豆腐加工方法。最为有名是居闽西“八大干”之首的长汀豆腐干。  相似文献   

6.
<正>村上隆,日本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极具影响力的一位艺术家,日本年轻人心中的偶像。他1962年出生于东京,1993年获得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系博士学位。在接受了长达11年的日本传统美术教育之后,他却把那些东西完全抛开,开始了自己个性鲜明的当代艺术创作。村上隆绘画与雕塑的灵感大多来自日本传统漫画,创作材质珍贵,色彩艳丽,从大笑的花朵,到狡黠的老鼠、巨乳的少女;从卖出天价的卡通雕塑,到人人渴望的路易·威登(LV)  相似文献   

7.
王颜 《华夏文化》2005,(3):19-21
占梦是传统的术数内容之一,是古人解释梦象吉凶的一种占卜之术,因而学界把解梦之类的著作统统归入术数类。在术数中占梦可能是最丰富的一种。据《周礼·春官》记载,在周代时已设有专门负责占梦的官员。此书还将梦分为六种类型,即正梦、噩梦、思梦、寤梦、喜梦与惧梦。《汉书·艺文志》说:“众占非一,而梦为大”。可见古人对占梦的重视程度。从西汉至南北朝以来,有关占梦之类的作品不断涌现,至唐代时已经非常丰富了,仅正史的《艺文志》中就著录了不少此类著作。然而流传至今的唐代占梦著作非常稀见,而敦煌文献中却有比较丰富的庋藏,从而使我…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到处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作为历史,强盛的大唐王朝早已逝去,但现代考古发掘却为我们提供了众多足以再现其时代风貌的精美文物:三彩、陶俑、壁画、金银器、丝织品等等。在这种类众多的文物中,唯有富丽堂皇的金银器最能体现大唐王朝的盛世风采以及大唐文化的雄浑博大。而在唐代金银器中,又以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金银器最为有名,以至现在人们一提到唐代金银器,就会首先想到西安南郊的何家村。  相似文献   

9.
唐代鲁山花瓷腰鼓是中国古代陶瓷与音乐结合的一个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花瓷腰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随着佛教东渐传入我国的西域与西凉地区,并与当地音乐不断融合,于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后广泛运用于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唐代陶瓷手工业、音乐艺术繁荣发达,兼容并蓄,求新求变。唐花瓷腰鼓在唐代宫廷盛极一时,并随着唐乐的输出传入韩国和日本。宋代贵族政治没落,文学艺术向着平民化、世俗化与普及化发展,花瓷腰鼓也因此走出宫廷,在民间不断吸纳、受容,演变、转化,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六日在厦门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荷兰等国和中国大陆、港澳台的一百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学大家、名家辈出,诗歌流派不断湧现,其  相似文献   

11.
正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王播《题惠昭寺木兰院二首》这原是在扬州惠昭寺的两首唐代题壁诗。惠昭寺,亦称木兰寺、木兰院。如今寺院已荡然无存,可是,一段与寺院有关的文坛轶事却流传至今,这就是唐代诗人王播及其"饭后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李婷 《寻根》2015,(3):85-88
相比唐代富丽与素雅并重的多彩、自信与进取的风格,南北朝的青瓷似乎少了些色彩,而青瓷莲花尊却以其形体硕大、装饰精美诉说着背后的那个战乱却精彩的时代。青瓷莲花尊概况1948年,4件青瓷莲花尊出土于河北景县封氏墓葬群,此后,先后在湖北武昌、江苏南京、山西太原、山东淄博等地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考古工作者经过近两个月的发掘,被专家称为“天下第一后”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天坛遗址——唐代圈丘遗址在西安发掘出土。这一发现为唐代文献中把天礼仪的记载提供了实物证据,也为研究我国礼仪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作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圜丘”又称“圆丘”,也叫天坛,是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国丘是清乾隆年间在明和清初圜丘的基础上改建的。这次在西安发掘揭露出来的圜丘初建于隋,唐代沿用了近300年,比北京天坛早IOOO余年,是全国范围内目前保留下来的惟—一处早于清…  相似文献   

14.
唐代以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近代以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为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窗口,如晚清、民国期间大量的留日学生与旅日文人,如“封建”等词汇正是经日本翻译而传入中国。今天,当我们重新思考、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层涵义,展开往昔这一辉煌灿烂的文化篇章之时,更加促使我们反思中日文化交流中放送者与接受者这一身份的置换之缘由。因此,对日本五山文学这一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的研究,也就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上已有56个国家种植茶叶,饮茶人数达20多亿。茶叶不仅与咖啡、可可一起成为世界三大饮料,而且各国也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如日本的茶道,俄罗斯的奶茶艺术,英国的午后茶风习等。纵观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与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有联系。 日本最早输入种茶、制茶技术 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中国的茶叶就传入日本。东汉时期,日本的使臣不断访华,中国帝王通常把茶叶作为礼品馈送给他们。尔后一些来华留学的日本僧人也把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试种。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即日本奈良时代,大量的日本僧人到中国求学,也陆续把中国  相似文献   

16.
阿部仲麻吕(698—770),汉名晁衡,是唐代由日本来中国的著名文化使者。在中日友谊史上,他与鉴真一起,被誉为“双璧”。晁衡留华54载,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少年时代,晁衡生活在日本古代文化繁荣的奈良时期,他的家乡又恰好在文化中心奈良市的附近,因此晁衡自幼就大量接触了从中国传去的先进文化,加之他天资聪敏,十几岁时就具备了较高的汉文学修养。晁衡随遣唐使团从难波(今大阪市)出发,  相似文献   

17.
这首格调清新、语意双关的竹枝调,为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之一,诗歌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初恋的少女在江边听到情人唱歌时的惊喜、迟疑的复杂心绪。谢榛的《四溟诗话》第二卷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措辞流丽,酷似六朝。”这里所谓的“六朝”,是指六朝时代的民歌和文人的诗歌创作中存在的采用谐音双关语的风气。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眼前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物,融入初恋少女的复杂心情,用天气的“晴”与“不晴”,谐人物的“有情”和“无情”,把两种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唐代金银器皿上有很多禽鸟图形,本文重点对鸳鸯、鹦鹉、鸿雁和仙鹤图像进行了梳理,并探讨它们的流行原因、发展轨迹和文化寓意。唐代金银器上的禽鸟图像注重形态特征的刻画,形成了写实与装饰并重的造型风格,呈现出时代的特色。这些禽鸟图像一方面映射了唐代上层人士的富裕生活,见证了唐代文化的交流融汇,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唐代花鸟画独立成科的历史进程。因而,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何燕生 《中国文化》2014,(1):175-187
也许有人会说:“禅和儒教不是舶来品吗?”禅,的确诞生於中国,但在中国没有完全扎根下来。禅於镰仓时代传到日本之後,却瞬息之间扎根於日本,这说明禅与中国人的想法并不相容,而与日本本土的想法却有着非常高的适应性。依照铃木大拙氏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科举尤其是进士科考试为唐代士子入仕之正途,然士族凭借其在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体制漏洞,在考试中获取远多于庶族的好处。因此进士考试一方面为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提供孔道,而另一方面亦存在时代局限。进士考试既促进了唐代士族由经学世家向文学家族的转变,也使其家族观念由重门第转向门第、科第兼重。短期来看,科举对士族家族的衰落具有延缓作用,长期而言,却对士族家族的衰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